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英明决策

邻居着火快帮忙,火势蔓延两俱伤; 中国政府作决定,抗美援朝保家乡。

虽然中国政府对美帝的武装侵略发出多次警告,但杜鲁门战争集团过低估计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认为中国义正辞严的警告是“虚声恫吓”, 坚持向三八线以北大举进犯,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在此紧急情况下,中国政府和毛泽东主席,应朝鲜政府和人民的要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朝鲜战局瞬息万变,从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至 9 月上旬,朝鲜人民军已解放了朝鲜南部 90%以上的地区和占人口 92%以上的人民,将美伪军压缩到了洛东江以东一万平方公里的狭小的釜山地区,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 自 9 月中旬,形势急转直下。美国为挽救在朝鲜半岛的败局,经过精心策划

和准备之后,于 9 月 15 日乘朝鲜人民军主力集中于洛东江战线,后方空虚之际、在美国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的指挥下,以第十军所属的陆战第一师、步兵第七师等部队共 7 万余人,在 300 多艘军舰和 500 多架飞机掩护、支援下,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实行登陆。

仁川登陆成功后,美军便立即向汉城、水原方向进攻。9 月 16 日,在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的指挥下,被围困在釜山的美伪军十个师开始向北反攻。这时,朝鲜人民军处在两面作战的不利情况下,被迫转入战略退却。9 月 23 日,从洛东江北进的美骑兵第一师与在仁川登陆后向东南突击的美第七师在水原附近会合,形势的变化对朝鲜人民军越来越不利。9 月 28 日,美伪登陆部队攻占汉城。两天后,美伪军越过了三八线,疯狂北犯。

早在 9 月 15 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成功后,金日成首相就派朴一禹来安东

(今为丹东)向中国边防军通报了这一情况。朴一禹是朝鲜的次帅,内务相, 曾在中国工作过,中国话讲得相当好。他说,自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战局急剧变化。他现在只能讲些大概情况,具体的战局变化难以掌握。由于敌人沿着铁路线和公路急速北进,而且派飞机狂轰滥炸,公路、铁路全被敌机破坏了,朝鲜部队只好沿着山区的小道往北撤,很多主力部队现在还滞留在南方, 联系不上。最后,朴一禹代表朝鲜党和政府恳切地提出请求,要中国出兵支援他们。

10 月 1 日,朝鲜外务相朴宪永携带着金日成首相给毛泽东主席的信飞到了北京。朴宪永当面向毛主席、周总理恳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兵支援。深夜, 金日成首相在平壤又紧急召见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政务参赞、武官柴成文,提出希望中国尽快派军队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

在此之前,1950 年 9 月 1 日,柴成文被外交部紧急召回北京,当天夜里就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柴成文拿出一份经同倪志亮大使商定的《汇报提纲》,扼要地报告了朝鲜战场当前的敌友态势和他所知道的朝鲜后方的主要情况。然后他提出两点看法:美、李军退出大田后,人民军同敌人已形成对峙状态,难以再进;在三面临海的一个狭长半岛上作战,自己既没有制海权, 又没有制空权,长期顶下去,十分不利。对整个汇报,周恩来听得非常仔细。听到这里,他说:“万一情况有个突然变化,如果需要我们出兵入朝作战, 你看会遇到什么困难?”

“最大的困难是运输和翻译,铁路没有保障,公路情况不好,路面太窄。”

柴成文说,“另外,就地补给不可能,当地粮食、弹药都没有,取之于敌, 就大兵团作战来说是不可能的。”

“你把这份提纲留下,”周恩来听了汇报后说,“你何时回去,听候通知。”周总理在《汇报提纲》上批了“印发政治局常委各位同志”几个字。柴成文回到住所,深思着当晚向中央领导同志当面汇报的情景。他深刻

理解饱受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奴役,又遭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朝鲜人民要求民族解放的强烈愿望。他十分敬佩朝鲜人民军的英勇顽强精神,但他对战局的发展,抱着极大的忧虑。现在他为中国可能出兵援朝感到兴奋。

柴成文滞留北京期间,美军于 9 月 15 日在仁川登陆,战局发生巨大变化。就在这时,中央决定再为驻朝使馆增派五位武官。原来东北边防军早有一个报告,建议在出兵之前,派一个四人组成的先遣小组前往朝鲜熟悉情况,勘察地形,作战场准备。周总理一直没有批复,现在终于决定立即派出。但在中央未就出兵作出最后决定之前,仍不宜用先遣组名义,决定都称武官,并加上东北军区后勤部的副部长张明远将军。9 月 17 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他们,并要柴成文偕五名新派武官尽快出发。抵达平壤后,金日成十分高兴, 并要首相秘书何仰天分别给五位武官各开一个首相签署的《信任状》,要朝鲜有关党政军机关沿途给予协助。他们立即分赴朝鲜北部前沿勘察地形,这样紧张地工作了近一个月。

这时,中共中央主要决策人的决心己下,要支援兄弟的朝鲜人民的正义斗争,要准备拿出足够的力量击退美国侵略者。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于 9 月 20 日拟定了关于作战方针的基本原则:“抗美援朝战争应是自力更生的持久作战,在战役战斗中,必须集中兵力与火力的绝对优势,围歼被我分割的少数敌人,逐步将敌人削弱下去,以利长期作战。”这一建议,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赞同。

然而,自从美军和李承晚军队越过三八线后,朝鲜战局十分险峻。10 月1 日,麦克阿瑟竟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无条件投降。面对麦克阿瑟的猖狂挑衅,金日成的回答是坚定的,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下定了长期抵抗的决心。10 月 1 日深夜,金日成紧急召见中国大使,他坚定而风趣地说:麦克阿瑟“要我举手投降,我们从来没有这个习惯”。说着,他挥了挥拳头。他希望中国集结在鸭绿江边的第十三兵团尽快过江支援朝鲜作战;并于次日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的名义宣布,人民军已有组织地撤至北方新阵地继续抵抗。事后不久,又发表了《用鲜血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的广播讲话,号召全体朝鲜人民“用鲜血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为了给敌人以新的决定性的打击,要准备好一切力量”。“如果不得已必须后退的时候,要把一切物资和运输工具全部运走,哪怕是一台机床,一个车皮,一粒米也不要留给敌人。”“要在敌占区积极开展斗争。”

朝鲜大地在流血,朝鲜人民在遭受灾难。“邻家着火,岂能安之若素!” 这几天毛泽东吃睡不宁,朝鲜问题在困扰着他。这天深夜,他反复阅读着金日成首相请求“出兵援助”的来信。信上写着:

“⋯⋯在美国侵略军登陆仁川以前,对人民军很有利。敌人在连战连败的情况下,被挤于朝鲜南端狭小的地区内,朝鲜人民有可能争取最后决定的胜利,美帝军事威信极度地降低了。然而,美帝国主义为挽回其威信,为实现其将朝鲜殖民地化与军事基地化之目的,急速调动驻太平洋方面陆海空军的差不多全部兵力,于 9 月中旬在仁川登陆后,继续占领了汉城⋯⋯

“目前战况是极端严重的。我们人民军对上陆的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对于前线的人民军,已经造成了很不利的情况。战争以来,敌人利用约千架的各种飞机,每天不分昼夜地任意轰炸我们的前方与后方。在对敌空军毫无抵抗的我们面前,敌人则充分发挥其威力了。各战线上敌人在其空军掩护下,地面机械化部队疯狂向我进攻,我们受到的兵力和物资方面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后方的交通、运输、通信与其它设施大量被破坏。同时,我们的机动力更加减弱了。敌人登陆部队与南部战线已经连接在一起,切断了我们的南北部队。结果,使我们在南部战线上的人民军处于被敌切断分割的不利情况里,得不到武器弹药,失掉联系,甚至于有一部分部队则已被敌人分散包围着。⋯⋯我们估计,敌人可能继续向三人线以北地区进攻。如果不能继续改善我们的各种不利条件,则敌人企图很可能会实现的⋯⋯

“我们一定要决心克服一切困难,不让敌人把朝鲜殖民地化与军事基地化,我们一定要决心不惜流血,流尽最后一滴血,为争取朝鲜人民的独立解放民主而斗争到底!我们正在集中全力,编训新的师团,集结南部的十余万部队于作战上有利的地区,动员全体人民,准备长期作战。

“在目前,敌人趁着我们严重的危机,不给予我们时间。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及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我们谨向你提出以上意见,请予以指教。”

毛泽东看着这封信,沉思良久。朝鲜人民向我们发出紧急求援的呼吁, 怎能见死不救呢?朝鲜处境危机,同时中国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中国人民没有忘记,日本侵略者曾经说过:“要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要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要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要征服满蒙,必先征服朝鲜与台湾。”这是 1927 年田中奏折中说过的话。日本侵略者不但是这样

说的,事实上也是这样做的。自 1895 年以来,日本军国主义者就是按这一程序进行侵略的。1895 年,日本侵略了朝鲜与台湾;1931 年,日本完全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1937 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 年,日本更发动了征服全亚洲的战争。美帝国主义 1950 年侵略朝鲜与台湾,正是在重走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老路啊!

中国和朝鲜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唇亡便齿寒。两国人民有着长期的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友谊。如今,朝鲜人民在受难,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大门口。中国各族人民纷纷要求志愿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特别是与朝鲜一江之隔的我国东北地区的人民,还筹集了许多援助物资,抽调了许多医务人员等。在这种情况下,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面临着重大的抉择!

历史的经验告诉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只有坚决抵抗才是出路,妥协退让只能换来帝国主义的更大的贪心和自己国家的更大的屈辱。对于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来说,任帝国主义列强欺侮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出兵朝鲜”,虽然毛泽东和中央主要负责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反复商量过,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但这的确是非同小可的举动啊!新中国刚刚诞生,百废待兴,困难很多,这个决心可不容易下哟!毛泽东心思:“一声令下,三军出动,那就关系到数十万人的性命。常说性命关天嘛,打得好

那没有什么可说的,打得不好,危及国内政权,甚至丢了江山,那我毛泽东对历史、对人民都没法交待呀!”

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一面沉思,一面踱来踱去。“如此重大问题,绝非少数人决定哟!”他想明天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并请在京的高级将领们参加,一起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主意已定,他想和周恩来通一个电话,但一看表,已是凌晨两点 40 分了,天这么晚了,怎好再惊动他呢!毛泽东犹豫了片刻,考虑还是得先和总理商量一下,于是,他轻轻拨动了电话:

“恩来同志,天这么晚了,你还没有睡啊。” “主席,你不是也没有睡吗?” “睡不着啊,关于出兵问题,我考虑是否明天召开个政治局扩大会议,

让大家尽情发表意见,好好讨论一下,最后再作出决定⋯⋯还有,明天的会议可不要忘了通知彭德怀同志,最好派架飞机把他从西安接来,在这样重大的问题上要听听这位彭大将军的意见。”

“好,我同意主席的意见。我现在就通知杨尚昆同志,请他就此作出安排。”

当时的北京,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空气清新,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沉浸在欢庆人民共和国诞生一周年的喜悦中。可是,在中南海这块静谧的土地上,这几天的气氛是格外的紧张。党中央政治局正在这里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

1950 年 10 月 4 日,下午 4 点多钟,彭德怀将军一下飞机就风尘仆仆地赶到中南海。走进颐年堂会议厅时,下午的会议已经开始了,与会者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深沉思虑的表情。

毛泽东主席一看见彭德怀,立刻笑着招呼:“彭大将军,你来得正好哇! 恐怕催你催得急了点,可是也没办法,这是美帝国主义不让我们休息嘛!”

“让我一分钟也不能耽误,立即进京,你的命令一下,我家里就是着了火,也得赶来哟!”彭德怀向毛泽东点头笑笑说。

“我们的总理早就警告过美国侵略者,说你不要过三八线,要过了这条线,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可是人家硬是不信,硬是过来了。我们怎么办呢? 究竟是出兵参战,还是听之任之?请你彭老总也准备发个言。”

彭德怀这才明白,中央从北京派来飞机,命他火速赴京,原来是讨论是否出兵援朝这个重大问题啊。他暗暗思忖:发这个言分量太重,关系到国家命运;加上对当前的形势了解得还不够全面,要认真考虑,以免失言,招致误国误民。

会上,毛泽东主席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从国际、国内的大局着眼,从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抗美援朝的大计作全面的分析,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伊始,不仅战争创伤还没有治愈,土地改革工作尚未完成,而且国内的土匪、特务还没有完全肃清。

无论军力或经济力都远不如美国。在经济方面,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1950 年,其钢产量达 8772 万吨,工农业生产总值达 1507 亿美元。而同期中国的钢产量为 60.6 万吨,仅相当于美国钢产量的 1/144;工农业生产总值为 574 亿元人民币,也无法同美国相比。

在军队装备方面,美军的装备是世界第一流水平的,它的一个步兵师就装备坦克 140 余辆,70 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 330 余门,机械化程度高,战场

上机动快速,反应灵活,并且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支援作战,掌握着制海权和制空权。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装备基本上还是“小米加步枪”的水平。东北边防军没有坦克,除有几百门机动火炮外,每个步兵军只有 70 毫米以上口

径火炮 190 余门,还没有美军一个步兵师装备得多,并且多是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中缴获的旧装备。空军、海军和装甲兵都刚刚组建,短时间内不可能参战,根本谈不上制海权和制空权。

中国出兵参战的困难确实很多,据《彭德怀自述》说,毛泽东主席在会上着重让大家摆了出兵的不利情况以后,讲了这样一段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啊!”

毛泽东说完之后,会场上陷入一片沉默。这时毛泽东看了看高岗,然后笑着说:“高岗同志,你是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站得高,看得远呀,很想听听你的高见。”

当时,高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副主席,中共东北局书记,东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还是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他的态度非同一般啊!正因如此,他从沈阳来到北京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就出兵朝鲜问题,分别和他交换意见,但他总是强调这也困难,那也困难。如今在大家摆了朝鲜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之后,想再听听他的意见。

“我还是那个意见:要慎重。”高岗说,“我们国家已经打了 20 多年的仗,现在刚刚统一,元气还没有恢复,再打,怕是经济上负担不起。现在是政权到手,百废待兴。打仗又不是用拳头,要花钱哟!”高岗讲到这里停了一下,看了看大家又说,“还有林彪同志那个意见,我认为应该认真考虑。我军装备落后,大都是缴获日本人的三八大盖。美国一个军有各种火炮 1500

门,我们一个军才不到 200 门,坦克更少。一旦顶不住,美军打过鸭绿江, 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我看还是加强东北边防为好。”

“防?怎么个防法?”周恩来插话说,“积极进攻是更好的防。我们鸭绿江 1000 多里防线,需要多少部队?而且年复一年都得准备打,不知它哪一天打进来;既然早晚都要打,我看还是早打为好。跟美国这一仗,看来是不可避免的了。”

周恩来说到这里,从文件包里拿出新华社刚出的一本《参考资料》说: “根据法新社透露,美军结束朝鲜战争后,将去保护亚洲的各个极为重要的地区。这些地区包括台湾和印度支那。既然美国决定从台湾、朝鲜和越南三个主要方向来实行对中国大陆的进攻,我看还是选择朝鲜较量为好。理由是朝鲜北方多山地,对美军机械化行动不利,便于我们打运动战,而且朝鲜与苏联接壤,也便于我们获得苏联老大哥的援助。”

“依我看,既然早晚都要打,那不如晚点打好。”高岗坚持说,“美国战争潜力很大,从他们的南北战争结束到现在,将近 100 年了,美国本土没有遭受到战争破坏,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如今,美国的钢产量, 每年达到 8000 多万吨,是我们的 140 多倍。而且它手里还拥有原子弹。而我们,大家都知道,百孔千疮,百废待兴。不如等我们经济发展了,部队的武器装备改善了,特别是我们的海空军建立起来了,那时候再打,恐怕更有把握一些。”

高岗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争论。有的说,中国出兵参战,虽然困难很多,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尽管美国经济力量和军队装备都占优势,并且手

里握有原子弹,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但是,它所进行的是侵略战争,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包括美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政治上是孤立的,失道寡助。同时,美国在军事上也有严重的弱点,战线长,后方远,兵力不足, 并且士气不高;美国的盟国已不强,西德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打败了,还没有武装起来,英国和法国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了元气;原子弹已非美国所独有,并且不能轻易使用,对战争胜负也不起决定作用。

中国虽然经济力量很弱,军队装备落后,但中国出兵参战是反抗侵略的正义行动,可以动员全国人民全力支援,能够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得道多助;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并且经过了长期革命战争的锻炼,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并有朝鲜人民的支援。这些都是可以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只要指挥得当, 逐步改善部队装备,是有可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的。

会上发言非常踊跃,各种意见相持不下。有的说,我们准备不够,美国准备也不够;美国军队分布全球,战略重点在欧洲,与其坐等美国打进来, 不如打出去。

也有的说,暂缓三五年再打这场战争当然好,但形势的发展已不容许我们再等三五年了。同时,即使我们暂缓三五年,也不能指望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有根本的改观,并且三年五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东西还是要被打烂。

会开得很晚了。这时候毛泽东主席笑着对大家说:“我看美帝国主义要打,但饭也要吃,觉也要睡。”他宣布暂时休会,明天继续讨论。

众人起身离去,毛泽东和彭德怀最后走出颐年堂会议室,来到菊香书屋。彭德怀在毛泽东书房兼办公室坐走后,毛泽东从办公桌上的卷宗里取出一份电报,递给彭德怀:“这是金日成和他们的外相朴宪永 10 月 1 日那天给我打来的电报。你看看,形势危急啊!我们的总理虽然多次发出警告,但人家当成耳旁风,他们仗着飞机大炮,还有那个原子弹,欺人太甚啊!”

“德怀同志,虽然中国还很落后,但毕竟我们是个大国,人口众多,如果对朝鲜见死不救,不发扬国际主义精神,那还叫什么社会主义国家!”

“主席,看来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如何战而胜之的问题。” “对,你说得对,打是早晚要打的。”毛泽东说,“现在人家打到咱们

家门口喽,我们还能退避三舍吗?当然要打,而且要打胜,打出中国人民的威风!”

“主席,如果出兵,第一批入朝的十三兵团兵力是否够?”彭德怀问。“现在十三兵团有四个军,我和恩来商量准备再给他们编入两个军,把

五十军和六十六军调去,你看怎么样?”毛泽东没等彭德怀回答又说,“我们考虑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尽可能不给美国对我国公开宣战的口实,争取把朝鲜问题地方化。我们是要和平的,不希望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毛泽东这次把彭德怀从西安急召进京的目的是想让他带兵入朝。但这是件大事,不宜采取直接任命的形式。况且,他深知彭德怀的脾气,刚直不阿, 威武不屈,一向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勇挑重担子。毛泽东想起当年陕北吴起镇大捷后,他曾乘兴挥毫赋诗一首,赠彭德怀:

山高路远沟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现在毛泽东把目光看定彭德怀,但是,他什么也没说。彭德怀似乎预感到,毛主席将委他以重任,不过他还有点摸不大准。十三兵团大都是四野林彪指挥的部队,于是,他问道:“主席,林彪现在怎么样?”

“现在不谈他吧,”毛泽东把手一挥说,“这个人打起仗来谨慎有余, 胆量不足,现在又身体不好,经常失眠,到苏联休养去了⋯⋯现在天气不早了,你也该回去休息了。”

金秋之夜的北京,华灯初上,行人熙攘,一片和平景象。在东西长安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谁都不知道,就在那个宁静的时刻,新中国的领导人即将作出一项后来震动世界的重大决策。此时此刻,彭德怀站到北京饭店寓所的阳台上,透过夜幕向东方天际眺望。他清楚地意识到,开完会后他已经不可能再乘那架伊尔—18 飞回西安,实施他开发大西北的蓝图了。这天夜里他辗转反侧,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入睡。他在《彭德怀自述》中做了如下的记述:

“散会后,中央管理科的同志,把我送到北京饭店。当晚怎么也睡不着, 我以为是沙发床,此福受不了,搬在地毯上,也睡不着。想着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

“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个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如果美国决心同我作战,它利速决,我利长期:它利正规战,我利于对付日本那一套。我有全国政权,有苏联援助,比抗日战争时期要有利得多。为本国建设前途着想,也应当出兵。

“常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要比资本主义阵营强大得多,我们不出兵救援朝鲜,那又怎样显示得强大呢?为了鼓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侵略的民族民主革命,也要出兵;为了扩大社会主义阵营威力也要出兵。‘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危急,我们站在旁边看, 怎样说,心里也难过。’我把毛主席的这四句话反复念了几十遍,体会到这是一个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指示。‘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如果不把它同朝鲜处于危急时刻联系起来考虑,那就是民族主义,而不是国际主义者。我想到这里,认为出兵援朝是正确的,是必要的,是英明的决策,而且是迫不及待的。我想通了,拥护主席这一英明决策。”

彭德怀苦思了一夜,一点也没有困意,反而觉得头脑更加清醒,精神更加振奋。“那么,出兵能不能打胜仗呢?”彭德怀不禁联想到当年的西北战场,那时胡宗南进攻延安时的形势,是那么的严峻!胡宗甫的机械化部队有23 万人,而自己指挥的兵力只不过 23000 人。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曾几何时,情况大变,胡宗南被赶出延安,被赶出西北。彭德怀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像这样的战例是不少的。这就铸成了他一条牢不可破的信念,只要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正义战争,就会无往而不胜!有了这种力量,就可以攻无不克, 就可战胜任何艰难险阻。

第二天,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颐年堂继续进行,彭德怀习惯地用手理了理自己的光头,开始发言了。他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总是要吃人的。我看,不同美帝见个高低,要想建设社

会主义是困难的。” “好!讲得好!”毛泽东兴奋地说,“可是,德怀同志,这件事情也确

有很大的风险。以我们说,一个,不出兵则已,一出兵就要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准备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敌人;二个,既然打起来,就要准备着美国同我们宣战,就要准备着他们至少要轰炸我们的大城市和工业基地,使用海军攻击我们沿海城市,甚至到处轰炸,一直到丢原子弹。”

“这个,我也考虑了。”彭总刚毅果断地说,“关键是是否能打胜,打胜了,风险就小,打不胜,风险就大。我想,最后无非是他们进来,我们再回到山沟里去,就当作我们晚解放几年!”

“还是你彭老总啊!”毛泽东赞许道。后又关切地问:“德怀同志,你最近身体怎样?”

“很好!”彭德怀对自己的领袖和战友,一向忠诚坦荡。毛泽东深为感动,上前紧紧握住彭德怀的手说:“德怀同志,这我就放心了!我和朱老总、少奇、恩来几个人都商量过,大家也有这个想法。这副担子就由你彭老总担起来吧!我谢谢你,中国人民谢谢你,你是临危受命啊!”

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共开了六天。要不要出兵支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这个决心可真不容易下呀!最后毛泽东主席讲道:“经过六天的讨论,我们终于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中国出兵参战,既是朝鲜人民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的需要,也是中国人民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需要。因此,我们党中央认为:中国人民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讲到这里,毛泽东主席从桌上拿起一封信扬起来说,“你们看,连傅作

义先生都给我写信,认为应该出兵朝鲜,不然后患无穷⋯⋯民主人士尚且如此,我们共产党人还怕什么?”

10 月 8 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出动,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出国作战的准备工作在分秒必争地进行。正是:形势紧迫,刻不容缓。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