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者的福音

——1933 年获奖者:〔苏俄〕伊凡·布宁(Lvan Bunin)

1920 年 6 月 26 日,正当苏联红军向黑海的重要港口城市敖德赛挺进之际,一个五十来岁小个儿的俄国人挤上了从这里开往法国的最后一艘轮船, 他在惊恐混乱的人群中向自己的祖国留下了难忘的一瞥。他对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怀有深厚的感情,但顽固的旧贵族的立场又促使他对红军的即将来到怀有莫名的恐惧情绪,他在惆怅的心情中踏上了流亡(法国)的道路。十三年后的一天(1933·12·10),瑞典文学院以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而授予他 1933 诺贝尔文学奖,给这位浪亡者带来了福音。

在长达三十三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竞争活动中,从沙皇统治下的旧俄到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联,尚无一位作家获过诺贝尔文学奖。是这块土地上没有世界声誉的作家吗,答案是肯定的。托尔斯泰、高尔基曾都相继提名过,但都未获奖。瑞典文学院也在考虑让这一幅员广阔的土地上出一名获奖作家。1923 年,布宁被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推荐,同时被推荐的还有高尔基。从

1923 年开始,布宁和高尔基几乎每年被提名。诺贝尔委员会曾于 1918 年和

1928 年,委托有关专家撰写过高尔基作品的研究报告,而报告者却以所谓高尔基“和他祖国文化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政治活动”为由,不予推荐,提醒瑞典文学院把目光转向了流亡国外的作家布宁,命运为这位流亡作家带来了好的转机。

说来也巧,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生前在俄国的巴库拥有油田。他的侄子伊凡·诺贝尔在他叔叔死后一直负责经营那份产业。而布宁一直是伊凡·诺贝尔崇敬的作家之一,并有着密切的联系。伊凡·诺贝尔也是这一年颁奖庆典的座上宾,他虽然不直接参予评奖,但他的地位和影响自然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使俄国、法国许多作家都为布宁作宣传,造舆论,终使他从该年度三十位侯选人中脱颖而出。

布宁于 1870 年俄历10 月 20 日出生在俄罗斯中部沃罗涅什镇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中学毕业后便独立谋生,当过图书小职员,摆过书摊,十七岁开始发表诗作,1898 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在露天下》,此后写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1900)、《梦》(1908)、《弟兄们》(1914)、《从旧金山来的先生》(1915)及中篇小说《乡村》,布宁的创作为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繁荣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十月革命爆发后,布宁从旧贵族阶级的立场出发,反对和诅咒革命,流亡法国后,曾游历欧洲、非洲和亚洲,写了《米佳的爱情》、《幽暗的村间小径》等两百个中短篇小说。《从旧金山来的先生》是布宁的代表作。

1933 年的文学奖授奖大会在瑞典皇家音乐宫举行。按规定必须在会场悬挂得奖国的国旗,然而,这一次例外,因为布宁不能代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联,他是从旧俄帝国文坛出来,革命后又逃亡国外的作家,沙皇的“三色旗”早已被社会遗弃,于是,授奖大厅借诺贝尔生辰一百周年,挂起清一色的旗帜——瑞典国旗。布宁亲临斯德哥尔摩领奖。

1953 年 11 月 8 日,布宁在巴黎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