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儒尊长,堪称“纯儒”

不忽木有很高的汉文化素养,他谙熟古史,崇儒尊长,纲常观念浓厚, 是个完全汉化的“纯儒”。他幼年在东宫侍奉真金太子,师从王恂。王恂北征后,应燕真的请求,忽必烈将他送入国子学中,继师许衡。王、许皆为当时大儒,不忽木受业门下,自然深受影响,甚至在性格特征上,也像前辈大儒,沉稳而敏瞻。许衡曾把历代帝王名谥、统系、岁年编纂成书,教授学生, 不忽木都能牢记成诵。忽必烈考他时,他竟背诵得不漏一字。至元十三年

(1276)年,他与同舍生坚童、太答、秃鲁等上疏,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继述历代学校制度。要求设立国学,下列诸科,“使其教必本于人伦,明乎物理,为之讲解经传,授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本着儒家的纲常观念,他极力反对“奴告主”、“子证父”,认为这会坏风俗, 乱人伦,断不可行。对于老师,“其敬以素,犹子事父”。因此,许衡常常夸奖他,说他将来“必大用于世”,所以给他起名为“时用”,字为“用臣”。不忽木还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曾有乐府行于世。

① 海蓝伯、燕真,《元史》皆有目录而实无传。赵孟頫《松雪斋集》卷七《文贞康里公碑》及《元史·不忽木传》都说海蓝伯有十子,燕真为幼子,但苏天爵所编的《平章鲁国文贞公》及姚燧所撰不忽木神道碑都说,康里国质贵族子十人,燕真年最少,因此,这“十子”是否都是海蓝伯之子,殊难确定。

② 赵孟頫:《文贞康里公碑》,《松雪斋集》卷七。

① 苏氏所编《平章鲁国文贞公》引姚燧撰神道碑说,“公(不忽木,作者注)其元子”,元子即嫡长子, 而赵氏及《元史·不忽木传》都说不忽木为燕真次子,姑存之。

② 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