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复习中的几点做法

1.第一轮复习方法的选择

第一轮复习是高三总复习的基础阶段,复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后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务必抓紧抓实,使双基砸实。

为了搞好第一轮复习,我们对高三复习方法不断地进行探索,复习方法不断改进,复习效果也不断提高。以前,我们采取的是《单元过关法 》,即按课本顺序把知识分为较独立的单元,每个知识单元按 (1)讲(2)练(3) 测(4)评四步程序进行。为了缩短复习时间,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在高三复习中又采取了(1)编制复习纲要(2)进行基础训练(3)单元测试的程序进行复习,既在单元复习前把提纲和训练发给学生,学生通过复习纲要对本单元系统复习,理清知识结构,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测试评价诊断学生水平,并设法进一步“补救”,这样逐单元过关, 提高了复习效率。上述复习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了双基,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但是这种复习方法,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不必要的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生感到很忙乱,同时也没有把学生的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把加强双基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复习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复习效率。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总结毕业班复习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又总结出了单元专题目标复习法。

单元专题目标复习法包括三个主要环节:(1)制订专题目标(2)实施目标(3)考核目标。基本程序是复习前教师依据单元知识结构先划分为几个小专题。

如高一第一章卤素可划分为三个小专题:(1)卤素及其化合物(2)氧化还原反应(3)本章所涉及的实验及计算类型。然后对每一个小专题涉及的内容进行整理、挖掘,依据教材、大纲、教参,结合教学体会拟定出教学内容的基本点——知识点和复习目标,并编写讲义发给学生。讲义主要有四部分组成:(1)知识点及对应的目标(2)例题 摘自近几年高考试题,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知识点在高考中的命题方式及在高考中占的比重(3)知识点小结对本专题要点进行系统归纳,并指出解答有关习题的方法、技巧等(4)目标检测题 复习前先将讲义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讲义自学、思考、自测,然后由教师讲评。复习完一章后进行目标测评,做到“章章清”。

这种单元专题目标复习法的优点是:(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单元目标复习法按小专题进行,易于把握,每完成一个小专题,都会使学生感到有所收获,增强一份学习信心,所以尤其对差生转化极为有利。(2) 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避免陷入题海之中。由于这种复习方法围绕专题列出具体目标,又围绕学习目标给出了针对性极强的相应练习,学生复习起

来,一步一个脚印,做题不多,但收效显著。2.第二轮复习中的做法

与第一轮复习相比,这一轮复习更注重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及思维品质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1. 分块归纳,建立知识检索和联想体系

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学结构原则、教学程序原则,结合中学化学的知识内容,按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进行整体归纳,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结构化的知识, 便于解题时提取,提高应用能力。

比如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认为杂乱无章,易学难记,但按照“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并启发学生依据“由线引点, 由点联网”的程序进行联想复习,则用很少时间就可掌握这部分知识。具体地说,首先依据教材的展示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学的 6 种非金属、5 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主线。

非金属知识主线:

气态 氧化物对 氧酸盐

氢化物←单质→氧化物→ 应水化物 → 相应舍氧化物对

单质→氧化物→ 应水化物 →相应盐

其次,由知识主线引出最主要的知识点,知识点给出了研究元素化合物的重点。对每一个知识点引导学生按下图进行联想复习。

最后,再由学生总结出每一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便于检索,防止遗忘。

又如对于化学实验的复习,均可按以下程序进行联想,归纳。原理→反应物→仪器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对于课本中的性质实验应注重方法、现象、结论,而对于制备实验应注重原理、装置和操作。

  1. 类题深化,归纳解题规律,培养能力

类题深化,就是教师采用题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一组一组地给出相关问题的思路方法,教会学生综合应用各种学习策略,掌握各种类型习题的程序模式、审题要点、答题规范,验证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种做法,可以起到集中目标,强化训练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的能力,促进知识和方法的迁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因为学生做一个单个的题,要么不会做,要么会做,做过不总结, 以后遇到同类题型,再机械地做,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但把同类型的题目放在一块,以不同角度反复出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此题与彼题的异同, 既顺利解决了问题,又熟练掌握了方法,不仅如此,在头脑的知识库中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通过计算题的题组训练,教会学生运用题目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巧解,化学选择计算题可采用关系式法、差量法、估算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运算法等等。无数据计算题可采用化归法或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列方程求解。综合计算题是由简单题交叉构成的,遇到综合计算题要仔细审题、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抓住其联系点求解,便可化难为易。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为满足普通高校对新生发展潜力的测试要求,高考

化学科考试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考察,通过组题训练,应教会学生明确对各种学习能力不同层次的考查要求。尤其是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更应特别重视。

如对自学能力的考查要求,国家考试中心命题处已有明确说明,在《高考能力要点释析及样题》一书中指出,对自学能力的考查有以下三个层次:

  1. 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能力;

  2. 将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和课内学习中获得的已有知识相结合来回答问题的能力;

  3. 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考场中的自学过程:一般是①阅读理解 弄清信息点和考查点。②分析思维 分析已知条件和新信息,将考查点、信息点和已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正确判断和答题要点。③组织答案。④检查修正。显然阅读理解是答好题的前提,分析思维加工过程是答题的关键,而答好题是目的,几个过程构成有机的整体。只有不断的帮助考生正确分析试题中的考查点、信息点、知识点和答题点的关系,才能提高考场上的自学能力、高速、高效的完成答卷。

3.综合测试,考前整理、做好第三轮复习

高考复习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项学科教学的“系统工程”。经过前两轮复习后,在阶段练习的基础上,很有必要进行综合测试,促使学生依据高考要求,从知识、能力、熟悉高考题型题量、做题速度等方面做好适应性准备, 究竟怎样组织综合测试呢?

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深度模拟——使每组测试题都按化学知识范围接近历届高考难题水准来拟定。二是题型模拟——按历届高考题常见题型拟定。三是题量和时间模拟——每次测试份量与历届高考题相当,测试时间严格控制在两小时之内。

对每一次测试,教师都要做好评卷、分析、讲评,从心理调节、审题、答题、检查到时间分配都要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培养他们积极迎考、应考、严肃而科学的考试态度,提高自我心理控制和调节能力。使得学生参加正式高考时,有一种平时综合训练的延续感、熟悉感和适应感,争取好的临场发挥。

由于高考复习具有时空域宽、知识量大、容易出现复习后面忘前面的情况,且复习时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高考前夕,学生应有一段自由复习的时间,进行考前整理,使复习中的“要点再现”很有必要。我们六月中旬就进入学生考前整理阶段,指导学生依据《化学科考试说明》对各知识点的要求,结合前三轮复习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利用较短的时间把高考的内容系统而又综合地在头脑里“放”一遍电影, 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教师则穿插其间启发、答疑,充满了浓厚的迎考气氛, 使高三复习达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