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想“归一”

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联想就是这种

联系的“胶水”。

在我们的化学学习中,联想也有其用武之地。

例如,联想能将零散的化学知识之砖胶结成美丽的楼房。1.我们在学习反应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时,就应联想以往学过的有关盐与酸的反应CaCO3+2HAc=CaAc2+H2CO3

⋯⋯

2NaAc + H 2SO4 = Na 2 SO4 + 2HAc↑

不过,创造性的联想不应到此为止,还应找出它们间的类似点——“较强的酸与弱酸盐作用,可以制得较弱的酸”。

2.我们在学习反应

时,就应联想以往学过有关盐与碱的反应:

NH 4 Cl + NaOH = NaCl + NH3 ·H 2 O→

3NH3·H2O+AlCl3=3NH4Cl+Al(OH)3↓

并从中得到一个结构化的知识—— “较强的碱与弱碱盐作用,可以制得较弱的碱”。 3.我们在学习化学反应 Cu+2AgNO3=Cu(NO3)2+2Ag 时, 就应联想以往学过的有关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 Fe+CuSO4=FeSO4+Cu

Zn+FeSO4=ZnSO4+Fe

并找出将它们粘合起来的“胶水”——“还原性较强的金属可以将还原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中置换出来。”

4.我们在学习反应

2NaI+Br2=2NaBr+I2 H2S+I2=S+2HI

并找出将它们串在一起的“链条”——“氧化性较强的非金属可以将氧化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中置换出来”。

对于上述的四类反应,如果我们能再展开联想的翅膀,进行深入的、由此及彼的思索,还可以将它们粘合成一个总的整体,这就是——“强”可以析出“弱”。即,强酸析弱酸、强碱析弱碱、强还原剂析弱还原剂,强氧化剂析弱氧化剂。

在“举一反三”的方法下,学生可以学得丰富、灵活,视野开阔。但缺少“反三归一”这一环节,又会给学生一种“散”的感觉,不便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通过“反三归一”的过程,才可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收敛、浓缩、精炼,象电子计算机的集成电路一样,印在大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