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闯进文学圈

——1902 年获奖者:〔德国〕特奥多尔·蒙森

(Theodor Mommsen)

1902 年,德国有“纂史巨匠”之称的历史学家特奥多尔·蒙森以因为他是“现存的最伟大的历史写作艺术大师,特别是他写了里程碑式的著作《罗马史》”的评语而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使这位文学圈外的历史学家一夜之间成为闻名全球的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得主。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按照诺贝尔遗嘱中所提出的获奖条件,认为这一奖金的获得者并不一定限于纯文学,即使以哲学家、历史学家身份出现于社会上的学者,只要他的著作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也可属于获奖者范围之内。蒙森的获奖,是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史上圈外人获奖的重大创举。

其实,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蒙森的煌煌巨著《罗马史》不仅具有极准确的历史价值,也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蒙森的文笔洗炼,擅长刻划人物,很多人将它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当时德国专制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曾对蒙森说:“尊著《罗马史》我拜读再三,你看,封皮都快磨破了”。同上届普吕多姆获奖所经受过的曲折、竞争一样,蒙森的夺魁并非一帆风顺。

由于首次颁奖冷落了两位文坛巨匠:托尔斯泰和左拉,于是抗议的声波在第二届竞选中只喧嚣起来,大量指责让托尔斯泰落选的信件涌进瑞典文学院,对于这些抗议活动,瑞典学院的常任秘书威尔生说:“托翁没有获奖是因为不符合诺贝尔竞选章程的规定,应由具备资格的学者或有关团体推荐。” 当托尔斯泰具备上述条件后,学院认为托翁作品的内容和倾向不符合诺贝尔“理想主义”要求,最后,托尔斯泰愤然退出了诺贝尔文学竞争的行列。这一年,左拉、卡尔杜齐、显克维奇、霍卜特曼、叶芝等人也参加了竞争。第一届没有参加竞争的英国也推出了史宾赛参加角逐。诺贝尔委员会从众多候选人中经过一番筛选,确定了这位“圈外”获奖者。

蒙森得知获奖的消息,立即给瑞典学院写了一封信作为酬答,信中说; “当这个犀利而慈爱的判断突然地重造了我生命中那些极度纷纶的局面时, 我恍如到达了生命的顶点。除此之外,我再也找不出一句更好的话来表达我的欣喜了。”由此可见他获奖时的兴奋心情。

蒙森于 1817 年 11 月 30 日出生在德国最北部加尔丁。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838 年考入位于州首届基尔城的基尔大学法学系,1842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43 年发表了题为《古罗马社团的起源》,这是年方二十六岁的蒙森在德国文坛上第一次显露头角。蒙森的代表作《罗马史》自 1854 年出版第一卷起,前后辛苦耕耘,呕心呖血、历经三十余载,待到这部煌煌巨著五卷本完成时(其中第四卷未完成),他已经是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了,该书的完成,使他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声誉。

除此之外,蒙森还写作了《罗马国家法》和《罗马刑法》,他主持编纂的《拉丁铭文大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蒙森于 1903 年 11 月 1 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