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在长津湖畔

西线将士奏凯歌,东线将士尽英雄; 刀山火海无所惧,誓杀凶顽立战功。

就在麦克阿瑟开始疯狂发动“圣诞”攻势时,他的情报处长威洛比少将向他报告:“在咸兴以北的长津水库地区集结的中国军队,也许现在就能夺取主动权,向南发动一场协调一致的进攻,切断咸兴南北面和东北面的联合部队。”

但是,麦克阿瑟仍像以往那样骄横,对可能阻止其实现自己目标的情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仅仅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出现看成“是中国在外交棋盘上采取的又一个小小的步骤,不会马上对联合国总部产生影响”。这就注定了他这次冒险的结局必定是十分可悲的。

为了要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麦克阿瑟是不顾一切的。他直接命令美军第十军团,以迂回江界为目标,主力沿长津实施突击。美陆战一师沿下碣隅里向北进攻;美七师沿新兴里向北进攻;美三师于高原、元山地区为预备队。李承晚的第一军指挥其首都师、第三师沿东海岸向朝鲜北部图们江推进,并有一部分敌人强占社仓里。可谓“浩浩荡荡,势不可当”!

毛泽东主席确认麦克阿瑟企图迂回江界,断我后路,所以急电华东宋时轮的第九兵团于 11 月 7 日至 19 日先后由辑安、临江入朝后,即担负了第二

次战役的东线作战任务。11 月 5 日 22 时,毛泽东又电令彭德怀:“江界、长津方面,应确定由宋兵团全力担任,以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为方针。尔后该兵团即由你们直接指挥,我们不遥控。九兵团之一个军应直开江界, 并速去长津。”

彭德怀接电后,马上向宋时轮司令员和陶勇副司令员去电通知,立即行动开赴东线长津地区,担任反突击任务。长津湖位于朝鲜北部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团团白雾每天拂晓从湖面升起,狼林山脉的高山峻岭蜿蜒在它的东西两侧,会合着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打开地图,细看那些骇人听闻的地名:雪寒岭、荒山岭、死鹰岭、剑山岭⋯⋯就使人充满寒意。战斗在长津湖地区的广大指战员,在寒风冰雪里,身上挂着冰凌,仿佛穿着银色的铠甲。在这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们的口号是:“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没有不可战胜的敌人!”

宋时轮将军所统率的第九兵团,是第三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之一,打过许多漂亮仗。宋时轮早年读过黄埔军校,192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当过游击队长、师长、军参谋长、军长,是一位英勇善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员。他接到彭总电报后,深知形势紧急,须迅速行动。急电令篇二十七军为第一梯队,由北向南偏东向长津进军;调第二十军经江界由西向东向长津进军:第二十六军为预备队,暂留临江。

本来,志愿军司令部要他们在 11 月 25 日与西线同时发动反击,宋时轮请示彭总说:25 日发动不了,因为部队还没有到位,要求推迟两天。彭总考虑到虽然是一个战役,但它是一个独立方向,迟两天也没关系,就同意了。不巧,在进军途中,敌机狂轰滥炸,第二十六军 45 辆载重汽车,一下子被炸

毁了 39 辆,只剩下 6 辆。辎重无法运送,只好轻装。人不留步,马不停蹄, 几万大军浩浩荡荡向长津前进。

11 月下旬,长白山下了大雪,气温降到零下 30 多度。入朝后,部队有

的穿上棉衣了,有的还没穿上,有的棉帽戴上了,有的还没 戴上。这些来自中国温带华东地区的志愿军战士,在第一天行军中就冻伤了 700 多人。

11 月 24 日,向长津湖进军的部队还差两天路程才能到达战役发起位置。这天早晨兵团司令部又接到彭德怀司令员来电:“李伪三师二十六团已进社仓里,美三师六十五团已进上川里、龙泉里一线。我应以一个师围歼社仓里、黑水里之李二十六团。得手后,即向黄草岭以南之上下通里攻击前进。确实占领该线,截断美陆战一师退路及阻击北援之敌。另以一个师由社仓里向黄草岭、堡后庄(美陆战一师指挥部)攻击前进,歼灭该师指挥部。得手后向古土里攻击前进,协同主力围歼古土里、柳潭里地区之美陆一师五、七两团全部。”并提议:“二十六军向图们江上之长津及其以东集结,准备围歼可能西援之美第七师。”彭德怀在长津湖地区给美、李军布下了天罗地网。

可是,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到处是绵亘不断的大山,连飞禽走兽都绝迹的冰原,确给我军战士行军作战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山高路滑,而且又多是羊肠小道,别说牵着牲口,就是空手下山也很危险,稍一不慎就会掉入万丈深渊,跌个粉身碎骨!三班长王文提议:解开每个人的被子和毯子, 一床接一床地铺在山路上,让战马先下。于是就开始试试,先牵一匹马踩在上面走,果然不滑。大家就这样,铺一段,走一段。就这样,主攻部队于当晚全部到达集结位置。

11 月 27 日黄昏。东线第九兵团所属二十七军和二十军,分别向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古土里和社仓里等地之美第十军发起攻击。二十七军七十九师向柳潭里之敌发起进攻时,由于未能迂回分割敌人,仅从正面袭击, 伤亡较大,与敌人形成了对峙状态。第二十军五十九师,迅速占领死鹰岭, 割断了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之间敌人的联系;第五十八师从三面包围了下碣隅里;第六十师切断了占土里以北公路,阻敌不能北援下碣隅里。

11 月 28 日,东线我军将敌人分割包围于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等

几个孤立地区,战斗异常激烈。仅在下碣隅里、新兴里外围就歼敌 1100 人。

11 月 29 日,美陆战第一师为打开通路,命令其被围在柳潭里、下碣隅里和古土里的部队,分别向死鹰岭和富盛里等志愿军阵地进行连续猛攻。志愿军第二十军一面调整部署,准备攻歼被围之敌,一面抗击敌人的连续攻击。就在这一天的战斗中,著名战斗英雄杨根思带领一个排,坚守小高岭阵地, 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最后英勇献身,对战役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根思是第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三连连长。

1922 年 11 月 6 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一个雇农家庭,自小受地主压迫。祖父及父母被地主、军阀逼死后,本人流落在上海、苏州一带当苦工。嗣后于 1944 年参加新四军,194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战斗数十次,屡建战功,曾荣获战斗模范、爆破英雄等光荣称号。1950 年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杨根思自愿报名参加志愿军出国作战。同年 11 月,志愿军为了围歼麇集下碣隅里的美国侵略军,命令杨根思带领一个排坚守包围圈的制高点小高岭。敌人为夺路逃命,对小高岭实行猛烈攻击。击退敌军几次反扑,杨根思和他的几名战友,仍坚守着阵地。当他们射出最后一发子弹时,40 多个敌人已经爬上山头。在这危急的时刻,杨根思抱起一包炸药,拉响导火线,猛烈冲入敌群。一声巨响,和敌人同归于尽。英雄用鲜血守住了小高岭,保障了整个战役取得胜利。

为表彰与纪念杨根思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特以他的光辉的名字命名他生前所带领的连队,并追认他为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亦追认他为共和国英雄。彭德怀司令员为悼念杨根思烈士亲笔题词:“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杨根思烈士永垂不朽!”

下碣隅里之战,是一场浴血之战,陆战队伤亡惨重。美国随军记者约瑟夫曾作了如下报道:

“陆战七团的伊赛连现在仅剩下几个人。执行军官雷蒙德·鲍尔中尉接替了指挥,尽管他已经两处负伤而动弹不得;不久后,他又多处中弹,慢慢失去知觉后死去⋯⋯

“11 月 28 日拂晓,一片沉寂,令人紧张不安。中国人仍然占领着夜晚夺取的高地。但为了躲避美国的空袭,他们进行了伪装。他们的伪装使他们在冰雪覆盖的山野中难以被发现。

“陆战一师师长奥利弗·史密斯将军,在下碣隅里过夜,他用一台吱吱乱响的收讯机收听利兹伯格上校的战报。来自朝鲜西部的消息说,沃克的第八集团军在不断罹受灾难。他向阿尔蒙德报告了陆战一师的困境,但直到上午 10 时仍未收到实质性的答复。使史密斯感到震惊的是,‘没有从第十军收到关于修改计划的只言片语’。这意味着陆战一师要继续从柳潭里向西推进。史密斯认识到,任何这种推进的企图都是愚蠢至极。‘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继续进行进攻战斗是不明智的。我们现在是在为我们的生存而战。在弄清情况之前,有必要在所有地方采取守势。’史密斯自作主张,命令第五团和第七团巩固他们目前的阵地,即在柳潭里掘壕据守并等待进一步的指令。”

与此同时,纽约一家报纸的军事专栏作家,对朝鲜东线的战事,在一篇文章中又作了如下的报道:

陆战队陷入困境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世界。在加利福尼亚州德尔马营的海军陆战队训练中心,一位军官冲进了司令官梅里尔·特文宁准将的办公室。

“将军,”他喊道,“收音机传来消息说,中国人已经包围了陆战一师。”特文宁从办公桌上漫不经心地抬起头说:“年轻人,我只能说,我真为

那些中国佬惋惜。”

  1. 月 27 日晚些时候,史密斯终于从阿尔蒙德的指挥部收到了一些命令,

    要他把他的一个团调回下碣隅里,“以解救水库东面的陆军部队”。这对他来说是难以置信。“我的上帝,”

他叫道,“当时我们自己正受到中共军队三个师的攻击。⋯⋯

我们显然是遇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但在两天的时间里,我们没有从军用得到马上撤退的命令。我们除了进行防御以外别无他择,因为不经上级允许我不能撤退。

在史密斯看来,阿尔蒙德、麦克阿瑟和他们的参谋人员都已束手无策。“每隔四小时,我们就向第十军报告发生的情况,但他们显然是不知所措; 他们对中国人大举进攻一事怎么也拿不定主意。⋯⋯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的想法。”

直到 11 月 28 日晚些时候,史密斯才矮到命令,要他把全部军队撤至下碣隅里,并向沿海“前进”。“他们用了两天才琢磨过来。”史密斯愤愤不满地说。

11 月 29 日下午,美陆战第一师又纠集古土里地区美陆战第一师一个营

和一个坦克营、英皇家陆战队及南朝鲜陆战队一部,共 1000 余人,坦克、汽车 100 余辆,在 50 余架飞机的掩护下,再次向志愿军第二十军富盛里阵地进攻,企图沟通联系,打破被分割状态。守卫富盛里的志愿军第六十师第一七九团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后,乘黄昏敌军疲惫混乱,又失去飞机、炮兵支援的有利时机,进行了坚决反击。这股美、英军和南朝鲜军除大部坦克逃回古土里外,其余被包围在富盛里以北公路上。第一七九团一面紧缩包围,施加军事压力;一面利用俘虏喊话,迫敌投降。被围的美、英军和南朝鲜军被迫派出军官四人为代表谈判求降。第一七九团派出代表,阐明志愿军宽待俘虏政策,接受了他们投降。11 月 30 日拂晓,美、英军和南朝鲜军官兵 240 人投

降,其中包括美军中校 1 人,少校 2 人。

彭德怀从战报中了解到东线的战况后,立即电令第九兵团集中兵力首先歼灭新兴里之敌。对柳潭里、下碣隅里之敌围而不歼。待新兴里之敌歼灭后再逐个歼灭之。

宋时轮将军接到命令后,当即调整部署。于 11 月 30 日晚,集中八十师、八十一师围歼新兴里之敌。12 月 1 日拂晓,我军将新兴里之敌压缩在狭小地域内。中午,敌人在航空兵的支援下突围南逃,我军实施追击堵截。至 12

月 2 日晨 4 时,敌人除 200 余人逃入下碣隅里外,其余全部被歼灭于后浦、泗水里地区,从而结束了新兴里地区的战斗。至此,敌人开始全线动摇,柳潭里之敌于 12 月 1 日向下碣隅里方向突围。双方随即展开一场十分激烈的战斗。

为了不让敌人跑掉,我志愿军第七十九师二三五团一个排,奉命夺取和坚守一二八二高地。排长胡金生接受任务的时候,连、营领导对他一再嘱咐: “夺取高地后,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住它。因为这个高地是扼制柳潭里往下碣隅里的咽喉,山右侧是通往元山至咸兴的公路与铁路,山下就是柳潭里,地形十分险要!失去它,柳潭里的敌人就会从这里跑掉,我们的血就等于白流!”胡金生牢记领导的话,集合全排战士在军旗下庄严宣誓,乘着黑夜向一二八二高地发起突然袭击。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守敌全部被歼, 高地被我军占领。随后敌人组织了七次反冲锋,虽然都被我打退了,但志愿军也付出了很大代价。现在这个排在阵地上只有班长陈忠贤和弹药手小黄了。

午夜,对面山上敌人的机枪子弹像暴风骤雨般打向一二八二高地,山下的敌人黑压压一大片往阵地上爬过来。“打!”陈忠贤喊了一声,他的机枪愤怒地吼叫起来了,把敌人全部扫下山去。最后,小黄也负伤了,能够作战的只有陈忠贤一人。但他凭着顽强的意志,终于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 守住了阵地,等到了大部队的到来。

为阻击敌人南逃,扩大战果,12 月 2 日兵团遵照彭德怀司令员的电示, 决心以预备队第二十六军接替二十军继续围歼下碣隅里之敌。由于该军距下碣隅里较远,约有 50 至 70 公里,地形、道路不熟,加上前进的速度不快,

以致攻击时间一延再延。至 6 日拂晓,下碣隅里之敌在大量航空兵及坦克的掩护下,开始向南突围,7 日黄昏被我二十军包围于古土里地区。在敌逃至下碣隅里南独秀峰时,我第五十八师命令一七三团二连连长李兴业,带着全连战士,在零下 40 度的严寒中,翻越了一座险峻坡陡的狼林山高峰,沿着长津湖畔的山头日夜向南急进。

沿途,不仅荒山小道冰滑难行,而且前面还要越过几座千米以上的高山,

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力气。为了赶在敌人前头,他们只好轻装急行。饿了就紧紧裤带,脚冻伤了,就用毯子包起来走。就这样,二连以每夜 120 里路的速度,赶在了正从北面柳潭里南逃的美陆战一师的前头。任务是堵截它,以利兄弟部队歼灭这伙强盗。敌我双方展开一场殊死的搏斗!我二连战士紧紧控制着公路两侧阵地还击,战斗十分激烈,全连只剩下八名战士,有的战士只剩下最后一颗手榴弹。双方展开一场肉搏,战士们凭着坚强的意志, 胜利地完成了阻敌的任务。

美陆战一师一个名叫威廉·温德里奇的参谋军士,在他的日记中,曾这样记载了他在长津湖畔所经历的苦难:

“这天晚上,我带领一个班离开前沿的一个阵地,力图阻击中国人打开的一个突破口。在几分钟里,12 个人中有 7 人负伤,包括头部中弹的温德里奇。但他仍然坚持战斗,然后跑回连指挥所求援,以撤出其他士兵。这时, 子弹又击中他的腿部,但他再次拒绝包扎,并对看护兵说:‘没时间了,那不过是小窟窿。’他又在队伍中奔波了一个小时后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在以后的三天里,陆战队与中国人混战不已,为每个高地、每条山脊角逐争夺,猛烈的反击都在晚上进行。我们连由于死伤惨重,与另一个连合并了。尽管士兵们在同一条战壕里,但他们彼此并不熟悉。

“在头一天晚上,也许是第二天晚上,我记不清了,什么都搅在一起了。我们五个人分布在侧翼一个高地大约 25 码的一个陡坡上,我们在三四个小时的时间里,与前后左右的中国人作战。他们冲上来,极力冲进手榴弹投掷距离,接着又退了下去。我的小腿中了一枪,痛得要命,血流了一地,但最后不流了,因为冻住了——这是看护兵后来这样告诉我的。

“中国人一次比一次冲得近,我们的弹药快打光了,所剩无几。这位中士是我那天下午才碰上的,他腹部受了重伤,而且肯定伤了他的脊骨,因为他说他的腿动不了啦⋯⋯我很难受,因为我知道他没法离开那个山包。但我也知道我们也不能把他活着背下山,因为如果中国人知道我们撤离,他们就会紧迫不舍⋯⋯

“在中国人的攻击下,我们边打边退,后面跟着的是能走的伤员。遍体鳞伤的陆战队员互相搀扶着,一些人吊背着 M—1 步枪,另一些人什么也背不了,只能靠着同伴作依托。

“再后面跟着的是车辆,很多车上装着昏迷不醒的伤员,他们被固定在铺着篷布的担架上,有些就放在铁箱板上。我们这个团总共有伤员 1500 多人,其中约 1/3 是冻伤⋯⋯

“12 月 5 日晚,下碣隅里的炮兵向南下撤退的道路两侧实施了猛烈的掩护射击,155 毫米的炮弹呼啸着落在中国人的集结地区。但是,中国人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冒着陆战队的炮火源源而来,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使陆战队肃然起敬⋯⋯

“12 月 7 日夜幕降临时,行军队伍的末尾也离开了下碣隅里,爆破部队的后面留下的是冲天的烈焰、浓烟和爆炸声——这是无法带走的多余的弹药和燃油。陆战队的士兵用推土机把一箱箱食品和剩余被服压毁,然后浇上燃油。

“古土里阶段的撤退工作,经过艰苦的跋涉,终于在其开始 38 小时后结束,1 万名军队和 1000 多辆车辆安全抵达。不过,又有 103 人阵亡,506 人负伤,7 人失踪,共计 616 人。陆战一师得以幸存,归根结底,是由于奥利

弗·史密斯将军拒绝听命于麦克阿瑟将军和阿尔蒙德将军,这种执拗顽固挽救了一万名陆战队员的生命。”

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看到新兴里的部队遭到全歼,又得知西线“联合国军”已开始全线后撤,便对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丧失了信心,立即命令其东线所有部队向咸兴、元山撤退。这时,志愿军第九兵团领导人根据中央军委和志愿军领导人关于集中全力加紧歼灭被围之敌和切实注意增强黄草岭南北之阻援与阻止突围的力量的指示,立即调整部署,命令第二十七军和第二十军第五十九师迅速歼灭柳潭里被围之敌;命令第二十六军由长津以北南下,接替第二十军攻击下碣隅里之敌任务;命令第二十军主力前出至黄草岭阻敌南逃北援,致使美陆战第一师于突围和南逃中付出重大伤亡。

美陆战第一师和美步兵第七师在长津湖地区遭到歼灭性打击和败退的狼狈情景,在美国当时的一些新闻报道中和一些作家的战后著作中,均有记述。随美军采访的《纽约先驱论坛报》女记者玛格丽特·希金斯报道说:“我在下碣隅里见到这些遭到一阵痛打的官兵,不由想到他们如再受一次最后打击,究竟还有没有再逃脱的力量。官兵们衣服破烂不堪,手脚都冻坏了,个个面色憔悴,像个幽灵⋯⋯”美国人罗伯特在他的《冲突》一书中写道:“美第七师第三十一团和第三十二团组成的特遣队的上校指挥失踪了,继任的少校指挥被打死了,士兵们四处溃逃,丧命的很多。”

中国志愿军在东线的第二次反击战役,自 11 月 27 日开始,至 12 月 24 日结束,历时一个月。战役准备极其仓促,冬装未发齐,粮弹供应很困难, 加上天寒地冻和敌机狂轰滥炸,所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但是,由于我志愿军第九兵团全体指战员,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经过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战斗,终于取得了歼敌 13000 多人的胜利,并相继收复了咸兴、元山及沿海地区,配合西线部队作战,打击了敌人的侵略气焰,初步扭转了朝鲜战局。东线的敌人如同西线的敌人一样,遭到了可耻的惨败,骄横不可一世的美国陆战师,仁川登陆时的那种威风,被一扫而光了。

正是:

麦克阿瑟,好大喜功; 执拗孤行,死伤惨重; 圣诞回家,破灭美梦。

欲知战局如何发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