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被提名的语言“革新大师”

——1944 年获奖者:〔丹麦〕约翰尼斯·V·延森

(Johannes V· Jensen)

1944 年,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已沦为战场,混战达到了巅峰。然而,人们

已经可以隐隐看出,噩恶即将结束了。在 1940 年到 1943 年,瑞典国王诏令诺贝尔奖一律停发。尽管如此,司掌各项诺贝尔奖的机构仍在继续进行它们的例行工作,它们还是不厌其烦地将所有的推荐函登记下来,列入档案。在战后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开场锣鼓声中,第一位夺魁者就是丹麦作家约翰尼斯·V·延森,诺贝委员会的院士们对延森的名字已非常熟悉了,据院计,延森是在第十八次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侯选人时获奖的。

按照诺贝尔的遗嘱规定:诺贝尔奖不得连续五年不颁发。如果超过五年不颁发的话,捐款人的法定继承人有权控告基金会破坏诺贝尔遗嘱中的规定,这样会直接威胁到基金会存在的可能性。但是,战争是诺贝尔本人也预料不及的事。那几年,由于战争而停颁诺贝尔奖。因此,1944 年的侯选人, 实际上积有几年的侯选人名单了。一位伟大的法国人几年来常被推荐,那便是狄哈梅。同时被推荐的还有梵乐希,以及第三度出马的克劳代尔,他于 1941 年为一些挪威人所推荐。此外,几位英国作家也出现在侯选人名册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布兰登、莫根。美国作家斯坦贝克,也参加了这一届的角逐, 斯坦贝克后在 1962 年获奖。中国的林语堂也是那一年的侯选人之列,他是由

1938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推荐的。

1944 年授予延森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由于“他那富有诗意之有力而丰饶的想象,他把一种胸襟开阔的求知心和一种大胆、清新的创造性风格结合了起来。”

延森 1873 年 1 月 20 日诞生在丹麦中部佛斯奥城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里,1895 年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但他未能去履行他的医生职务便改变了自己的志向,他决心从事文学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丹麦人》写成于 1896 年。1901 年发表的文集《哥特的复兴》,力图说明一切技术进步都归功于盎格鲁撒克逊种族和日耳曼种族。大型系列历史小说《漫长的旅行》(六卷,1908

—1921)写人类从史前时代到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间的进化。继续阐明其种族主义观点。他的短篇小说较少种族偏见和说教意味,技术也更精湛, 主要有《希默兰的故事》(三卷;1898—1910)等,他的第一部诗集于 1906 年问世,在丹麦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延森能驾驭各种文学样式, 作品的体裁繁多,他创作过诗歌、小说、散文、历史神话故事、随笔,同时还著有艺术史方面的专著。他的诗歌、散文、小说被誉为丹麦文坛三绝,在丹麦文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被称为丹麦语言的“革新大师”。

延森获奖那年,他已是七十一岁的高龄老人了,那时他正躺在哥本哈根一家医院的病床上,幸亏那年的颁奖仪式没有举行。直到 1945 年战后第一次

恢复传统的颁奖典礼时,他亲赴瑞典领奖。1950 年 12 月 25 日,这位十八次被提名的语言“革新大师”,走完了他七十七年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