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十分自信的获奖者

——1908 年获奖者:〔德国〕鲁道夫·克里斯托夫·奥肯

(Budoif Chuistoph Eucken)

德国哲学家鲁道夫·克里斯托夫·奥肯获 1908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是继蒙森之后又一位文学圈外获奖者,他亲自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奥肯在接受报界记者采访时,对自己的获奖显得十分自信。他说,他曾经潜心研究过所有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规定,他认为自己的获奖符合一切必备的条件。他的作品将在全世界越来越“热门”起来。

诺贝尔文学奖金委员会在颁奖给奥肯的颁奖词中强调指出:“在他众多的著作中的展示出来的巨大热情和力量,以及他为生活中的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和维护所作出的贡献。”同时明确表示之所以授奖给这位哲学家,是为了“表彰他对真理的热切探求、思想洞察力、广阔的视野和热情、雄浑的表现手法,及在他许多作品中运用这种手法维护和发展了生活的理想主义哲学。”

奥肯作为哲家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除了他在哲学上享有世界性声誉的成就外,还得助于瑞典皇家科学家及其同事们。他的提名是由瑞典的同行、他在古腾堡大学的鼓吹者所推荐的。对于瑞典同行的协助,奥肯心中既清楚又感激。他在《生平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这件事情可能是国内外的瑞典朋友们倡议的⋯⋯如果我就此事要感谢一些人的话,那首先是我难以忘怀的诺尔斯特雷蒙(瑞典哲学家),其次是瑞典第一位历史学家叶尔纳和卓越的自然科学家乌齐斯⋯⋯”。

奥肯于 1846 年1 月 5 日出生在德国北部位于北海之滨的东弗里西亚群岛的首府奥里希城,父亲是当地的邮局局长,在奥肯五岁时即去世,他与寡母相依为命,以领取国家的怃恤金维持生计。奥肯从小喜欢读书,更爱思考, 在幼小的心灵中常对人间的各种社会现象提出一系列问题,说明这位哲学家从幼年时代就已经具有一种超人的哲学头脑。青年时代的奥肯发愤读书,中学时曾不止一次地跳级,受到教师的好评,尤其是高中阶段的班主任、神学家兼哲学家罗伊特成了他早年最有影响的导师。1862 年,奥肯考入歌廷根大学哲学系,并获得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奥肯曾先后在中学里短期任教, 1871 年,即在他二十五岁时受聘至瑞士西北部巴塞尔城的巴塞尔大学任哲学教授。早期代表作有《亚历士多德的研究方法》(1872)、《现代基本概念的历史和批判》(1878)等,中期代表作有《近代哲学史论文集》(1886)、

《伟大思想家的人生观》(1890)。奥肯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属于唯心主义范畴的,他的研究重心集中在人类现实的精神经历方面。

1926 年 9 月 14 日,这位被人们尊为“德国哲学界的涅斯托尔”,在经历了八十年的人生历程后,便与世长辞了。他留给了人类社会一份可供借鉴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