汕头胜景
汕头经济特区开创之初,面积仅 1.6 平方公里,位于汕头市东郊龙湖村
西侧。这里原为一片荒丘,经过 10 多年的建设,高楼平地起,旧貔换新颜, 使这“粤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更加名副其实。如今,这里的许多高精尖产品打入了世界市场,旅游业参加地球串门,海产养殖驶向大洋。特区内建起了龙湖、东湖游乐园和新津河海滨度假村。1992 年特区扩大,除龙湖区外,汕头全市均开发为特区。市内还有许多游览胜地,更可领略汕头“山、海、庙、史”四重奏的风光。
汕头原是一个海边渔村,元朝时称为“厦岭”。清嘉靖年间,现外马路老妈宫一带形成一条沙脊,当地称这种自然沙堤为“汕”,故名“沙汕”, 后沙脊逐年连成一片,称作“沙汕坪”。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 年),在这里建筑炮台、烟墩,称作“沙汕头”,即“汕”之开端处。当时那里还是一个半岛,海湾里盛产鲨◻(是一种体小而圆、带有斑点的鱼类),故又名“◻ 岛”。1858 年在中英签订的《天津条约》中,清政府被逼开辟汕头为通商口岸,汕头是早期被帝国主义的炮火轰开的商埠之一。
汕头特区景点,新区以龙湖乐园和东湖乐园为胜。龙湖乐园位于特区迎客路南端,占地 8 万平方米,为粤东首座新型娱乐场所,采用中西结合的园林式建筑,风格遇异,环境优雅,娱乐设施集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男女老少各类游人都可在此找到自己的乐趣。
东湖游乐场位于广澳片东湖湾畔,有大片葱茏茂密的沙丘松林,沙滩广阔,沙质清净,水流平缓,是理想的海湾浴场,健儿击水,稚儿戏沙,老翁听涛,情侣宿营,都是难得的好地方。
位于龙湖工业区人口处的特区管委大楼,款式新颖,富有现代气息)主楼为办公用地,附楼是展览厅,展出汕头经济特区各项成就、各类产品和远景规划,游人至此,特区今昔一目了然;二楼还有图书馆和多功能厅,可供会议、放映、舞会和卡拉 OK 之用。
老市区的中山公园,面积 21 万平米,四周环水,形似满月。公园正门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古色古香的牌坊,上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园内有个碧波粼粼的人工湖,湖中有一座九曲桥,三座别致的亭阁曲折坐落于桥上。东南角有规模宏大的假山。整个公园湖光山色,亭台水榭,繁花石木,曲径小桥,错落有致,是南国名园之一。
与市区隔海相望的是岩石风景区,面积 3.4 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环海, 现有轮渡可通。正在兴建的越海大桥,建成后交通更为方便。景风内山丘起伏,有大小山峰 43 座,怪石嶙峋,故名“石”。 鸡冠峰上,有一飘然亭, 二层六柱,檐牙高嚎,顶瓦琉璃,尖顶上饰有一橄榄形球体,金光夺目。亭上设有桌椅,可供游人观海品茗憩息。石迎春楼旁,还有一条小溪,两岸遍植桃花,人称“桃花涧”。每年阳春三月,落红缤纷,飘洒溪中,顺流而下,满江红雨,别有情趣。山坡上刻有著名学者杜国庠书写的“桃花涧”三字,内有一副对联:“水色山光皆画意,花香鸟语尽诗情”。置身其中,如世外桃源一般。
桃花涧的尽头,有个龙泉洞,由三个小洞组成,洞内有三尊石刻龙头, 涓涓流泉从龙口喷出,清纯甘冽。洞中幽径相连,道旁石龟、石蟹匍伏,妙趣横生。
再值得一游的就是汕头出海口的妈屿岛了。那里距市区仅 6.75 公里,从人民广场上船,半个多小时的水路便可到达。
妈屿岛面积仅 0.97 平方公里,却是汕头港的门户。它的南面为群山起伏的广澳,北面是层楼高耸的龙湖工业区,东北面出韩江,正西面入榕江,干山百景,都在这里拥入了它的怀抱。岛的北面有观风亭,南端有观海亭,首尾双峰卫护,中间一片平坦的沙滩,沙软水清,为又一处天然的海滨浴场。码头边的海面上,有一块黑褐色的浮石,据说是当年妈祖普渡渔人化神
入海时留下的,叫“妈印石”,它像个巨大的脚印。又一说,这块石头无论潮涨潮落,永远浮在一个水平线上,这神奇的功能更增加了它的魅力。
妈屿岛上,有两座妈祖庙,一座年代已久,一座则是近年才重 修的。庙匾上有四个大字:“天后圣母”,楹联曰:“天观慈云稳护同聚登觉岸; 后垂德泽深沾四海须母仪。”关于妈祖的来历,我们在介绍深圳赤湾天后庙时已经说过,但这里庙前石碑上刻的一段故事,与众不同,略记于下: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渔妇,生得一女,适遇狂风大作,洪水滔天,淹没了田野村庄。渔妇将女婴放入瓮中,随波逐流,她竟神奇地活了下来,为一林姓渔民收养,成长为能观云测雾,护佑渔民的女神。不管何方,只要有人遇险呼救, 她便飘然而至,风浪平息,化险为夷,因此被渔民奉为“救世娘娘”。这段身世,与广东的另一位水神——悦城龙母有点相似,可能是天后传说自福建流入广东后被添加的。
旧妈宫始建于元代,清咸丰八年(1861 年)重建,民国十七年(1928 年)重修,由山门和正殿组成。新庙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亦已破旧,近年加以重修扩建。新建的妈庙,集中体现了潮汕古代庙宇建筑的艺术特点,采用了潮汕木雕、石雕和嵌瓷手法,古朴典雅,蔚然壮观。
其余汕头人文,风俗习尚,已在《潮汕风情》一章中叙说,读者翻阅前章,便可领略一二。只是今日特区之飞跃,非时日可赶,本书也只好就此打住了。
祝各位旅途平安!主要参考书目
《广东新语》屈大均著
《粤东笔记》李调元著
《中华全国风俗志》胡朴安编
《羊城古钞》仇巨川编
《岭南古今录》徐续编
《名城广州常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0 年
《岭南掌故》邓端本等编 广东旅游出版社 1987 年
《岭南文化》陈乃刚编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0 年
《广东民俗大观》刘志文主编 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3 年 12 月
《广东风物志》花城出版社编辑、出版 1985 年 10 月
《客家文化》张卫东著 阴法鲁审定 新华出版社 1991 年 12 月
《中国客家民系研究》邱权政主编 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2 年 8 月
《客家风情》黄顺炘、黄马金、邹子彬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年 6 月
《梅州客家风俗》梅州市地方志编委办公室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客家情歌精选 1900 首》《旅伴》编辑部编 黄火兴整理花城出版社 1982
年 11 月
《蕉岭县志》蕉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2 年 10 月
《客家学研究》(第二辑)
《客家学研究》编委会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年
《客家风采》黄发坤、刘庆祥、蓝凤翔主编广东《梅江报》出版
《梅州文史》政协广东省梅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蕉岭文史》政协广东省蕉岭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室编
《蕉岭乡情录》蕉岭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1990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