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战士”

——1925 年获奖者:〔英国〕乔治·萧(伯纳)

(George Bernard Shaw)

1925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并非在 1925 年颁发的,它被延了一年,于 1926

年和该年的奖金同时颁发。当 1925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降临到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身上时,他非常幽默地说:“干嘛要在一个老头子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金铃?”当时有一家新闻社报道了萧(伯纳)对于记者的谈话。肃说:“这件事我实在有点想不通。我想我之所以获奖是由于我今年没有写出半个字。”没写半个字当然是不可能的,但从这位大师的幽默感中,可以窥见萧(伯纳)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据说,他不仅对诺贝尔文学奖是这样,对其他荣誉和头衔也是这样。他认为,人活着不应该追求虚荣和名誉。

在诺贝尔文学奖角逐场上,萧(伯纳)是一群“老兵”当中的一个,他的名字一再被提出,他的作品也曾被考虑,被扬弃,然后再度被考虑。十四年前,也即是在 1911 年,萧(伯纳)已在世界文坛上赫赫有名,首次被一位

牛津大学的教授、诗人墨累伊所推荐,成为 1911 年度的候选人。当时诺贝然的常任秘书威尔生对萧伯纳没有好感,便以所谓的“太会诡辩、无情、不文雅”为理由而未被竞选上。1921 年,他又被一批瑞典学者提名,被列入竞争侯选人之一,不过,诺贝尔委员会主席霍尔斯陶穆将他列在名单的第三位, 结果又一次落选。1923 年,萧(伯纳)以他的唯一著名的大型悲剧《圣女贞德》轰动整个欧洲文坛。并且《圣女贞德》在英、法、德、瑞典等国一再被搬上戏剧舞台,造就了一批戏剧女明星,萧(伯纳)的名声也随之大震。这一年,他再度被提名。瑞典文学院院士霍尔斯陶穆的支持态度较之 1921 年更加积极,三年前的“慢三步”一跃而变成为“上头牌”。在授奖大会上,霍尔斯陶穆对萧(伯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当萧(伯纳)接到瑞典学院以“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励性的讽刺常蕴含着一种高度的诗意美”的评语而获 1925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通知时,他表示出一种冷漠的态度。在朋友的再三劝导下, 他才领了那张奖状,并把它挂在别墅墙上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他将所得的六千五百英镑的奖金用来建立了一个英瑞文化基金会,以褒奖和扶持后起的作家们。他的这一措举得到了文坛有识之士的齐声喝采。革命导师恩格斯曾以“萧作为文学家,他是很有才气和敏锐的,但作为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却微不足道,尽管他很正直,也不追逐名利”的评价,高度概括了他对待荣誉金钱的态度。

萧(伯纳)于 1857 年 7 月 26 日出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父亲是个小公务员,母亲是个有才能的音乐家。萧(伯纳)的童年生活是不幸的,父亲经商失败不能养家,他因经济困难无法上大学,十五岁就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当缮写员,后为出纳。1879 年,他写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未成熟》,但遭到出版商的拒绝,未能出版。1884 年,他参加了英国改良主义的“费边社”, 并成为该社的领导人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萧(伯纳)当上了伦敦市参议员。萧(伯纳)是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又是著名的文艺评论家。他几乎活了整整一个世纪,创作活动达七十一年之久,共写了五十一个剧本, 五部小说和几百篇论文。《华伦夫人的职业》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剧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所谓“体面”生活,都是建筑在残酷的剥削和肮脏的交易上的本质问题。1926 年,他没有去瑞典亲自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却于五年后访问苏联,并在莫斯科度过了他的七十五岁寿辰,高尔基写信向他祝寿,并称他是“勇敢的战士”。

萧(伯纳)于 1950 年 11 月 2 日在圣劳伦斯的乡间别墅里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