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布朗起义

1859 年 12 月 2 日,美国弗吉尼亚州查尔斯顿监狱四周,岗哨林立,戒备森严。3000 名国民警卫队散布于监狱周围 15 英里的范围内,荷枪实弹, 如临大敌。在监狱里,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正在写下遗言:”我,约翰·布朗,现在坚信,只有用鲜血才能洗清这个罪恶深重的国家中的滔天罪行。我过去以为不需要流很多血就可以做到这一点,现在我看到,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放下笔,老人昂然走向刑场。透过身边林立的刺刀,他遥望蓝岭山巅,无限深情地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我今天才有幸真正认识它。” 负责行刑的刽子手问他:“拉绞索时,要不要我给你一个信号?”“不,不要,利索点搞完了事。”老人镇定地回答。

这位名叫约翰·布朗的老人,究竟犯了什么重罪,要被处以如此极刑? 这还要从美国废除奴隶制运动说起。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由于未能在宪法中对于奴隶制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使得此时的美国并存着两种社会制度:北方各州是工商业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南方各州是大种植园形式的黑人奴隶制。成千上万的黑奴,在监工的皮鞭棍棒下,每天要劳动十几个小时,过着非人的生活。即使在废除了奴隶制的北方,种族歧视也十分严重,黑人被排除在许多行业之外。南方奴隶主还可以任意在北方自由州搜捕逃奴。

从 18 世纪 20 年代起,废除奴隶制的呼声激荡着北美大陆。北方各州的工人、农民、黑人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纷纷投入这一运动。他们到处演讲,印发报刊和书籍,对万恶的奴隶制进行揭露和抨击。斯托夫人所著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接连再版,轰动一时。

废奴主义者还组织了全国性的秘密团体“地下铁路”,帮助黑奴逃离南方,移居加拿大或美国北方。地下铁路的内部分工明确:“经理”是逃亡行动的组织者;“乘务员”是向导;“乘客”是逃奴;“车站”则是中途供应食宿的中转站,大多安排在同情废奴运动人们的家中。参加地下铁路工作的白人,最多时达到 3000 多人。到 1860 年前,大约有 4 万名黑奴,通过地下铁路而获得了自由。

约翰·布朗于 1800 年出生在康涅狄克州的一个白人农民家庭。他的祖父参加过独立战争,父亲是一名积极的废奴主义者。他的家庭就是地下铁路的“中转站”。在家庭的熏陶下,布朗从小就同情奴隶。成年后,他积极参加反奴隶制斗争,结识了很多黑人朋友。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女婿都成了坚定的废奴主义者。

1854 年,南方种植园奴隶主派遣武装匪徒进犯堪萨斯,用刺刀在那里强行建立奴隶制。此事激起了北方人民的愤怒。大批工人、农民武装起来,涌入堪萨斯,同种植园主发生了武装冲突。堪萨斯成为美国南北两种社会制度尖锐斗争的焦点。在这场斗争中,布朗虽已年过半百,仍然和四个儿子、一个女婿,先后赶往堪萨斯,被任命为堪萨斯义勇军“自由近卫队”上尉。在保卫奥萨瓦扬米的战役中,以少胜多,打退了十倍于己的敌人,“奥萨克扬米的老布朗”名扬四方。

在参加堪萨斯战斗期间,布朗决定发动武装起义,实现解放黑奴的伟大计划。1859 年 10 月 16 日,59 岁的布朗带领着一支 22 人的队伍,在弗吉尼亚州的哈泼斯渡口举行武装起义,迅速占领了波多马克大桥、军火库,控制

了整个城镇。起义者逮捕了当地的奴隶主,并开始解放附近农场的奴隶。由于当地黑奴较少,大多又是家庭奴隶,响应起义者仅有 50 余人。加上联络不通,地方民团和军警很快集结,反扑过来。布朗等人被迫退守到一个消防站里。

林涛在怒吼,河水在奔腾,最后的时刻来临了。起义战士关闭门窗,在墙上挖开枪眼,射出一串串仇恨的子弹,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经过两昼夜的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了。包括布朗的两个儿子在内,共有九人牺牲,六人逃脱,布朗等七人被俘。奴隶主法庭判处布朗及其战友绞刑。

布朗就义的当天,北方各州下半旗致哀,高大建筑物都饰以黑色标志, 教堂呜钟,以示哀思。约翰·布朗起义虽然失败了,然而他毕生为之奋斗的解放奴隶的事业却是不朽的。

“约翰·布朗的尸体埋在坟墓里,可是他的灵魂继续前进!”

美国内战时期,北方军队中的白人士兵和黑人士兵一起,正是高唱着这首《共和国战歌》奔赴战场,最终打败了南方的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