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实验探究式教案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与设想

当今时代要求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要求教育要从当前的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上来,使学生成为开拓创造型的人才,但是,目前中学化学教学现状却不利于这种变化要求,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从教学这方面来看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 基本上没有摆脱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法,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给学生学习主动权。

  2. 过份强调教师的“如何教”而忽视学生的“如何学”,没有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不能大幅度提高。

  3. 只灌知识不教获得知识的方法,造成了学生的“高分低能”的恶果。

  4. 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严重限制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片面追求升学率,减少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对仪器使用和

基本操作不重视,导致学生在大学或生产实践中不能独立工作,基于对这种现状的思考,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化学教学应该让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的姿态出现,以实验和客观事实作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基础; 以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思维能经常处于活化状态。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化学知识和规律,而且获得了探求知识的途径与方法。

二、指导思想

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把自己当作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通过实验亲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把现存的理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探索方案,积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练习、课外实践等多种活动,探究化学知识,发展各种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三、课堂程序设计

《乙烯》实验探究式教案设计 - 图1

四、课堂教学结构与实例

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课堂结构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 1.引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从已学教材中或从生产生活实践中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1. 提出假设,作出预言。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引起学生的好奇、怀疑、困惑和矛盾,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进行阅读资料、讨论、实验构思与设计,提出某种假设(可能性),作出某种(操作上的、现象上的、结论上的)预言。

  1. 实验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边做实验边记录实验现象、数据,掌握感性材料, 发现新的知识。

  1. 探讨规律,作出结论。

学生根据实验事实进行讨论、争辨、揭示产生现象的原因;教师的点拨是去伪存真,把探究目标引向深入,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概括出概念、规律或理论,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1. 巩固开拓。

学生进行练习或讨论时,能正确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让教与学双方得到及时反馈,使刚学到的新知识得以巩固提高,得以迁移发展。

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

以实验为基础,依循:问题→假设→实验→观察→分析→比较→结论→

应用的思路贯串始终。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设计一些探索、应用性实验,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一般我们的作法是:将课堂搬到实验室,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如“乙烯”一节的教学过程:

  1. 首先展示两瓶无色气体,问:现有两瓶无色气体,怎样鉴别一瓶为甲烷,一瓶为乙烯?引导学生概括性地回忆甲烷的性质与制备,从而自然地导出课题:乙烯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2. 教师展示乙烯分子结构模型;通过学习阅读教材,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乙烯分子的结构特点,让学生猜测乙烯可能具有的性质;并要求学生设计研究乙烯性质的实验方案,提出研究乙烯首要研究怎样制取纯净的乙烯, 并根据浓硫酸的氧化性预言无水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能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醚、醛等杂质气体,必须设计一个乙烯净化装置。

  3. 组织学生以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①无水乙醇和浓硫酸按比例混合加热制取乙烯;

②把纯净的乙烯气体通入盛有溴水的试管中;

③点燃纯净的乙烯;

④把纯净的乙烯气体通入盛有酸性高猛酸钾溶液的试管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1. 综合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组织学生讨论几个问题:

①制取乙烯时为什么要先把无水乙醇倒入烧瓶,并在不断摇动烧瓶的情况下将浓硫酸分批加入;

②加热过程中为什么反应混合物颜色逐渐加深变黑?黑色物质是什么?

③排水法直接集到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收集的乙烯气体纯吗? 有哪些副产物产生?

④做乙烯性质实验时,为什么要用纯净的乙烯?杂质气体(如 SO2、CO2、醚、醛)也能使溴水或酸性高猛酸钾溶液褪色吗?采用什么方法可排除杂质气体的干扰?经过讨论辩析,学生对乙烯气体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再把甲烷和乙烯两种气体性质进行对比,小结出乙烯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1. 教师总结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等化学性质,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①设计一个实验,怎样从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中提纯甲烷?②现有两瓶无色气体,怎样用实验验证哪一瓶装的是甲烷、乙烯?最后布置课外思考题:怎样鉴别一种食品包装袋是聚乙烯塑料?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实验为基础,围绕“乙烯是一种什么气体”这个中心,将‘问、引、探、究、练’相结合,开展实验探究,使学生得到思维,技能等方面的训练。

五、教学体会 1.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符合科学认识的规律。其教学过程与科学认识过程

是一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选择典型的实验,按一定的逻辑体系去发现前人已发现的规律性知识,培养学生能象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探索事物规律,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 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引发问题一开始学生就注意探究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探究前的“假设”、“猜想”创设探究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

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实验探究为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创造了条件,为他们充分展露自己的才能提供了机会。

  1. 本教学法以实验作为探究问题的手段,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教给学生的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在设计实验探究方案时,应尽可能做到:(1)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的分组实验。(2) 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3)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带有设计因素的综合性实验,另外还要强调学生严格操作,仔细观察,真实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和进行误差分析,通过实验探究,学生普遍反映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提高了,思维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增强了,他们还学会了怎样看书、怎样发现、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 师生围绕教学目标,共同开展实验探究,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实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思维活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练习,即动手、动眼、动脑、动口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 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对于有机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电解质溶液、胶体、电化学等教学内容都是适合的,但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等实验情况来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