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迪安将军被俘
滚滚铁流向南冲,奋勇杀敌争先锋; 无可奈何花落去,迪安将军进俘营。
为了不给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占据锦江一小白山脉防线的时间,北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制定了第三次战役的作战方针:
“不许敌人有占据新防线的时间,以神速行动猛烈打击敌人,迅速突破锦江和小白山脉一线,在大田地区和小白山脉一线围歼敌人的基本主力,以解放全州、论山、闻庆地区和蔚珍以南地区。”
这个时期,北朝鲜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帅来到汉城,亲自指导前线工作。他命令人民军联合部队:“无论遇到任何情况,都必须用各种手段迂回敌军, 插入敌人后方,围歼敌人;要加强夜间战斗行动,进一步提高部队的进攻速度。”
人民军发动的第三次战役于 7 月 7 日开始,最高司令部把作为预备队的第十五师、第十三师投入中线,企图加快进攻速度。但是,北朝鲜军队的最终目标是釜山,所以把北朝鲜的第六师投入到了因占领天安而打开的群山— 全州—顺天—晋州—釜山的接近路上。为了掩护其机动,动用了许多游击队特别是智山地区的游击队。美军和南朝鲜军队的情报网,都没有得到这个第六师的消息。
7 月 9 日,美军发现北朝鲜军队进至全义,并有坦克纵队从原州南侧南下后,麦克阿瑟将军进一步改变了对北朝鲜军队的认识,第三次向华盛顿提出了增援的要求。
这位美国远东军总司令致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报告说:“朝鲜战局很严重。⋯⋯北朝鲜军队装备的装甲车辆性能良好,具有类似过去德军那样的能力。步兵的素质也是第一流的。北朝鲜军队今后可能进一步采取苏联式的领导方式、技术和中国式的战法相混合的那种战略和战术。不能认为北朝鲜军队是非正规部队而过低估计他们。⋯⋯除了已经要求的兵力外,我进一步强烈请求紧急增援由四个师组成的一支部队。情况正在发展成为大规模作战。”仅仅两天以前,麦克阿瑟还提出四个师足够用,现在他却把数字翻了一
番。参谋长联席会议无法摆脱这种基本战略数字:如果满足麦克阿瑟的所有要求,美国陆军将全部投到朝鲜作战,而西欧和美洲大陆就不会有任何士兵进行防守。但是,生米已经做成熟饭,参谋长联席会议也无可奈何。朝鲜的困境被麦克阿瑟描述得如此严重,以致参谋长们认为除替他尽量搜罗兵员, 并尽快空运到朝鲜以外,别无选择。
他们首先从总预备队中调出了那些通常训练新兵、后备役军人和应征者的技术军官和未授军衔的军官。军方称这些人为干部,他们是能够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新兵并使他们作好战斗准备的军人。从 6 月 25 日至 7 月 25 日的
一个月内,总预备队的数量从 14 万人下降到 9 万人,甚至连这一数字也保不住。在战略预备队中尚存的 9 万人中,1500Q 人负责整个部队的基本维修和文职工作,因此,满足麦克阿瑟的要求,意味着从总预备队中抽调大约半数战斗部队和支援部队。
解决国内无人防守的唯一办法是恢复征兵制。不过,各兵役局已有 18
个月未征集任何人服现役,但他们还是将刚满 18 岁的年轻人登记入册。现在国防部下令征兵:9 月征兵 5 万,10 月 5 万,11 月 7 万。海军陆战队征召了
47000 名,海军 39000 名。国防部还雇佣了 23 万平民从事原先军人担任的工作。
尽管资产阶级两大政党,在口头上支持杜鲁门政府进行侵朝战争,但青年人却不愿意充当炮灰。兵役局局长刘易斯·赫尔希少将简明扼要他说:“人人想离去,没人想进来。”国民警卫队队员和后备役军人的怨气最大,他们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人已经做丈夫和父亲了。他们质问,为什么他们还要替年轻人打仗?青年人也千方百计逃避征兵。一些人加入了后备役和国民警卫队,打算逃避动员。另一些人在仲夏突然决定报考大学,他们知道兵役局大多不会打断他们的学习。
但是,杜鲁门认识到,军方需要的远非为数不多的应征人员和划归联邦政府调遣的后备投人员;鉴于未来几个月美国面临的局面难以料及,因此国家必须纳入战时轨道。7 月 19 日,他向国会递交了一份令人瞠目的咨文。他要求 100 亿美元的紧急军事拨款,他希望取消 200 万军事人员的限额,授权他向面临困难的“盟军”增加军事和经济援助,执行一系列范围广泛的经济和采购计划,增加税收用于支付国防费用,以及允许政府“心照不宣地控制战略工业”。
对于总统的咨文,美国《时代》周刊报道说:“共和党人先于民主党人迫不及待地给予杜鲁门总统赢得朝鲜战争时间时所需要的一切。”几天之内, 杜鲁门得到了 110 亿美元,比他要求的还多。五角大楼被授权把男女军人的总数增至 32O 万。对此,美国人民激烈反对,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也表示强烈地不满。新当选的得克萨斯州参议员林顿·约翰逊,在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中概括了全国的情绪。他说道:“朝鲜将作为民主的屠宰场或者是侵略者的坟墓而载入史册!”
为着了解朝鲜战场的需求,奉杜鲁门之命,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特派柯林斯和范登堡两位将军,前赴东京美国远产军司令部了解情况。麦克阿瑟再次向这两位“特使”强调,他不仅需大量的增援部队,而且要快。他说:“失利以及延误取胜的程度,将直接取决于美国派遣增援部队的速度。”他的见解是:
“在这个问题上,时间是关键。调遣部队的速度将衡量打击的力量。应该承认,我们在这里运气不佳,但是长期的经验表明⋯⋯在很长的时间里, 起作用的往往取决于如何打坏牌而不是好牌。”
这位美国驻远东军总司令,在滔滔不绝的讲话中,还表露出超越杜鲁门和“联合国”的指示权限——驱逐北朝鲜军队,并且在南朝鲜恢复和平—— 的意图。根据会谈记录:“他希望摧毁北朝鲜,切断一切可能来自满洲和中国的救援——他断定共产党会倾力增 援。但是他同样相信,只,要采取中等程度的轰炸就能制止增援。他确信此时苏联人不会介入战争,尽管他认为暗地里将进行最大限度的准备。”
“我将在北朝鲜阻止他们,”麦克阿瑟对两位将军“特使”说,“我为朝鲜设想了一个置敌于死地的办法。满洲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与朝鲜之间的唯一通道有许多隧道和桥梁。我认为,在这里只要使用一颗原子弹, 就够他们修上六个月。”
柯林斯将军询问什么时候麦克阿瑟可以发起反攻,完成这些行动以后在朝鲜需要保留多少部队。
尽管麦克阿瑟认为一旦三个师到达可以“稳定”战局,但他还是说无法
确切地回答。他反复强调他全歼北朝鲜陆军的意图。他说: “一旦前线稳定,我就向北朝鲜渗透,对北朝鲜部队的任何后撤紧迫不
舍。为了进行一次两栖作战,我们将需要增援。 “我志在摧毁而不是击退北朝鲜的力量。我也许有必要占领朝鲜全境。
采取上述行动之后的问题是重建和统一朝鲜。”
然而,麦克阿瑟的狂言,在不畏强暴的朝鲜人民面前又破产了,就在这位美国五星上将说大话的同时,美国陆军在朝鲜战场上又经受了一次惨痛的失败。
在金日成元帅 7 月 8 日广播演说精神的鼓舞下,西线人民军主力在全义、广亭里、乌致院地区击溃顽强抵抗的美军步兵部队和坦克部队,7 月 13 日进入了锦江右岸。同时,在它的左翼作战的另一支人民军联合部队,给予敌人以严重打击,7 月 13 日解放了清州。
面对朝鲜人民军的强大攻势,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为了统一各部队的行动,下达了第一号作战命令,表明了自己的意图。
“第八集团军在迟滞敌人前进,确保现在的防线,稳定战局的同时,要为以后发动攻势集结必要的兵力。”
“第二十四师要阻止敌人向锦江以南地区前进。第二十五师要援助正在中央公路正面担任防御的韩国军队。另外,要以一个营警备延日机场及浦项洞。”
沃克中将的意图显然是要在锦江一小白山脉一线,阻止北朝鲜军队南下。而且考虑,命令目前正在横滨乘船的第一骑兵师于 7 月 18 日在浦项洞登陆,增援已“半身不遂”的第二十四师。
吃了败仗往南溃退的敌人,他们根据沃克的命令,在锦江左岸和清州以南地区加强防御,企图固守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据点、政治行政中心——大田, 利用锦江这道天然屏障,迟滞人民军的前进。
锦江是朝鲜西南部的一条大江,发源于小白山脉西坡,向西南、流至群山港附近注入黄海的群山湾。长 401 公里,流域面积约 1 万平方公里。锦江
也称大田的外壕,河宽达 300 至 500 米,水流宽一般为 70 至 100 米,多沙洲,
水深 2 至 5 米,流速每小时 5 至 10 公里。
为了确保这一天然防线,迪安将军在 7 月 8 日的天安战斗过程中,就曾企图把锦江一线作为“不撤退线”,考虑调动“精锐的第十九团”,并集中第二十四师的全部兵力在锦江一线阻止北朝鲜军队。可是,由于将军所依靠的第二十一团在车岭山地区的战斗中丧失了战斗力,因而全师可使用的兵力,仅剩下了 3 个营,人员减到 11440 人。该师海运到朝鲜时为 15965 人,
经过一个星期的“迟滞行动”,就损失了兵员 4525 人。由于出现了上述情况, 迪安将军便认为,在锦江一线阻止敌人虽希望不大,可是还有锦江这道天然屏障,大概可以坚持几天;河岸一旦失守,就一面保持与京釜公路正面部队及公州公路正面部队的联系,一面向大田实施向心退却,在大田争取几天时间,等待第一骑兵师来援。但是,第八集团军的命令规定不准让敌人进至锦江以南,并且考虑到官兵们的心理,迪安将军在表面上仍然强调不再从锦江后退了,只是向各团长暗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为了堵截人民军前进之路,迪安将军在 7 月 12—13 日深夜,指示工兵队爆破大坪里的锦南桥、新村的铁路桥,并且准备爆破锦江至大田的所有桥梁。各个团队在师的命令下,所有地区的民船自不必说,认为可以利用渡河的平
底船及筏子等一切器材,都烧掉或放流了。他们认为,这样,锦江就没有北朝鲜军可资利用的渡河器材了。
与此同时,7 月 12 日下午,第三十四团由锦江北岸撤退之后,在代理团长瓦德林顿中校的指挥下,把在大田完成整编的第三营的三个连配备在公州正面的河岸。公州是百济的古都,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位于公州和大田之间的鸡龙山同智异山一样,是朝鲜的三大圣山之一。
迪安将军把第六十三野战炮兵营配置在三桥里,将弓形的河岸完全置于其火力控制之下;以阿伊莱斯中校的第一营为机动预备队,令其在龙城里待机。第三十四团团部设在风谷里。团的左翼由侦察连构成了警戒线,右翼配置了第十九团的情报侦察排,对河岸到处都可以进行严密的监视。三十四团利用河川采取了机动防御方式。在飞机的配合下,迪安将军妄图阻止朝鲜人民军渡河南进。
尽管美国空军飞机在战场上空不分昼夜地轮番轰炸,地上层层布防,但是,敌人没有阻止住人民军的前进。7 月 14 日拂晓,在炮兵强有力的支援下, 人民军在公州正面进行公开的示威渡河,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而在两个侧翼同时开始了强渡。冒着敌人的炮火,勇敢地登上彼岸,击溃了美军,解放了公州,并继续扩大战果,7 月 16 日进入了论山以北。人民军完成渡河任务后, 二面猛烈攻击在太平里顽抗的正面敌军,一面迅速迂回敌军两翼插进敌后, 切断其退路,形成了包围圈。然后,人民军联合部队从正面、侧翼和背后同时猛攻敌人,只用了三四个小时就完全消灭了防守在对岸的美军第二十四师十九步兵团的主力部队,毙伤俘敌 1700 多人。
这时候,主攻方面右翼的一支人民军联合部队,沿着西海岸地区挺进、占领了扶余地区;主攻方面右翼的另一支联合部队,在清州南部界线遇到李承晚第二军的顽抗,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敌人在锦江的防线被突破后,一面在清州南部地区顽抗,一面在大田地区集中美军二十四师全部主力,增强了大田的防御力量。
大田这座城市是联结中部朝鲜和湖南、岭南地区的战略要地,是李承晚退出汉城后宣布的“临时首都”。当年,大田有人口 13 万,是南朝鲜的第六大商业城市,是忠清南道的道府所在地。该市位于小白山脉的西麓,距离汉城 160 公里,距离釜山 200 公里,是交通枢纽,在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金日成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了这次战役。他根据当时战局的发展,提出了消灭敌人的具体方针:“不等在清州方面进行激战的我军联合部队攻入大田南部,而使已经攻到论山界线的联合部队,在大田地区围歼敌军。”
遵照最高司令部的作战方针,论山界线上的人民军联合部队,从 7 月 18
日开始向大田南方迂回挺进,他们背着 1.5 定量的弹药、三昼夜的口粮和一两发迫击炮弹等,穿过敌人的警戒线,越过崇山峻岭,渡过大小河川,秘密地进行了两天两夜的急行军。到大田附近的人民军第十八支队,利用 19 日黑
夜和 20 日黎明,隐蔽地潜入大田南部和东南部敌后,切断了大田一锦山之间和大田一大丘之间的公路;另一支部队插进了大田西郊地区。与此同时,在大坪里渡过锦江的第三师,于 7 月 19 日解放了儒城,打进了大田西北地区。
第二师攻进了大田北部地区。这样,在 19 日下午,人民军完全包围了敌人。
7 月 20 日拂晓,人民军各部密切协同,对大田发起总攻。霎时间,枪弹横飞,硝烟弥漫、战斗十分激烈。敌人渐渐顶不住了,妄图向东南突围,但退路已被切断。美第二十五师和骑兵第一师的增援,也被阻住。7 月 20 日 12
时,人民军攻克大田,美陆军第二十四师遭到惨败。7 月 21 日,人民军越过小白山脉,大田战役胜利结束。在这次战役中,敌军损失官兵 32000 余名,
大炮 220 余门,坦克 20 余辆,汽车 1300 辆及其他技术装备,连上任仅有 18 天的少将师长迪安也当了人民军的俘虏。这是美国开始侵朝后,被俘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对于这次美军第二十四师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战役,杜鲁门总统掩盖真相,欺骗舆论,说它是“美国陆军史上光荣的一页”。麦克阿瑟也说,这是一场卓越的阻击战,打得巧妙勇敢。对于迪安将军的被俘,更是讳莫如深。为此,华盛顿当局还演了一出令人发笑的滑稽戏。迪安将军明明被人民军俘虏了,却说他“光荣战死”,并于 1951 年 2 月 16 日授予“这位死者”荣誉
奖章。直到 1953 年 9 月 4 日,迪安将军过了三年的俘虏生活、敌我双方在板门店交换战俘时,真相才大白。
关于迪安将军被俘的经过,美国知名作家约瑟夫·格登在《朝鲜战争—
—未透露的内情》一书中作了详细的笔录,现摘抄如下:
- 月 19
日晚,大田周围——联合国军的主要防御地段——如此捉摸不定,以致迪安将军也承认说:“我甚至说不准大田西北的阵地是否还在我们手里,那时,指挥官们几乎没有作出什么重大决定。”迪安说,在那混乱不堪的日子皇,一名经验丰富的中士就可以取代他指挥战斗。迪安离开他的指挥所,带几名助手悄悄溜进一座被遗弃的屋子里,倒地就睡,“鼻子吸进了在朝鲜谁也躲不掉的稻田腐土、泥墙、粪肥和污物散发的气味”,现在又夹带着弹壳散发出来的无烟火药的辛辣气味。
黎明前,附近的一阵轻武器射击声把他们惊醒,北朝鲜的坦克突进了城内。对于韩国士兵和不知所措、疲倦不堪、满城乱窜的美国士兵来说,结局是不言而喻的。迪安写道:“不足一个月前,这些士兵还大腹便便、兴高采烈地呆在占领军宿舍里,与日本女友消遣作乐,痛饮啤酒,仆人们把他们的靴子擦得精光锃亮。”
由于部队之间联络中断,步兵第三十四团指挥系统失灵,军官们不知道其他部队的位置;无人指挥少得可怜的反坦克炮还击在城里游动的北朝鲜坦克。联络时断时续,完全被北朝鲜人所左右。在一次极为可怕的战斗中,北朝鲜坦克隆隆地冲进一个院落,打死了那里的 150 名士兵中的大部分,并且毁坏了大部分装备。⋯⋯顷刻间,大田城一片火海。
迪安此刻心情沉重,他认为“前进、后退”之类的术语不再具有诗一般的魁力。他和他的部队坚守了 20 天,已经疲惫不堪,代价惨重;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对士兵说,何对将要撤退,何时将要回来重新作战。他在关于朝鲜战争的回忆录中写道:“任何陆军军官经常得有一副铁石心肠。”“其中一项工作就是把士兵派到你认为他们可能无法生还的地方去。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可当时你不得不用士兵的生命换取片刻喘息之机,这实在是一桩冷酷无情的差事。”
早晨 6 时 30 分,迪安发现自己处于“无用武之地”。第三十四团指挥部与属下两个营之间的联络中断;也不知道它翼侧的位置,以及整个战局进展如何。迪安使战千在单兵之间的原始水平上进行。他无力左右整个战斗,但是“或许我们还能对付几辆坦克。”他带领一名助手和一名朝鲜翻译前去寻找坦克。
甚至连这种微不足道的任务也失败了。边安强行拉来一辆载有一门 75
毫米无后座力炮的卡车,指挥它向停在一个路口的两辆坦克射击。但四五发炮弹都打飞了。临近中午,迪安临时拼凑起来的反坦克炮队只剩下一发炮弹。炮手们惊慌失措之中,在 100 米的距离上也未命中目标。坦克掉转头,在距
离迪安他们 20 米处隆隆驶过。迪安将军怒不可遏,他站立在大街上,用他仅
有的一支 0.45 口径的手枪向坦克射击,他没有想一想,手枪是打不坏坦克的。他后来说:“这纯粹是当时气恼之极所致。”⋯⋯
迪安的吉普车穿过短兵相接的厮杀着的兵士急驶,“它歪歪斜斜地绕过不能动弹的卡车⋯⋯猛烈的火力网,这简直是地狱,它要把我们烧焦,尽管我们开得飞快”。司机拐弯不及,机枪、步枪子弹像雨点似地从两旁的建筑物上泼下来。拐弯谈何容易!他们奋为往前,指望能夺路逃命⋯⋯
迪安吩咐吉普车和警卫车的司机们继续朝南开⋯⋯他们又中了埋伏,人们纷纷跳下车,跌跌撞撞地跳入路边的沟渠隐蔽起来。他们终于安然无恙, 并商量南去的道路。最后决定涉水过锦江,越过河对岸陡峭的山脊,一路向南。
他们遗弃了吉普车,背着一位重伤员,踏着松软的沙质上步行。黑夜伸手不见五指,他们尽量悄悄地行进,以免惊动北朝鲜人。重伤员开始说胡话了;他把所有的水喝得一干二净,还嚷着口渴。
一次中途休息时,迪安觉得他听到他们附近的山脊一侧有流水声。他朝那个方向摸去,但是山坡很陡,他不由自主地滑下去,怎么也收不住脚。他纵身前扑,终于摔倒。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迪安醒来,浑身疼痛。他的肩肝骨摔断;头被划开一道口子。“一年前,我的腹部刚做过手术,现在剧痛难忍。”同行的人们也不知去向。迪安失去了知觉;醒来时看见一支北朝鲜巡逻队从他几码远的地方经过。他没被发现。黎明时分,他试图向南走,他遇见了掉队的斯但利·泰伯中尉,他俩结伴,走了一天、两天、四天——迪安伤痛剧烈,已失去了时间概念——最后躲进一个南朝鲜人家里。迪安掏出 100
万元(合 110 美元),要这家人带路去大丘。可他们却找来一支北朝鲜巡逻队。
迪安和泰伯闻声夺门而出,隐藏在一块稻田里。迪安卧在稻田的泥地里, 用胳膊时甸匐爬近一条水渠。然后翻过水渠,爬进另一块稻田,泰伯没有紧随,后来作了俘虏。
在以后的 35 天里,迪安徘徊在南朝鲜的山野之中,有时向老百姓讨点吃的,更多的是遭到拒绝,并且报告给北朝鲜人,有好几次,他靠攀爬峭岩才得以逃脱。
- 月 25
日,迪安终于厄运临头。两个男人自告奋勇带他越过战线,可是他们把他交给了北朝鲜人。迪安当了三年囚犯。但是,随着战争进入第二个月,沃克将军损失了主要战场指挥官,不过这只是他的第八集团军遇到的诸多麻烦之一罢了。
迪安将军 36 天的流窜生活,尝到了人间的艰苦。据他自己说:“在徘徊
的 36 天内,共进餐 12 次。”平常,他的体重为 86 公斤,被抓住时已瘦成
58 公斤。
1953 年将军获释回国后,写了一本《迪安将军的故事》。这一部回忆录, 成了一部畅销书,也成了美国侵朝的一部反面教材。
却说大田战役之后,李承晚的“临时首都”由大田迁至大丘,美国第八集团军各部队都已展开部署完毕。后续美军第二师、陆战队第一师的先头部
队也已到达。这时战局开始发生变化。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