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如何存在的

世界、事物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吗?或者,世界、事物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能够得到证明吗?

在我们看来,世界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这个论断已经并且继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和发展着的科学所证明。可是,不少西方哲学家却认为,世界不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或者,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世界是不能得到证明的。近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把始终还没有人为“我们之外的物的存在”提出一种令人信服的、足以扫除一切怀疑的证明,称为“哲学和一般人类理性的耻辱”。海德格尔则说,哲学的耻辱不在于至今尚未完成这个证明,而在于人们还一而再、再而三地期待着、尝试着这样的证明。在他看来,企图证明世界独立于意识、独立于人而存在,不仅是徒劳无益的,而且简直是愚不可及!因为压根儿就不该提出这样的问题。

根据海德格尔关于人的存在结构理论,人与世界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事物是从人的意识、活动获得意义,得以“存在”的。人是世界、事物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世界、事物不可能离开人而独立存在。

诚然,海德格尔并没有像某些传统唯心主义者那样,硬是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或将客观世界精神化(主观化)。他承认有一个“自在的世界”, 即承认有一个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世界。可是,他认为这个世界是没有意义的。在他看来,唯一有意义的世界,就是人的活动关涉到那些事物所构成的世界, 人融身于其中的世界。这实际上等于否认了客观世界。

有意义的世界是怎样出现和存在的呢?以往的主观唯心主义者一般把事物、世界说成是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产物。与此不同,海德格尔把事物、世界说成是人的“烦忙活动”的产物。所谓“烦忙活动”,就是人在日

常生活中与物、与他人打交道的一切活动,即包括认识活动,也包括实践活动,还包括感受、体验之类的非理性意识活动。人的活动触及到自在的世界, 活动的目的、手段、方式、条件等要素就作为“意义”赋予自在世界中的某些“物”,于是这些“物”就作为有意义的事物向着活动者(主体)显现出来。例如,把某“物”用来写字,该“物”就被赋予了写字用具即笔的意义。这个“物”就作为笔向这个写字的人显现出来了。自在世界中的同一“物”, 不同的活动会赋予它不同的意义,使它呈现为不同的事物。便如,有那么一“物”(我们所说的土地),农夫用它来种植庄稼,它就是耕地;军事家用它来作为战争的场所,它就是战场;土壤学家研究它的构成成分,它就是科研对象,如此等等。在海德格尔看来,自在世界中的“物”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它们什么也不是,它们不能被称为事物。人的活动是使自在的“物” 具有意义的东西,是事物的存在的根据。

海德格尔论述了形形色色的事物和世界的出现。他指出:人日常的烦忙活动首先是使用工具(或叫用具),于是

一些事物首先便作为工具向人显现出来。便如有书写工具、缝纫工具、工作工具、交通工具、测量工具等等。海德格尔认为,工具具有整体性,任何一种工具都有对另一些工具的依赖性,因而工具的显现都不是单独的,而是成批的。例如,当人写字时,不仅钢笔作为工具显现出来,与钢笔相关的墨水、纸、垫板、桌子、灯,甚至窗、门、房间等等也都一起显现出来。使用工具的烦忙活动,是为了制作某样东西,海德格尔把所制作的那样东西叫做“工件”。使用工具的烦忙活动又使工件显现出来。如锤子、刨子、针等工具的使用,使鞋显现出来。而工件又与制作它所使用的原料或材料关联着, 从而制作工件的活动又使它的各种原料或材料显现出来。如制作皮鞋时,皮子、钉子、线等等就显现出来。不仅如此,在制作工件的活动中,与原料或材料有关的一切、与工具有关的一切,也都一齐显现出来。在上述例子中, 皮子来自家畜或自然中的兽类;钉子、锤子、钳子等来自钢铁、木料;钢铁来自矿石,矿石来自山;木料来自森林,等等。所有这一切,在制作皮鞋的活动中全都向制鞋者显现出来。可见,在某一具体的烦忙活动中,向主体显现的不仅是与这一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那些事物,还有许许多多这一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海德格尔强调,在活动中显现出来的自然事物,如上例中的山、森林等等,不是以其本来的面目向主体显现的,而是作为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东西显现的:山是矿山,森林是林场等等。至于作为自然的山、森林等等,对主体仍然深藏不露。

按照海德格尔的思想,人的一生中有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涉及到自在世界中许许多多的“物”,赋予了它们各种各样的意义,于是它们便作为形形色色有意义的事物显现出来,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人的有意义的世界。概而言之,世界的存在决定于人的活动。海德格尔的这种观点,与主张世界的存在决定于人的感觉、思想的传统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并无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