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年例”与“逛花桥”
粤西地区有句俗谚,叫做:“年例大过年”。意思是:做“年例”,比过年还要隆重。至今茂名、吴川一带,仍有做“年例”的习惯,一般在元宵节前后,为期三天。
年例的第一天,叫做“起年例”。这一天,村村干塘捉鱼,杀猪分肉。出嫁的女儿、外甥大都在这一天回到娘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头巷尾或空旷地方都用鲜花装点起来,甚至用几千盆花堆成花山,展出当地有名的泥塑工艺品,到处一派节日气氛。第二天为“正年例”,从清晨开始,客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主人家早早准备好丰盛的饭菜,来者不拒,一律热情接待。有的家来客较多,轮番开席,轮流休息。酒足饭饱,晚上大家一起去看大戏(粤剧)、鬼仔戏(木偶戏),现代还有电影及歌舞晚会等。亲友们一起观街景、看泥塑、赏花山,梅菉附近的还可“逛花桥”。众人游览完毕,回到家中,饮茶聊天,畅叙乡情,直至次日凌晨,方才稍为休息片刻。第三天叫“年例尾”,客人吃完早饭后便陆续散去,一年一度的年例宣告结束。这一习俗,明末清初已有,直至本世纪五十年代还很兴盛,后因渗进了
游神等迷信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六十年代末完全禁绝。1978 年后,农村生活逐步好转,又逐渐恢复。近年来,有关部门正确组织引导,结合旅游文化事业,举办民间艺术欢乐节,与元宵“逛花桥”、出飘色一起进行,规模盛大, 各地前往观看者达 10 万之众。
元宵“逛花桥”的习俗,主要流传于吴川县城梅菉镇,梅菉镇是个水乡, 镇郊上隔海村,面临梅江,背枕鉴江,过去人们出圩入市,全靠一叶扁舟。
传说 600 多年前有个元宵节期间,江水暴涨,淹没了大部分村庄,眼看人们就要遭受没顶之灾了。这时突然有位仙女飘然而至,把彩带化作一道虹桥, 使人们得以安全脱险。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以后每逢元宵节,人们就在江上架设便桥,装饰一新,称为“花桥”,扶老携幼一同去游览,叫做“逛花桥”。起初,花桥分为“男桥”和“女桥”,男人女人各行其道,后来逐渐发展为男女同乐的“鸳鸯桥”。花桥上插满了各种红白纸花,过往的妇女都要摘上一朵。据说,摘白花者生男,摘红花者生子。桥头上还有卖茨菇的,据说买了茨菇,便可交上生子的好运。农家妇女还要跑到桥下去洗手,洗去污秽, 来年养猪长得快,养鸡可避瘟。这些习俗,表达了水乡人民祈求吉祥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梅菉镇与上隔海村之间已架起了钢筋水泥大桥,全县各种桥梁已达 2000 多座。每逢元宵,人们便把主要桥梁装饰一新,桥顶全部用各色花布遮盖,两旁挂满红绿彩带、五色气球和红白纸花,栏杆下摆满鲜花、盆景, 桥窗上挂着姑娘们巧手制作的纸花,剪纸和字画作品,桥头摆花山,展泥塑, 琳琅满目,整个活动成了一次名副其实的民间工艺的大汇展。这种风俗,一直保留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