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人的“桂冠”之首

——1901 年获奖者:〔法国〕阿尔芒·苏利-普吕多姆

(Rene Sully—Prudhomme)

当影响深远、规模宏大、奖金丰厚而被视为整个世界最重要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开场锣鼓敲响的时候,多少文豪墨客,学者骚人纷纷登场,竞赛一开始就呈现出激烈角逐的局面,面对使获奖者“一夜成名”魔力的第一顶诺贝文学奖“桂冠”,他们无不发出渴求而羡慕的惊叹:多么诱人的“桂冠”之首。

在首次诺贝尔文学奖庞大的角逐阵营中,波兰推出了著名作家显克维支;德国则推出了三位作家——一位诗人,一位文史家、一位歌谣作家,而法国的一名著名科学家伯希洛以他的院士身份保荐左拉参加竞选⋯⋯陆续寄到瑞典皇家学院的那些建议书及推荐函,为二十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坛勾勒了一个壮阔的轮廓。

颇有意思的是,在这场诱人的“桂冠”之首的争夺中,还发生了一件“拉关系”的插曲。一位名叫瓦耶西·哈多特的作家(他曾为岳父写过一本传记

——《巴斯特传》),在法国文艺界交游甚广,他利用这种关系,促使一名作家、院士把他推荐给瑞典文学院。但后来这种“拉关系”并未获得成功。1901 年 11 月 14 日,瑞典文学院经过一整天的冗长会议,终于作出了授予法

国作家阿尔芒·苏利——普吕多姆 1901 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理由是为“特别表彰他的诗作,它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结晶之实证”。

普吕多姆于 1839 年 3 月 16 日出生在巴黎,早年当过工程师,从事过法

律工作,后致力于诗歌创作。 1864 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诗集《居留诗集》, 当时知名作家、评论家塞因特·贝乌凡称赞这部作品是“当代诗歌中的杰作”。他早期的诗歌创作,崇尚形式至上,强调客观主义。曾参加过宣扬这一诗歌主张的帕尔纳斯诗歌运动,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但他以后的创作, 如发表于 1872 年的《命运》、1875 年的《徒然的柔情》、1878 年的《正义》和 1888 年的《幸福》等,已明显地摆脱了强调客观主义的“无个性诗歌”的倾向,探讨人类意识与现代社会的冲突。除写诗之外,他还是一个散文名家和理论家、翻译家,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有《论美术》(1883)、《诗句艺术断想》(1883)和《巴斯卡尔主张的真正宗教》(1905)等。1881 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普吕多姆得知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激动万分。他在给瑞典文学院的信中说:“我感到一种自豪的喜悦,并欣然认为,此项奖为作家们所力争的最高荣誉,但她应归于我的祖国——因为我的作品所以能赢得此项荣誉,却是得之于她的。”

1901 年 12 月 10 日是诺贝尔逝世 4 周年纪念日,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首次诺贝尔奖授奖仪式,普吕多姆因健康原因未能出席授奖仪式, 其奖状和奖金是法国驻瑞典公使代领的。

普吕多姆晚年多病,自身体瘫痪后作品就写得更少了,1907 年 9 月 7 日终因久病医治无效逝世于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