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形、声俱全

——《第一场雪》的特点

许传峰

《第一场雪》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雪前、雪中、雪后三个阶段的情况和自己由这场雪产生的联想。作者抓住了雪前、雪中、雪后的特征,运用很多表示颜色、形态、声音的词语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了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1. 色“美”。雪前,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雪中,地上一会儿白了;

    雪后,粉妆玉砌的世界;阳光下的雪末儿则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2. 形“真”。雪的形状,一会儿是“鹅毛般”,一会儿是“大片大片”,

    后来则变成了“银条儿”、“雪球儿”、“雪末儿”。

  3. 声“妙”。雪前,凛冽的寒风刮起来,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雪中,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偶尔咯吱一声响,

    人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欢乐的叫喊声。这些美妙的大自然的响声,交织成一种特有的神奇的音乐交响曲。

总之,作者通过色、形描绘了一幅瑞雪图,通过“声”演奏了一曲赞雪歌。全文景中见情,情融于景,深刻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