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之王

1840 年 l 月 4 日,正是东欧的隆冬季节。然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此时却春意盎然。布达佩斯人民都在关注着正在国民剧场举行的音乐会。

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场音乐会啊!场内的近千名听众疯狂了,欢呼声、喝彩声震撼着剧场。场外的两万多名高擎着火把的音乐迷,冒着严寒守候在门外。

人们视线的中心是一位年仅 29 岁的青年钢琴家。他高高的鼻梁,长发披在脑后。他的钢琴技巧十分娴熟,演奏风格异常豪放。他忽而昂首挺胸,用两只手猛击琴键,发出雄壮的鸣响,忽而又俯理身来,倾听那小溪流水般柔丽的琴声。当他满怀激情地演奏《匈牙利狂想曲》作为结束曲时,音乐厅内一片沸腾。

演出结束了,六名身穿民族盛装的匈牙利人走上台,把一把象征最高荣誉的宝剑敬献给音乐家。只见他头戴金制的月桂冠,身佩闪光的宝剑,在听众的簇拥下走出了剧场。迎候在门外的人群向他欢呼致意,高擎火炬的浩荡人流,一直把音乐家送回到住处。

这位深受匈牙利人民尊敬和爱戴的音乐家,就是钢琴之王李斯特。

1811 年,李斯特出生在匈牙利的莱依丁库。父亲是一个公爵家的管家, 爱好音乐,还会弹钢琴。李斯特从小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弹琴。由于他从小就很有毅力,练琴十分刻苦,6 岁时就在家乡参加了音乐会的演奏。

李斯特的父亲为了让儿子得到深造,决定把全家搬到音乐之乡维也纳。在卖掉家具凑够路费后,父母带着李斯特终于来到维也纳,一家三口挤在只有一张单人床的一间小屋里。母亲睡在床上,父亲睡在长凳上,李斯特则睡在钢琴下。

尽管生活清苦,父亲还是为儿子聘请了优秀的钢琴老师。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李斯特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次演奏会,并引起了轰动。

第二年,12 岁的李斯特又举行了第二次演奏会。这次演奏会对李斯特开始音乐家的生涯具有重大的意义。

举行演奏会那天,李斯特刚走上台,就一眼看到自己仰慕已久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坐在第一排。当时,贝多芬的耳朵已经完全聋了,加上他对弥漫于维也纳音乐界的肤浅之风的反感,他平时已很少参加一般的音乐会。这次, 这位音乐巨人竟破例来参加一个 12 岁匈牙利孩子的演奏会,怎么能不引起轰动呢!

也许由于贝多芬在场的缘故,李斯特这一天演奏得格外出色。欢呼声, 鼓掌声多次使他的演奏不得不中途停顿下来。当李斯特演奏完最后一曲时, 怀着崇敬的心情向贝多芬鞠躬致意。贝多芬这时从座位上站起来,像头雄狮一样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台,搂住李斯特,亲吻他的额头。53 岁的音乐巨人拥抱一个 12 岁的后起之秀,维也纳欧洲各国报纸都详细报导了这一动人的场面。作为钢琴家的李斯特随之也闻名欧洲。

不久,李斯特全家迁居巴黎。从 1823 年至 1848 年,李斯特侨居法国 26 年。此时,正是资产阶级民主运动高涨,革命风暴席卷欧洲的时代。受到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李斯特开始思考人生,并热衷于“民主共和政体”。他满怀激情地创作了《革命交响乐》,又前往里昂,为里昂纺织工人举行募捐演出,创作了钢琴曲《里昂》,把“不能靠劳动而生,不如为战斗而死!”

作为自己作品的题词。

1838 年,27 岁的李斯特正在意大利旅行,突然从报纸上看到匈牙利遭受

特大水灾的消息。他心情非常沉重,立即驱车直奔维也纳,连续举行了 10

场救济匈牙利水灾的义演,引起巨大反响,场场爆满、他把演出收入的 25000 法郎全部捐献给了祖国匈牙利。

李斯特性格开朗,热情,待人宽厚。他不但同雨果、肖邦等著名人士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同时对年轻的初学者也非常热心。

一天,李斯特路过一个小镇,这里正在举行钢琴演奏会。人们告诉李斯特,这个女演奏家还是他的学生呢!他看了一下挂在墙上的海报,感到很奇怪,他从来没有这样一个学生。于是,他找到这位女演奏家的住处,想问个究竟。那位女钢琴手一见到李斯特,大吃一惊,她低下头,满脸羞愧,流着泪说:

“对不起先生,我打了您的招牌,不然,人们是不会来听我的演奏的。” 李斯特问清原委后,便把她拉到钢琴旁,让她弹奏了海报上列出的一首

曲子,并纠正了几处,指点了一会儿,然后对她说: “好了,现在我已经教过你弹琴,今后你就是真正的‘李斯特的女弟子’

了。这次演奏会上,我可以为你演奏一首。如果节目单还没有印,那么就请添上一行。”

女钢琴手欣喜万分,又一次流下了眼泪,她对李斯特的宽厚和热情感激不尽,终生难忘。

宽厚的李斯特,对待达官贵人却不那么客气。他在俄国旅行演出时,应邀去克里姆林宫为沙皇演奏。沙皇躺卧在沙发上,一边听李斯特弹琴,一边跟别人聊天。李斯特愤怒地把琴盖一关,中止了演奏。沙皇吃惊地问他怎么不弹了?李斯特回答道:“陛下谈话,我理应静默,不便打扰。”这巧妙的回答,竟使沙皇哑口无言,无从发作。

作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李斯特在当时的欧洲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演奏技巧具有一种魔力,令人销魂落魄。他到各国旅行演出,足迹遍及英、法、德、意、奥、西、葡、波、俄等十几个国家。时时处处受到音乐爱好者狂热的欢迎。人们都把他当作“音乐皇帝”一样拥戴,称他是“欧洲第一钢琴家”、“钢琴之王”。

面对无数的赞誉和丰厚的收入,李斯特更多地想到的却是处在贫穷中的普通民众。他几乎把全部收入都用于赈济灾民,帮助贫困的友人和公益事业上。李斯特从小热爱贝多芬,即使在取得了几乎与贝多芬同样高的声誉时, 他仍然非常尊敬贝多芬。著名的科隆贝多芬纪念碑的建筑费用,几乎全部是李斯特所捐献的。

经过多年的旅行演奏,李斯特感到非常疲劳。1848 年欧洲革命的失败, 也使他悲观消沉。就在这一年,他接受了德国魏玛宫廷的邀请,担任了宫廷乐长一职。

李斯特不但是位杰出的钢琴家,也是一位才能卓著的作曲家。在魏玛定居的 10 多年中,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作曲上,创作了钢琴曲、合唱曲、交响乐, 宗教音乐等大量作品。其中《但丁神曲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被认为是李斯特的代表作。

虽然李斯特一生侨居国外,但出于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他用匈牙利民间音乐旋律创作了大量乐曲,这些作品取材于匈牙利的历史事件和民族英雄,

具有浓郁的匈牙利风格。如《纪念裴多菲》、《匈牙利英雄进行曲》、《拉科奇进行曲》、《急行军进行曲》、《匈牙利颂歌》、《匈牙利国王之歌》等。

这一时期,李斯特还完成了“交响诗”这种崭新的音乐体裁的创造。这是一种含有“诗的内容”的管弦乐作品。他以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事迹为题材,广泛采用主题变幻的手法,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这种以文字或题目来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就是一般所说的“标题音乐”。李斯特创作的交响诗《塔索》、《匈牙利》、《前奏曲》是他一生的杰作,又是近代标题音乐的名作。

李斯特晚年时,回到祖国匈牙利,创办了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并担任院长,为匈牙利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由于个人生活不如意,他后来出家当了修士,热心于宗教。

1886 年,年迈的李斯特在赴德国参加纪念德国大音乐家瓦格纳的庆祝活

动途中,因患肺炎去世,终年 75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