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进文学殿堂的“黑马”
——1993 年获奖者:[美]托尼·莫里森Tony· Morrison(1931—)
1933 年 10 月 7 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 1993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以表彰她为繁荣美国文学所作出的贡献。
莫里森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奖金八十二点五万美元)的美国黑人,也是 1901 年首次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获奖的第八位女作家。
这位六十二岁的女作家出生于俄亥俄州钢铁城市洛雷恩,是一个佃农家庭四个孩子中的老二。
她在 1970 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最蓝的眼晴》而初露头角,不久便以作品中“史诗般的感染力,精练准确的对话和对美国黑人生活的深刻描写” 蜚声美国文坛。她接着又发表《舒拉》、《所罗门之歌》、《黑婴》、《宠儿》和《爵士乐》等好几部长篇小说。
莫里森在其 1992 年文集《在黑暗中表演:亲眼目睹和文学想象》中说: “我的工作要求我仔佃考虑,在我所处的一个充满性别歧视、色情和种族歧视的世界中,作为一名非洲裔美国女作家,我在写作时能有多大自由。我是以愉快的心情而不是失望的情绪来确定我的创作主题的。”瑞典文学院称赞莫里森是一位“钻研语言本身的”作家,“她要把语言从种族桎梏中解放出来”,“她用诗歌一样璀璨的语言写作。”
莫里森在 1988 年获普利策小说奖,那是在她发表小说《宠儿》的一年以后,她在这部小说中展宽了现实生活和传奇中黑人世界的主题,这是她在1978 年发表的《所罗门之歌》中首次描写过的主题。
瑞典文学院说:“人们喜欢她无与伦比的叙事技巧。她在每本书里都使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瑞典文学院还说:“不管怎么说,给人留下持久印象的那种总是以充满幽默的态度表达出来的同情心、人道主义。”
新闻媒介在预先猜测时没想到莫里森今年可能获奖。今天,她仍在普林斯顿大学教课,自 1989 年以来她一直担任该校人文学教授。
瑞典文学院把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与莫里森,以表彰她“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充满活力。”
托尼·莫里森获奖的消息传到美国后,一位朋友在黎明前打电话把她叫醒,告诉她已获诺贝尔文学奖,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不相信。”
她在接受本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一直忙于一部新小说,没有注意其它事情。在过去几年中,我已被提名为获奖候选人,但是被提名的候选人有一大堆。我从来没想过我会获诺贝尔奖。我到二十九岁、三十岁时才开始写作。我年轻时并无具体的志向。我只是考虑要找一份工作。”她说,她认为最有意义的是,诺贝尔奖——世界上最高的文学奖——终于被授予一位非洲裔美国人。
莫里林的出版商艾尔弗雷德·克诺夫所在的兰登书屋总经理艾伯托·瓦伊塔尔对本社记者说:“她确实受之无愧。”他还说,莫里森是一个富有洞察力、深沉和幽默的人,她的书在美国销路很好,现在销路肯定会更好。在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克诺夫的摊位上展出的唯一的莫里森作品是一盒录有她
最新作品《爵士乐》的录音带。《爵士乐》是今年在德国出版的。
莫里森还是一位散文作家和剧作家,现为美国普森斯顿大学人文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