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19 世纪初年,俄国政府的报纸上,不乏出售和交换农奴的广告。如:“出售:家奴两名,一名为照看猎犬者,并会做鞋,现年 30,已婚。其妻为洗衣妇,并会放养家畜,现年 25。一名为音乐家兼歌手,现年 17,能吹大笛,唱低音。关于价格,可至阿尔巴特街第一号公寓 17 号甲接洽。”

此时,欧美先进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已普遍采用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而在俄国,却依然盛行人身依附的封建农奴制。俄国皇室、贵族、教会和国家占有全部士地,农民按其所依附的对象,分为私有农民、国家农民和采邑农民。农民租住地主的土地,除缴纳繁重的地租和服劳役外,他们的一切,包括人身、子女都属于农奴主所有,毫无人身自由。正如一位俄国文艺评论家所描绘的那样:农奴制的俄国暗无天日,就像一个监狱、一口棺材, 散布着腐朽的臭气。到 19 世纪中期,由于俄国农奴制度已日益衰落,使整个俄国社会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农业生产停滞,工业开工不足,生产水平极端落后。废除农奴制,为日益成长的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已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在俄国农奴制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1856 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更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极端腐朽:通往前线没有铁路,军队和辎重仍用大车和帆船运送;老式步枪只有 300 步的射程;士兵像囚犯一样服役; 军官贪婪愚懦,指挥无方,前线甚至连军用地图都没有。

战争的破坏,连年的灾荒,加上沙皇政府的横征暴敛,使俄国人民再也难以容忍,农民起义次数逐年增加,1860 年全国发生了 108 次农民暴动。

极端黑暗的统治导致尖锐的阶级斗争,动荡不定的时代产生了大批有识之士。继十二月党人之后,俄罗斯的土地上又涌现出了果戈理、托尔斯泰、别林斯基、赫尔岑、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一批民主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们冲破重重阻力,发出惊雷般的“自由的俄罗斯言论”。赫尔岑在伦敦创办的《钟声》杂志上发出呼吁,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要“把言论从检查制度中解放出来!把农民从地主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钟声》传遍了俄国,打破了俄罗斯大地上奴隶般的寂静,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

1856 年,在内外交困中上台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深感农奴制已无法维持下去。他在接见莫斯科贵族代表时无可奈何地说:“谣传说我想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你们可以随意议论这件事。不过,不幸的是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着敌视的感情⋯⋯我确信,迟早我们要解决这件事⋯⋯从上而下来解决这一点,比从下面来解决要好些。”

1857 年,在形势逼迫下,亚历山大二世召开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着手讨论和草拟解放农奴的方案。但是阻力仍然存在。秘密委员会里的执行主席背着沙皇散布说;“宁愿把手砍猿也不签字同意农民带土地获得解放。”由于各种阻力,草案的起草工作拖延了好几年。

-1861 年 1 月 28 日,在最高国务会议讨论改革草案时,亚历山大二世急不可耐地重申;“为了维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今后的任何拖延都会有害于国家。”。1861 年 2 月 19 o ,亚历山大一二世正式签署《废除农奴制的特别宣言》,声称:“在祈求上帝赐予援助后,朕决定把这一事业切实地推动起来。··,⋯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民的

一切权利。”接着,他又批准了一系列法令,包括《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一般法令》、《赎地法令》以及《地方法令》等 17 个文件。其要点是:

一、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自由农村居民的各项权利;地主不得任意买卖、交换、抵押或赠送农奴,也无权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

二、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时,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宅旁园地和份地。宅旁园地依法缴纳 60 卢布的赎金,六个月后即取得所有权,份地在法律上仍属地主,农民有永久使用权。在此之前,农民仍要对地主尽一定义务。

三、为了管理解放后的农民,沙皇政府利用!日的村社组织,在村社上面组织乡。村社和乡隶属地方政府,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地主贵族在“调停者”的名义卞对地方政府拥有监督权。

沙皇政府还在解放农奴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其他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 月 19 日法令保留了较多的封建主义残余。

由于赎金太高和服徭役的时间长,农民表示不满,各地部出现过暴动和骚乱。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也对法令对农民的剥夺予以了揭露。赫尔岑在《钟卢》上公开宣称:“解放是一种欺娟”。奥加廖夫认为这是“旧农奴制被新农奴制所代替”。但是,这些运动都遭到了沙皇政府的镇压,车尔尼雪夫斯基,皮萨列夫等人遭到逮捕。

1861 年解放农奴的法令公布后,俄国的欧洲部分计有 I025 万隶属于地主的农民获得了解放。1863 年和 1866 年,沙皇政府又分别解放了 100 余万

采邑农民和 900 余万国家农民。前后共计解放了 2100 余万男性农民。女性农民也同时获得了解放,但不取得份地,也不必付赎金。

解放农奴法令尽管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但它仍是一个资产阶级改革的纲领,它是俄国历史上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它使二千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工厂提供了自由劳动力;通过向农民收取的大量赎金,为大机器生产提供了资金。改革以后的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经济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