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有“希腊新诗派之父”称号的“爱琴海诗人”

——1979 年获奖者:[希腊]奥季修斯·埃利蒂斯

(Odysscus Eiytis)

1979 年,瑞典文学院授予希腊诗人奥季修斯·埃利蒂斯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了现代人争取自由和创作活动的斗争”。

埃利蒂斯于 1911 年 11 月 2 日出生在希腊南部位于地中海东侧的克里特岛上的伊克利翁镇,不久合家搬往雅典,幼年时开始学习法律,青少年时常到爱琴海的岛屿上去度假,这些经历对他日后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他还说: “作为一个诗人我的想象力是从爱琴海的礁石和小帆船、以及岛上的白灰屋和风车的世界里培育起来的。整个爱琴海在我的意识中已烙下了不可忘怀的印象。”由于埃利蒂斯的诗常出现爱琴海的自然景物,被称为“爱琴海诗人”。埃利蒂斯青年时代开始写诗。二十四岁时在《新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

并成为三十年代该刊出现的优秀青年诗人之一。他的诗集《方向》(1939) 和《初升的太阳》(1943),以希腊的美丽国土为歌颂对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战争与灾难的忧虑心情,写得深沉、哀婉、动人,从此奠定了他在希腊文坛上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诗人应征入伍,他曾到阿尔巴尼亚等地参加战斗,并被授予陆军中尉军衔。战争生活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现实的题材,1943 年他写成了爱国主义长诗《献给在阿尔巴尼亚殉难的陆军少尉的英雄挽歌》。这部长诗以明丽的调子,歌颂在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中阵亡的将士,激发了希腊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的爱国激情。他的另一部代表作《理所当然》发表于 1959 年,全诗分《创世颂》、《受难颂》、

《光荣颂》三个部分。诗组可以说是从人类起源到现代的一个缩影。诗人把个人感情与希腊苦难的民族历史结合在一起,歌颂未来的光明,这组长诗所称誉为二十世纪的杰作之一。此后,他的重要诗作还有《克莱普亚德拉斯和无名氏》(1938)、《六个人和一个向老天忏悔的人》(1961)、《光明树和第十四个美国人》(1971)、《同胞》(1979)。埃利蒂斯纯熟地运用超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方法,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诗歌语言,诗人也恰恰因此而受被誉为“希腊新诗派之父”。

埃利蒂斯这个誉有“希腊新诗派之父”称号的“爱琴海诗人”获奖后, 希腊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这位原先默默无闻地居住在希腊首都雅典斯库福大街 23 号勤奋写作的诗人的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乱了,兴奋之余,他不免不为没完没了的接待访问、出席会议、发表演讲等琐事而发愁,他希望在有生之年, 再写出有分量的诗作留传后世。

埃利蒂斯亲临斯德哥尔摩领奖,他在受奖演讲中说:“我独个儿住在一幢小小的公寓里,写诗、也写一讨论当代文学艺术的文章⋯⋯我妄图建立第二生命,用作品,把我带进意识的光辉里⋯⋯”并在演讲中强调指出:“我认为,瑞典皇家科学院今天授予我诺贝尔奖金,是想表彰整个希腊诗界,以及引起世界对一个传说——一个从荷马到当代始终贯穿于整个西方文明的传统的注意”。

埃利蒂斯说的也许是正确的,因为任何一个作家的成就都离不开哺育他的祖母、人民以及千百年来形成的伟大历史传统。诗人一辈子没有结婚,全部精力都致力于诗的创作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