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的总督”加冕

——1910 年获奖者:〔德国〕保尔·海泽

(Paui J·L·Heyse)

德意志是歌德的祖国。一个世纪以前,这位大诗人曾在魏玛公国,在故乡法兰克福和异国意大利写下了举世闻名的《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青年时代的保尔·海泽就从这位前辈的作品和思想中受到了巨大的艺术感受。由于海泽熟读歌德的著作,并有精辟的理解能力,因而被后人称为“歌德的总督”。1910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就飘然降临于继歌德之后的又一伟大文学家——保尔·海泽的头顶。

参加 1910 年诺贝尔文学奖竞选的共有 25 位著名作家。其中有法朗士、布兰、梅特林克等。瑞典文学院的授奖是为了“表彰他作为抒情诗人、剧作家、长篇小说家在长期创作生涯中所显示的渗透着理想的非凡的艺术才能”。

同往年不同的是,这一年的获奖者消息并没有保密到发奖的 12 月 10 日这一天,新闻在前一个月就发布了。海泽对前往慕尼黑来访的记者说:“这个消息令我感到震惊,正如它震惊了全世界一样。我不知道什么人推荐了我, 我也不知道其他还有那些人参加竞选。我只听说被提名的人当中有一位法国人——一个著名的神秘主义者,依我看来他不能代表法国文学。当然,一个人是很高兴看到自己毕生的宰勤劳作被认识、被加冕⋯⋯”

海泽于 1830 年 3 月 15 日出生在德国首都柏林。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1847 年考入柏林大学,攻读古典文学和哲学,1852 年获博士学位。发表于 1853 年的短篇小说《倔强的女性》是海泽的处女作,也是他最杰出的代表作。它是作者对生活和社会观察之后才写成的。小说的主人公是穷人的女儿,名叫劳列拉,她生性倔强,年少时曾经看到父亲对母亲的虐待和折磨, 但母亲对父亲却毫无怨言,直到父亲死后,母亲还在怀念他。劳列拉对母亲十分同情,尚未成年就去做工,用挣来的钱赡养有病的母亲,但他对母亲的忍让哲学表示异议。她为了不遭受母亲那种痛苦的命运,一直不愿意与男青年交朋友,但曲折的生活经历,终于使她爱上了渔夫东尼奥。海泽的作品大多数以爱情为题材,除代表作《倔强的女性》之外,还有《愤怒》(1855)、

《脱雷比的姑娘》(1858)、《安德里亚·德尔芬》(1862)、《特雷维索的绣花女》(1868)等。海泽是一位高产作家,他从 1855 年至 1895 年四十年间,创作了中、短篇小说一百二十多部,戏剧二十多部,还有评论、诗歌、译著等。他的高产令后人十分佩服,一位文学史家说:“文艺这个手工劳动对他来说,可真是太轻松了。”

海泽的获奖使他成为德国第一位文学圈内人加冕。当时传出一条消息, 说海泽是一个百万富翁,从丰厚的奖金意义上说,这笔巨款不必给他。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威尔生出面解释:海泽生活得不错,但不是一位百万富翁。结果倒是海泽宣布:他将从全部奖金中拨出四万马克捐献给社会上的慈善、福利事业。海泽由于年迈,他不能亲临斯德哥尔摩领奖。

1914 年 4 月 2 日,海泽以八十四岁的年龄病逝于慕尼黑,他在这个城市度过了生命中的绝大部分时光,他的文学创作大多是在那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