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采煤工业的兴办和发展 一、资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煤矿的企图

如果说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是洋务运动从军用工业到民用工业、从求强到求富的过渡性的企业的话,那么,煤炭金属矿的开采和冶炼工业的兴办, 则是洋务派以求富为主要目的兴办民用工业的正式开端,也是“以富求强” 的起点。而首先提到开采日程的是煤炭。70 年代中期掀起了机器开采煤炭的热潮。这股热潮正好与资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煤矿的企图针锋相对。因此, 得先叙述资本帝国主义妄图窃取中国煤矿开采的权利的历史。

早在 19 世纪 40 年代,英国就开辟了从它本上到中国香港和上海的定期轮船航线,美国也在酝酿从它的西海岸横渡太平洋直达中国的轮船航线。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国被迫开放北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各通商口岸,外国兵商轮船,便横行于从辽东到海南的漫长的中国沿海一带和长江中下游。在那时,轮船的动力燃料是煤炭,它的消耗量随着轮运的增加而猛增。据统计,中国沿海外国轮船每年煤炭消耗量 60 年代中期达到 40 万吨,年输入上

海的煤炭,由 50 年代后期的 3 万吨,增为 70 年代初的 16 万吨,其中大部分是供应外轮所需① 。这种长途运煤成本昂贵,且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煤炭需求,这对近代航运发展是很不利的。要取得日益增加和价廉的煤炭以利航运, 只有在中国开采一法。于是寻找和开采中国的煤炭资源,便成为资本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侵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资本主义列强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活动,始于 40—50 年代英、美对台湾基隆①煤矿的觊觎,这是因为那时外国轮船是集中于南方沿海的缘故。据闽浙总督刘韵珂、福建巡抚徐继畲上清廷的奏报说:“自道光二十六年(1846 年) 以后,节据台湾镇道禀报,淡水厅属之鸡笼山一带洋面,时有英夷船只驶往游弋,臣等查知鸡笼附近各山,有产煤处所,该夷火轮船只,需用此物,其频年驶往,未必不有所垂涎。”②基隆煤矿有着长期的手工开采历史,除供本地使用,还部分地供应闽粤中外官商,间有运煤香港者。1847 年英国海军少校戈敦发现了基隆矿区,进行初步勘探后,认为煤矿丰富,煤质很好。戈敦写了一份较为详细的报告,在煤质和可能的产量、价格等方面作了说明,得到英国官商各方的注意。英商航行远东的大英轮船公司香港代理处,和台湾一中国商人签订购煤 700 吨的合同。实际供应了 300 吨③。

进入 50 年代以后,英国侵略者为取得廉价台煤的供应,不断地与清政府进行交涉。例如,1850 年港督文翰向粤督徐广缙、粤抚叶名琛提出采购基隆煤的请求;福州英领事金执尔带了文翰签署的照会呈递给闽督刘韵珂,提出同样的要求,并以协同捕盗和对双方都有利为诱饵。均遭到中国的拒绝。兹后,厦门英领事巴夏礼、副领事温恩达等人曾先后为大英轮船公司采买基隆煤向清地方政府提出要求,但都未能如愿。1858 年英法联军北上天津胁迫请

① 盛档,盛宣怀《电线设立情形》,光绪二十八年。

① 参见汪敬虞《十九世纪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 431—432 页。

② 原称鸡笼,因鸡笼山而得名,光绪初年改写为基隆。本书凡引文写为“鸡笼”者仍其旧,表示山名者亦写为“鸡笼”,此外一概写为”基隆”。

③ 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卷 3,页 14。

政府修约途中,英国军舰“刚强”号强行购买基隆煤 96 吨离去。

美国是稍后于英国觊觎台湾煤矿的国家。1848 年美国为了开辟旧金山或蒙德拉至上海与广州间的轮船航线,必须建立中途加煤站,他们把这个“加煤站”地点注目于台湾。次年 6 月,美国东方舰队兵船“道尔芬”号由澳门驶抵台湾基隆勘矿,并强行运煤而去。1850 年春,厦门美领事布莱特富向美国务卿报告台煤情形,并专取煤样一箱送交国务院化验。此后于 1852 年、1854 年多次派军舰赴台,调查勘探台湾基隆等处产煤范围、煤炭质地、采掘及疏运条件是否便利等。结果,不少侵略者建议美国购买基隆矿区,以便它自行开采。1854 年 8、9 月间,美国驻华全权代表麦莲伙同英国驻华代表包令, 在北上要挟清政府修约的清折中,表示出要对台湾煤矿“一体均沾其利”的意图。后来逐渐由需要基隆煤炭发展为要买下整个台湾④。美驻华公使在美商鼓动下,于 1856—1857 年多次向其政府提议直接占领台湾岛,说:“当此航运的年代,这是一件特别富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开辟了由加里佛尼亚至日本及中国间的轮船航线,此项煤炭供应的来源将必最为便利。⋯⋯美国显然应即占有该岛。就势力均衡的大原则上说,尤其应该如此。”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通商口岸扩及北洋和长江中游,外国兵商各轮也随之在这些地区航行,寻求燃料的范围很自然地从台湾一个地区,发展到中国北方和长江流域。于是英、美等国除继续为获取台湾基隆煤炭的购买和开挖权利外,视线转向京津地区和长江中下游。

英美在 60 年代对台湾基隆等煤矿的觊觎,主要表现为以投资用机器开采或帮同清政府开采为诱饵,企图占有矿权以取得廉价煤。台湾开为通商口岸后,曾强行购台煤的原英驻厦门领事翻译士委诺,升任为英台湾府的首任领事,加紧了掠夺台煤的步伐。1861 年由沪尾输出的商品中,煤炭已列为主要输出品。1863 年基隆也辟为通商口岸,台煤输出更容易了。但出口煤税照成例每百斤征银 4 分,而手工采煤产量低,价格高,这对侵略者是一个沉重负担。于是英国提出用西法机器采煤的意见。福州海关税务司美里登、淡水海关税务司侯威尔以及英驻华公使阿礼国,都曾先后向福建地方官提出租地用机器采煤或帮同中国开采台湾、澎湖之煤的要求。但均遭到清地方官拒绝。美国比英国还要进一步。美驻华公使蒲安臣的秘书咸廉士在主张由西人用西法开采基隆之煤的同时,还主张由煤港沿西岸设立铁道,由矿场运煤直达海边。1865 年美商费尔德、赫士提正式在基隆经营煤炭、樟脑业务。1869 年美商高林士和咸伯等向基隆地主播观生私典煤山,意图用西法开采,这得到美驻厦门领事李让礼的支持。但均为清官员所拒绝而未能实现。

英美等列强于 60 年代在台湾进行掠夺煤矿利权的同时,在华北和华中地区谋取中国煤矿资源的活动也在加紧进行。1862 年英国驻华公使馆翻译柏卓安进入京西的斋堂矿区,进行详细调查,其目的就是为了能保证通商口岸的外轮用煤,特别是英国海军舰队的用煤,并强调要用西法开采这些煤矿。与此同时,英国在华商人也大肆活动,天津广隆洋行老板海德逊经常到附近地区,四处“踏勘煤苗”,并且从斋堂运出大批煤炭供外轮使用。他后来还怂恿天津英领事要求清朝总理衙门准许由他修筑一条斋堂矿区到北京天津的运煤道路,他还要求在开平先立煤窑,并修建由开平至天津的运煤铁路,提出

④ 参见黄嘉谟《甲午战前之台湾煤务》,第 11 页。

① 参见汪敬虞《十九世纪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 414 页。

以所产煤之一部分供给官用为条件,豁免一切税负。美国也不甘落后,1863 年蒲安臣向总理衙门推荐一名美国矿师庞伯理,名为协助勘察北京西山等地煤矿,为清政府计划成立的海军舰队、也即所谓“阿斯本舰队”提供燃料, 实际上则是窃取中国的矿产资源情报。他在此前一年,即曾只身闯入湖南、四川等地,专门寻找煤矿。由于“阿斯本舰队”计划中变,他的活动也随之中止。

至于英美等国染指长江中下游煤矿的企图,主要起始于 60 年代中期。由于长江开埠轮船迅速增加,煤炭需要量急增。据估计,60 年代中期,单旗昌一家轮船公司年需煤就达 20—30 万吨。因此,在长江沿岸找寻煤矿,也成为侵略者的迫切需要。1866 年英国商人在湖北大军山一带“开石寻煤”①。次年秋,英人葛乃“发现”了江苏句容县煤矿,他说此矿不但煤好而旺,且地近长江,“转运利便”①。1868 年葛乃拟了一份“按照西法挖煤章程”,向镇江道台要求开采。这不仅得到镇江英领事马安的支持,且取得上海英国商界的鼓励。英国怡和洋行准备贷款给葛乃进行开矿;英商商会向英公使阿礼国叫嚷要有效地开采中国煤矿。由于清政府拒绝而未果。但到 60 年代末,广

泛地掠夺、开采中国煤矿资源,已成为英国官商的强烈愿望。所以,在 1868 年中英谈判修约会议上,英方正式提出了中国免除进出口煤税、允许英商开采中国煤矿等侵略要求。阿礼国在向总理衙门提出修约 29 款的第 27 款中写道:“因各海口轮船⋯⋯须用中国煤炭,现拟准洋人在中国地方开设煤窑, 并用外国器具”②在斋堂、句容等处挖煤。经过讨价还价,于 1869 年签订的中英新修条约规定:“南省句容、乐平、鸡笼三处产煤处所,由南省通商大臣查看该处情形,自行派员试办。其应否雇用洋人帮工及租买机器,一切悉凭通商大臣主政。挖出之煤,华洋商人均可买用。”③至于煤税问题,规定进口煤免税,土煤出口除天津、登州、牛庄三口外,其他各口均减税。这一规定,使英国全面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企图落空。

据上所述,资本帝国主义在 60 年代掠夺中国煤矿资源的目标,集中于台

湾、长江中下游和京津地区,清政府于 70 年代中期开始用机器采煤也集中于这三个地区,显然这是针对列强的侵略图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