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诗人喜交“红运”

——1945 年获奖者:〔智利〕解贝拉·米斯特拉尔

(Ga briela Mistrsl)

1945 年,法国诗人梵乐希的名字很可能,同时也很应该被收进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人的名册里。他从 1930 年开始,至少被推荐了十次。1933 年,他声势凌人地出马角逐,背后鼎力支持他的是十八位法兰西学院的院士。1936 年,一大群比利时及荷兰的学院院士和法兰西学院的院士同地们遥相呼应, 再次向瑞典学院力荐梵乐希。1940 年,年迈的霍尔斯陶穆将常任秘书的职位让给了一位正当盛年的诗人兼文艺批评家奥斯特林,奥斯特林还同时出任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主席。1945 年,经过奥斯特林的一番努力,他为梵乐希打通了所有的“关节”,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唾手可得,只等开会表决了,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梵乐希于表决前便与世长辞了。于是,有人提出效仿1931 年瑞典诗人卡尔菲费特的办法,追授梵乐希诺贝尔文学奖。可这一建议刚一提出,就遭到猛烈的反对。瑞典文学院只得放弃“追授”一法,经过一番平衡,瑞典学院将这顶“桂冠”授给了智利一位女诗人——她就是喜交红运的米斯特拉尔。

米斯特拉尔原名卢西拉·戈多伊·阿尔卡亚加,1889 年 4 月 7 日出生于智利北部科金博省弗考尼亚乡镇上,祖上曾是从西班牙迁居来的移民,从小失去父爱,十四岁开始练习写诗,并在当地报刊发表。十七岁时,她与一位铁路职工恋爱,后来男方由于郁郁不得志而自杀。这给米斯特拉尔年轻的心灵投下了一团阴影。她的《死的十四行诗》(1914)以浮沉、抑郁的情调表达了这种情感,并获得了圣地亚哥花节诗歌比赛第一名。为此,她一跃而成为智利的著名诗人之一。1922 年,米斯特拉尔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孤寂》,诗集融女之少恋的羞怯、追求、疑虑,妒忌于一炉,诗句朴质清新, 抒发的均是诗人自己的爱情感受,不失为一部优美的抒情诗集。1930 年,她发表了《艺术十条原则》,提出“美是指灵魂的美”的观点。鉴于米斯特拉尔对拉丁美洲诗歌的卓越贡献,她从 1940 年开始,就被南美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和大学教授所推荐。来自智利本国的推荐评论这样写道:“她那崇高而富有感召力的人格,使他成为当今南美洲最重要的道德和知识的力量。而且, 不容怀疑,她是自古至今最伟大的女性诗人——也就是说,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女诗人。”

米斯特拉尔一生获得荣誉很多,既有她为国家外交事务和社会方面的功绩,也有她诗歌创作上的贡献。1945 年,诗人“因为她那善于强烈地表达感情的抒情诗歌,使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的理想的象征”而获奖。从另一角度来说,梵乐希之死,为她提供了获奖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诗人的“红运”。米斯特拉尔于 1957 年在美国纽约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