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三角洲龙俗

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多为中原移民后裔,对于龙的信仰,沿袭中原古风, 敬龙王,拜龙母,划龙船,舞龙灯,应有尽有。但珠江三角洲的龙俗也有些特别之处,尤其是龙舞,内容、形式都与他乡有别。

·中山醉龙·

醉龙又称“剪龙”、“转龙”,流行于现在的中山、珠海、澳门一带, 因起舞时要“醉态朦胧”,故名。

过去,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即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中山民间就要舞醉龙并吃栾樨饼。关于这一习俗的形成,相传在 200 多年前的一次“浴佛节”那天,一个和尚来到香山县(现中山市)龙塘孖树坑的小河边洗澡, 他刚脱下衣服,一条大蟒蛇闯了出来,直扑过来。那和尚拔出宝剑,把蟒蛇斩成几截,丢在河里。这时正好来了个老渔翁,他醉醺醺地抓起蛇头,又搬来蛇尾,胡乱地跳起舞来。这一舞,竟使那条蟒蛇死而复生,变成了一条龙, 腾空而飞。余下的几截蛇身,居然在河边变成了几棵小树,就是现在的栾樨树。有一年夏天,当地瘟疫流行,死了不少人。河边有户穷苦人家,无钱延医购药,他闻到栾樨树叶发出阵阵清香,便摘了一把,回家捣碎冲水喝,不久病就好了。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采摘栾樨叶,或冲水喝,或做饼吃。现在每年四月八,人们还要做栾樨饼来供神呢!

为了纪念这件事,后来中山一带就兴起了舞醉龙。就像当日老渔翁耍舞的那样,只要龙头和龙尾两截。龙头用木雕刻、配上一副真鹿角,装上限睛, 活灵活现。起舞者故作醉态,举步轻浮,东歪西倒;龙尾随之摆动,时而伏地翻滚,时而金鸡独立,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舞醉龙要求有一定的武术功底,马步如山,腰法灵巧,举手投足,力鼎千钧,所以舞醉龙要经过一定的训练。

舞醉龙常与舞醒狮相结合。一是山中霸主,一是海上大王,一山一海, 一醉一醒,龙腾狮跃,高潮迭起。再加上锣鼓助威,鞭炮轰鸣,更加热烈壮观。

近些年,不但中山市有醉龙耍舞,澳门一些工会也常举办醉龙表演,以志乡情。有一年,他们还组织了一支醉龙队回乡探亲,到中山石歧传艺联亲, 两地同胞切磋技艺共叙友情,分外亲切。这一古老的舞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焕发了青春。

·潮莲纱龙舞·

江门市潮莲的纱龙舞,以龙形体之宏大,制作之精湛,舞法之奇特而闻名于世。1959 年在广州庆祝国庆十周年的庆典中表演过一次,轰动省城。1983 年空运澳大利亚,在墨尔本演出,盛况空前。1984 年在中山小榄菊花盛会期间起舞,备受赞誉。近几年,每届广东民间艺术欢乐节,这条龙中之王都一展雄姿。

纱龙首先以它巨大的形体引人注目,一般长 46 米,分 24 节,龙头高 3

米,每次最少要 60 多人才能舞动,故要配备 120 人以上的队伍,以便轮番上阵,才能对付这庞然大物。

纱龙因形体大,所以制作尤其要轻巧,龙头龙身经竹篾铁丝扎架,衬以轻纱,通体点燃蜡烛,舞时熠熠生辉。锣鼓声中,巨龙腾飞而出,左右翻滚, 上下跳跃,俯仰回环,舒卷自如,舞姿优美,花样多端。除常见的蚊龙漫游,

龙头钻档,摆尾脱皮,双龙戏珠等动作外,还有团龙、反脊、滚沙、滚球、回龙吐尾、大梅花桩、小梅花桩等,有些动作是高难度的,非经过严格训练方可为之。耍舞时,有时急如百米赛跑,有时缓如云中漫游;有时跃起丈余高,有时低到紧贴地面,需要十分娴熟与默契。

过去,纱龙下水要在神庙前举行“点睛仪式”,给“龙上水”等,以祈求风调雨顺。“龙上水”后,将龙停放在祠堂前,午夜点燃体内蜡烛,通体透亮,黎明前后敲响小锣,招徕观众,然后起舞。纱龙在夜空中舞动时最为壮观,其时只见鳞光耀眼,风起云涌,不见舞者人影,真如游龙下凡,神秘莫测,情趣盎然。

潮莲纱龙舞至今已有 700 多年历史。据说当年新会荷塘有个人在四川做官,看到当地人舞的一种小纱龙,十分可爱,回乡时便带了回来,加以改革, 教习乡人,创制了如今耍舞的大纱龙,后经不断提高,发展为充满南国海滨色彩的民间游艺。

·紫莱金龙·

新会县紫莱乡有舞金龙的习俗。过去逢年过节,或神诞赛会,民间就要舞金龙。

这种金龙身躯比纱龙还要庞大,长 70 多米,分头、尾、身三部分,龙尾

特别长,龙身披满金甲,鳞光闪闪,气势磅礴。起舞时,两套人马要 260 多

人,光是龙头,就要 6 人才能舞动。龙身共 30 节,每节 3 至 5 人,可见金龙体形之大。

紫莱金龙的套路虽不及纱龙繁多,但技艺相当精湛。光阵法就有棋盆、五星、梅花、榄形、花篮、双飞蝶、跳龙门等,舞龙者要有一定功底方能胜任,还有行进时玩沙、翻脊、走之字等,舞姿变化多端,技法亦很高超。

关于紫莱金龙的来历,据说是清朝光绪年间,新会县紫莱乡人黄鸾标上京应考,在客店中梦见一条金龙,鳞光闪闪,从天际飞来,变幻着各种姿态, 令人赏心悦目。后来黄鸾标果然中了举人,回乡后他依梦中所见,叫人绘制了一条金龙,起舞庆贺,后来乡中凡有什么喜庆,也要舞金龙,传袭至今。

近年来,紫莱金龙多次在江门市蓬江河畔和广州东方乐园的民间欢乐节上表演,风驰电掣,金光耀目,重现当年雄姿。

·台山广海打龙船·

台山市广海镇每逢端午“打龙船”。“打龙船”实际是在陆地上扒龙舟, 或者叫做旱龙舞。青年们肩托木龙,敲着铜锣,挨家逐户去唱龙船歌:“龙船来到你门口,贺过你们大发财;龙船来到你盛乡,贺你村门又旺相。”“打起铜锣响挣挣,龙船来到你门行;你门多福还多寿,百子千孙万事亨。”唱完又到下一家;游完这个村子,又到别的村庄去。这就是所谓的“打龙船”。

这种“龙船”长约六七尺,是用木头雕刻的。农历四月初八,即浴佛节那天,便要举行“打龙船”仪式,然后抬着这条木龙游乡,叫做“龙转头”。五月初一,把木龙油刷一新,装饰一番,龙身上扎些戏曲故事人物,如关公、张飞、赵云等,请个道士来“开光”。端午节那天,龙船队员集合,穿着整齐的服装,头戴阔边草帽,手执铜锣,托着龙船穿街过巷,边敲边唱,除了祝贺吉庆之词,还有歌唱风景名胜、人物故事的。每到一户唱完后,主人给个红包,唱完本村到外村,一直唱到天黑。唱完归来,要把龙船上的装饰卸下烧掉,叫做“送龙归天”。

据说过去广海也和其他地方一样,端午节在江河里扒龙船,趁景夺标, 晚上还演大戏,非常热闹。有一年,一个渔霸为了显示他儿子的才能,叫他儿子为戏台作了一上联征对:“海阔任君扒,老也扒,少也扒,扒扒扒,扒上龙门三级浪”。他声言,一天之内,乡人若有对中者,重金打赏;若无人能对,便封他儿子为广海第一才子。上联刚贴出,台下便有人应声和道:“台高随伊唱,生亦唱,旦亦唱,唱唱唱,唱出梨园万朵花”,获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一致认为对仗极工,可以获赏。然而渔霸失信食言,恼羞成怒,自恃财大气粗,宣布以此禁止广海扒龙船。青年们也不示弱,改为陆上荡舟, 以示抗议。打那以后,每逢端午节,人们就抬着木龙船,串村过户,打锣唱歌,舞得更欢。这就是广海打龙船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