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耶之幕与其后的奥秘

我们仰望天空,看见日月星辰,放眼野外,看见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飞禽走兽。来到海边,我们听到惊涛拍岸的雄壮声音。在室内,我们看见, 触摸到桌子、椅子等。我们相信我们所看、所说、所触到的这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就是说,这一切,不管我们看到、听到、触到也罢,还是没有看到、

听到、触到也罢,它们都是存在着的。这用哲学的语言说就是:世界万物是客观实在的,或者说,世界是物质的。当然,只有唯物主义哲学家才这样说。叔本华却不这么说。

叔本华不同意常识的看法,更不同意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说法。他说,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动物植物⋯⋯总之,宇宙间的一切,都不是客观实在的, 而是“表象”!是认识者——人或一切能认识的生物的表象。既然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表象,那么,作为一切事物总和的宇宙或世界也就是表象。“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叔本华世界观的第一个基本命题。

那么,什么是表象呢?表象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产生感觉、知觉,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就是表象。不过,叔本华不承认外界事物存在,因而,在他那里,感觉、知觉、表象都是主观自生的。外部世界不是表象产生的原因,主观自生的表象倒是世界。一切事物和由它们构成的世界,只是一个认识着的人或是其他生物的表象。事物和世界的存在完全依赖于某个认识着的人或其他生物。一个人不存在了,作为他的表象的世界也就不复存在;人类不存在了, 整个宇宙就成为无。这是多么荒唐的理论呀!因为它既违背常识,又违反科学。生产实践告诉我们,山河大地,草木鸟兽等等,都是物质的,根本不是主观表象!它们的存在完全不依赖于我们。科学告诉我们,地球在还没有出现人类甚至一切生物之前,早已存在了亿万年,更不用说太阳、银河和整个宇宙了。

叔本华把作为表象的世界“分解”为两部分:一是表象者或认识者,即主体,另一部分是作为表象对象的“事物”,即客体。这两个部分密切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二者相比,主体更为重要, 因为主体是客体的产生者。叔本华提出这一理论,目的在于否认客体(事物) 的客观实在性。

叔本华为了构造理论体系,把世界说成认识者的表象,从而取消了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为了使他的理论不违背常识,又故意把主观表象与客观事物混为一谈。似乎人脑袋中太阳的表象就是天空中那颗发光发热的太阳。这是何等的混乱呀!

叔本华蔑视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哲学家,唯独尊崇康德。在理论上,叔本华从康德那里吸收了不少东西。康德把世界划分为两部分,一是人们感觉经验到的世界,就是现象,另一部分是世界的本体,即“自在之物”。叔本华接受了这一思想,他把表象世界叫做现象或现象世界。他认为这个世界中的一切都变幻无常、流动不已,所以既不能说它们存在,也不能说它们不存在。现象世界宛若一个梦,是不真实的。它遮蔽着世界的真实面目。叔本华盛赞古印度哲学中吠檀多派智者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我们所感知的这整个世界只是摩耶之编织物,这个编织物就像一块幕布一样,蒙蔽着凡人的眼睛,仅使他们看见一个既不能说出它存在着什么,也不能说出它不存在着什么的世界。”现象世界是摩耶——欺骗之神的纱缦(“摩耶之幕”)。

叔本华关于现实世界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诚然,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都是运动变化的,但运动变化并不使它们成为不真实的,恰恰相反,唯其运动变化,它们才是真实的。现象也不是遮蔽事物本质(本来面目)的帷幕。事实是:现象包含着本质,现象中透露出本质的“信息”,只有通过现象,才能把握本质。

叔本华像传统哲学家一样,追求真实的世界、世界的本质。揭去了“摩耶之幕”,看到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世界的本体、本质。他也像康德一样, 称之为“自在之物”。在康德那里,自在之物是不可知的客观实在。这叔本华就不同意啦。叔本华说:不对!自在之物根本不是客观实在!是意志!

什么是意志?意志是人精神中的一种非理性因素。即使人采取某种行动以坚决地实现某一预定目的的那种心理过程。严格地说,只有人才有意志, 其他生物有本能而没有意志。叔本华说的意志与我们说的意志不是一回事。他说的意志是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在内的一切事物和整个宇宙所具有的一种追求生存的欲望或冲动。他说:意志自身在本质上是没有一切目的、一切止境的,它是一个无尽的追求。他强调,意志除了追求生存之外,没有其它任何目的,因此他把意志又叫做“生存意志”。可见,叔本华说的意志是一种神秘的精神性的东西。

叔本华世界观的第二个基本命题是:“世界是意志”或“世界是我的意志”。这个命题与上面谈到的他的世界观的第一个命题并不矛盾:那个命题是从世界的现象方面讲的,这个命题则是从世界的本质方面讲的。叔本华把世界的本质说成是意志,彻底暴露了他的世界观的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实质。

在叔本华看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意志的表现或显现。牙齿、食道、肠胃是什么?——是饮食欲望的客体化;手是什么?——是抓东西欲望的客体化。脚、腿是什么?是走、跑欲望的客体化。各种欲望都根源于意志,是意志的直接表达,所以人体的这些器官都是意志的表现。一株植物, 为什么要尽力把它的枝叶往上伸展?——它要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它又为什么要尽力把根往地下扎?——它要尽多地吸收养料和水分。罗盘的磁针为什么总是固定地指着北方?——它有这样的欲望。抛起的石头为什么落地?

——它有落地的欲望,等等。不仅人有意志、欲望,其他一切生物和非生物也都有意志和欲望,它们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是意志、欲望的表现、显现。叔本华把万物的意志划分为自保意志和生殖意志这两种具体形式。自保

意志表现为一切事物都具有自我保存的欲望、倾向,都具有自私自利的本性。有人从古墓中发现了一些小麦颗粒,播种了 12 颗,其中一颗长成了 12 英尺

高的麦棵,并开花结实。另有人从 2000 多年前的一个埃及木乃伊的手中得到一块植物根,把它种在花盆里,这块根竟然发了芽,长出了繁茂的绿叶。还有人在石缝中发现了一只活的蟾蜍,据推算这只蟾蜍已生存了数千年。叔本华援引了这些事例,证明他的观点。但是这些事例并不能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事实上,这些事例中的生物之所以存活那么长的时间。是因为在特殊的情况下,它们的物质机体没有受到损害,它们的生命机制才得以保持,而决不是如叔本华说的,在这些生物那里有一种要生存的顽强意志。

生存意志的另一种具体形式是生殖意志。这是说一切生物都有生殖或繁殖后代的欲望、本能。叔本华认为这种意志比自保意志更为重要。据他说, 自保行为实现的是生物体的生存,而生殖意志实现的是生物种族的保存,生殖行为能使生物种族得以绵延赓续。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其种族比起其个体来是更根本的,前者是本质,后者则是现象。由此叔本华断言,在生物中生殖意志比自保意志更为强烈、有力。为了生殖行为的实现而放弃个体生存的事例比比皆是。雄蜘蛛刚一完成授精过程,就心甘情愿地被雌蜘蛛吃掉,为的是让雌蜘蛛有更多的养料繁育下一代。黄蜂虽永远不能见到自己的后代,

却在一生中不辞辛苦,尽心竭力地为它们搜集食物。人也一样,不少人为了争夺可意的配偶,不惜冒死拼搏。人们往往为了子女的衣食,终生辛劳,以至自己劳苦至死。

这些事例不能证明叔本华的理论是正确的。因为,首先,在生物与叔本华谈到的现象相反的现象,即生物为了保全个体生命而放弃生殖行为的情况,也多得不计其数。其次,叔本华谈到的生物现象,是生物的本能,这种现象只有用科学的观点才能得到正确的解释。不能把生物的本能现象与叔本华的神秘的意志现象混淆起来。第三,人的恋爱、婚姻、养育后代现象,是一些极其复杂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不仅要从非理性方面,还要从理性方面,不仅要从自然方面,还要从社会方面来解释。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合理的、正确的解释。像叔本华那样,单纯从非理性方面来解释,是根本不可能得出正确答案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显现。那么,意志是怎样显现为或变成事物的呢?叔本华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提出了“客体化”概念。什么是“客体化” 呢?他说:“我们所理解的客体化是指具体化为现实的物理世界。”意志首先客体化为“理念”。理念就是概念,如“人”、“树”等等。它们是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是永恒不变的“形式”。理念有许多许多,它们按照高低不同的程度排成一个等级序列。在这个序列中,最低级的是无机物,其次是植物、动物,最高级的是人。理念再进一步客体化,就产生出形形色色的具体事物。

上面谈到,事物(客体)在叔本华那里是一个含义混乱的概念,它既是主观表象,又是客观事物。如果我们把它理解为客观事物,那么,叔本华上面的思想就是:意志这种精神性的东西,通过两次“客体化”就变成物质的东西。这真是一种神奇的变化!就像变戏法一样。这怎么能令人相信呢?! 我们也说精神变物质。但这是说,人们在掌握正确的思想后,通过物质实践活动,能够改变客观世界,产生出物质成果。实践是这一变化的关键。这与叔本华的“变戏法”是截然不同的!

少年朋友,我们谈到,前面叔本华说事物、世界是认识者的表象,后面他又说事物、世界是意志的显现。这二者如何统一起来呢?叔本华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认为意志是唯一的。就是说,宇宙间或世界上只有一个统一的意志。这种意志有一种本性,即它总是要抓住一些物质,在其中表现出来。于是有了诸如人、树、石头等多种多样的事物,同时似乎也有了多种多样的意志,如人的意志、树的意志等等。然

而事实上,在每一个具体事物中,意志就是完整的,只是在不同的事物那里采取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人的意志,整个宇宙的意志,万事万物的意志, 实际上是同一个意志。因此,说意志显现为事物与说人在其意志支配下把某些材料表象为某一事物,乃是一回事。在叔本华那里,意志不可能自在地显现为事物、世界,这样的事物、世界是没有意义的。事物、世界只是认识者的表象。换言之,是认识者的意志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