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省云南的卓著政绩

至元十一年七月,赡思丁抵达云南大理后,即开始了一系列施政措施。第一、创建云南行省。

当时的云南王为脱忽鲁。脱忽鲁以为赡思丁至必夺其权,乃“具甲兵以为备”。赡思丁采用尊重宗王、释其疑忌的办法妥善地解决了这一矛盾。他遣其子纳速剌丁先至王所,说明“天子以云南守者非人,致诸国背叛,故命臣来安集之,且戒以至境即加抚循,今未敢专,愿王遣一人来共议”。脱忽鲁遂派亲臣撒满、位哈乃去见赡思丁,受到隆重接待,并授两人为行省断事官,参以行省事务,从而打消了脱忽鲁的疑忌,“由是政令一听赛典赤所为”。赡思丁十分重视了解民情,调查社会存在的问题。“下车风动神行,询

父老诸生安国例民之要”①。“赛公初下车,接见无虚日,虽以一虚浆至,必笑而纳之,更厚其酬答。由是远近翕然俱来”②。他通过与民众接触了解到当时政出多门、主多役繁是造成人民痛苦的主要原因,因此迅速完善行省机构、统一号令是当务之急。行省建立后,他命信苴日(段实)为大理总督,收回段氏统辖万户以下官吏的权力,使之权力范围仅限于大理地区。十二年,他奏请忽必烈批准,由宣慰司兼行元帅府事,并听行省节制,使行省成为全省最高军政机关;又使宗王权力得到限制,使之行使对行省监督、建议及重大军事行动之指挥权。

在建置行省的同时,赡思丁对云南全省的地方政权进行了改革。至元十二年,他上奏忽必烈:“哈剌章、云南壤地均也,而州县皆以万户、千户主之,宜改置令长。”得到批准。于是改万户、千户、百户为路、府、州、县,

① 李京:《云南志略》云南总叙条。

① 赵子元:《赛平章德政碑》。《新纂云南通志》卷九二《金石考》。

② 张洪:《南夷书》。

路设总管,府设知府,州设知州,县设县户。云南全省“为路二十七,府二, 属府三,属州五十四,属县四十七,其余甸寨军民等府不在此数”(《元史·地理志四》)。从此,云南地区的行政建置与全国统一起来,置于元廷的直接控制之下,结束了南诏、大理五百余年的地方割据状态。

第二、正确处理与少数民族和邻邦的关系。

云南地方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他们叛服无常,历代统治者实际上都未能对他们实行有效统治。赡思丁采取了“力攻不如德降”①的政策,逐步平定了云南各地少数民族的反抗。

罗槃甸位于今红河一带,以元江为中心的阿棘诸部蛮曾参加过舍利畏领导的反蒙、段大起义,至元七年后诸部又筑城反抗。至元十三年,赡思丁率军亲征,师次罗槃城,诸蛮三日不降,诸将请攻之,赡思丁以为不可,遣使以理谕之,罗槃酋长虽表示降服但过了三日仍不降,诸将奋勇请兵,赡思丁又不可,有将卒违令进攻,赡思丁大怒,急令鸣金止之,召万户叱责之曰: “天子命我安抚云南,未尝命以杀戮也。无主将命而擅攻,于军法当诛。” 罗槃酋长闻之曰:“平章宽仁如此,吾拒命不祥。”乃举部出降。违令的将卒亦释而不诛。赡思丁的这一做法收到了积极的效果,“由是西南诸吏翕然款附”。如至元十三年,广南溪洞侬士贵及左江李维屏、右江岑从威等 2000

人归附;十五年,招降临安、白衣、和泥分地城寨 109 所,威楚、金齿、落落分地城寨军民 32200,秃老蛮、高州、筠连州等城寨 19 所;十六年,今贵州境内的八番、罗氏鬼国等归附,计洞寨 1626,户 101168。对于坚持武装反抗诸部,则发兵平定。

赡思丁十分注意团结和使用云南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刚到云南不久,有士吏数人怨恨赡思丁,便到京师诬告赡思丁“专僭数事”,被忽必烈识破, “即命械送赛典赤处治之”。既至,赡思丁不仅不予治罪,反而脱其械,委之以官,士吏皆叩头拜谢曰:“某有死罪,平章既生之而又官之,誓以死报。”上述罗槃甸土酋叛乱平定后,“夷酋每来见,例有所献纳,赛典赤悉分赐从官,或以给贫民,秋毫无所私;为酒食劳酋长,制衣冠袜履,易其卉服草履。酋皆感悦”。

云南行省的各级官吏中,云南当地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占有很大比重。大理国主后人更为优待。段实(信苴日)曾任大理路总管、大理蒙化等处宣抚使,后又任大理、威楚、金齿等处宣慰使、都元帅,云南行省参知政事等职。以后段氏子孙世袭大理总管,迄至明初,历 11 代。云南行省所设路、府、州、县,基本上因袭大理国时期各土酋的统治范围,各级官吏大都由本地土官、土酋充任。这些措施到明代就形成了完整的土司制度。

赡思丁还妥善处理了与邻邦的关系。兀良合台征服交趾(今越南北方) 后,交趾“叛服不常”,赡思丁遣使“谕以逆顺祸福”,并与交趾结为兄弟, 交趾王大喜,亲至云南,赡思丁至昆明城郊迎之,待以宾礼,“遂乞永为藩臣”。至元十六年赛典赤·赡思丁去世时,交趾王遣使者十二人来云南吊丧并为之致祭,祭文中有“生我育我,慈父慈母”等语,使者号泣震野。对于侵犯云南的邻邦则坚决打击。至元十四年,缅国蒲甘遣其将释多罗伯剽掠金齿(今云南德宏一带),赡思丁命万户忽都、总管段实出兵击退蒲甘军队, “自后蒲甘不敢犯金齿”。

① 赵子元:《赛本章德政碑》。

第三、恢复和发展云南社会生产。

赛典赤·赡思丁到云南前,农业生产不甚发达,“无秔稻桑麻”。为此, 赡思丁主要抓了屯田、水利和推广中原先进生产技术三件事。

至元十一年(1274)当他到达云南后不久,即命爱鲁“阅中庆版籍,得隐户万余,以四千户即其地屯田”。后来置民屯于威楚、大理、金齿、永昌、鹤庆、中庆、曲靖、澂江、仁德、临安、建昌、会川、德昌等地,仅中庆一地即有民屯八处。行省专设机构统辖,官贷种子耕牛,租赋约为原赋的五分之一,并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折合金银、马牛缴纳。军屯在赡思丁去世后也逐步开展。据《元史·兵志》记载,云南屯田达 67567 双又 1250 顷,其中民屯约占三分之二,军屯约占三分之一。

在兴修水利方面以治理滇池的工程最大、效益最为明显。滇池位于昆明城南,方圆五百余里,上流水源来自盘龙江、宝象河、海源河、银汁河、金汁河、马料河六河,由于大理国后期战乱失修,河道淤塞泛滥,淹没农田。赡思丁亲身对地区进行调查,制定治池方案。工程于至元十三年动工,历时三年完工。工程分上、下两段进行,上段对六河进行疏、蓄,下段对海口扩、导。滇池修浚成功后,为滇池地区的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元史·张立道传》)。

赡思丁十分重视对云南地区推广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他设义仓以贷优良种子,教民耕作方法;大理巡行劝农使张立道也教爨、僰等少数民族饲养蚕桑方法,使之收利十倍于过去,“云南之人由于益富庶。罗罗诸山蛮禀之,相率来降,收其地悉为郡县”(《元史·张立道传》)。

在这期间,云南的商业、手工业和交通事业也有了明显的发展。赡思丁采取“薄征税”、“兴市井”等措施,发展商业,并尊重云南使用■(即贝) 的旧俗,经朝廷批准,暂缓使用纸钞。定期的集市——亍子遍及城乡。手工业、采矿业发展甚快,马可波罗到昆明时,见到这座城市为商人和工匠杂居之地。元政府在云南开采金、银、铁、铜等矿,设云南造卖金箔规措所,专营金制品。云南遍设驿站,以中庆为中心,可通黔、川、缅甸、安南、乌蒙、金齿、蒲、骠等皆通驿道。

第四、传播封建文化,改变民间习俗。

为改变云南文化落后状况,赛典赤·赡思丁从传播中原封建文化着手, 做了大量工作。他首先于昆明、大理两地设儒学提举,于昆明五华山右建文庙,拨田五顷,以供祭祀,并于城外建社学。当时云南不少地方“俗无礼仪, 男女往往自相配偶,亲死则火之,不为丧祭”,赡思丁按中原习俗,“教之拜跪之节,婚姻行媒,死者为之棺奠祭”,又“严乡师约以风俗,正三纲, 明五伦”①。这些措施使云南的文化水平和民间习俗逐渐与内地趋向一致,中原的儒学文化、生活风尚在云南广为传播。

赡思丁是虔诚的穆斯林,在他治滇期间,伊斯兰教在云南也广为传播。云南昆明的南城清真寺、永宁清真寺就是赡思丁建立的。

至元十六年(1279)赛典赤·赡思丁病卒,“百姓巷哭”,下葬昆明北门。忽必烈“思赛典赤之功,诏云南省臣尽守赛典赤成规,不得辄改”。大德元年(1297)赠守仁佐运安远济美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咸阳王,谥忠惠。

① 《咸阳王抚滇功绩节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