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宋蒙三方争取的全真道首领

邱处机(1148—1227),字通密,道号长春子,世称长春真人。山东登州栖霞县人。幼年失母,父娶继室抚育之。聪敏强记,能日诵千余言,久而不忘。金大定六年(1166),十九岁弃家遁居昆嵛山石门峪学道。次年,闻重阳真人王喆在宁海州(今山东牟平)传道,创全真庵,道行甚高,即前往拜谒,礼之为师,遂被留庵中掌文翰。其名、字及道号皆王喆所命。王喆本京兆咸阳儒生,兼精武艺,家产丰厚,但文武两业均无成。正隆四年(1159), 自称遇异人面授口诀,不久弃家屏居终南刘蒋村修道。大定七年游山东,得到宁海州富者马钰的尊信,乃建庵授徒。其创立的道教新派,因主张三教合一,道、释、儒兼修,倡言“屏去幻妄,独全其真”,故名“全真”。大弟子有马钰(号丹阳子)、谭处端(号长真子)、刘处玄(号长生子)、邱处机(号长春子)、王处一(号玉阳子)、郝大通(号广宁子)及马钰妻孙不二(号清静散人)七人。后全真道门以祖师王喆(重阳)与马、谭、刘、邱、王、郝并称“七真”。

大定九年冬,马、谭、刘、邱四子从师至汴。十年初,王喆死于寓舍, 遗命马钰(丹阳)掌教,令邱处机师事之。四子遵师命同往王喆原修道处终南刘蒋村故庵(此处全真门人奉为“祖庭”)。十二年,赴汴奉灵柩归葬刘蒋村,为之守墓。十四年,四子分处,丹阳仍守祖庭,长真、长生往游汴洛传道,长春则西至磻溪(今宝鸡东南),凿洞以居,日丐一食,潜心修炼。二十年,移居陇州(今陕西千阳)龙门山娄景洞,率门徒数人继续苦修,自谓至此道业始成。从居磻溪以来,长春道誉渐著,秦陇士人颇有与之结交者。二十二年,丹阳归山东,以关中教门事付处机。二十六年,金陕西统军使夹谷清臣差官召他主持终南祖庭。此时全真道在陕右、河南北、山东诸地已拥有很多信徒,声名甚大。二十八年初,金世宗遣使者访求重阳门人,长春应召至中都,主持万春节醮事,敕建官庵居之。都下亲王、公主及官民等多有来问道者,金世宗也两次召见,问以养生之术及“天人精微之理”。八月, 辞还,途中在河南北各地传道数月,创立卫(今辉县)、孟、洛阳等处道观数所。次年春回到祖庭。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东还栖霞故里;门人先已于其祖宅建长春庵,后请于礼部,命名为太虚观。

全真道提倡“除情去欲,忍耻含垢”,“以柔弱为本”,不抗争,勤耕作,耐辛劳。这一套逆来顺受的哲学,很有利于统治者,因而受到赏识。但其势力发展很快,到处“什百为偶,甲乙授受、牢不可破”,形成宗教社团, 又引起统治者的疑忌。金章宗明昌初年,即以全真“惑众乱民”下令禁罢。明昌六年,又“沙汰道流”,连终南祖庵也被没官。到承安二年(1197), 经长春倾资纳粟,金廷才许登、莱、陕右重立道观九所,并赐额。全真道经过这些年的挫折后,“稍微而更炽”,道门复兴,长春起了很大作用。泰和三年(1203)刘处玄(长生子)死后,邱处机成为最有威望的掌教首领。他

① 本传主要依据《长春真人西游记》、尹志平《北游语录》、史志经《玄风庆会图说》卷一《龙门全真》等著作。

与金统治者结合起来,“达官贵人敬事者日益多”,定海军(莱州)节度使刘师鲁、邹谷皆与为友。大安三年(1211),他再次奉召赴都,后因蒙古攻金而未成行。次年,山东红袄军起义,两年中发展到数十万人,夺取许多州县。贞祐二年(1214),金宣宗向蒙古求和后,即派仆散安贞率军镇压起义, 时登州、宁海都在起义军手里,仆散安贞请长春出面“抚谕”,长春果然用说教平息了起义,因而得到金朝的封号。

金宣宗迁都汴京后,先已遭受蒙古军攻掠过的黄河以北地区,更陷入蒙、金及各地土豪武装的争夺攻战之中,战祸使人民处于极度困苦境地,希望从宗教得到庇护以免兵燹之苦。在这种背景下,全真道徒众大为增加,成为北方最有社会影响力的宗教派别,金、南宋和蒙古三方也都想争取它。贞祐四年,长春居登州长春观,金宣宗命东平监军王庭玉来请,公主亦差官来请, 皆辞不赴。兴定二年(1218),移居莱州昊天观。这一年,山东红袄军首领李全、益都金元帅张林等归附南宋。兴定三年八月,南宋命彭义斌、李全邀请长春南行,众人以为南方重道,他会接受邀请,却也被推却。他说:“我之行止天也,非若辈所及知。当有留不住时去也。”所谓“天”,其实就是时势。此时金朝已衰弱不足依倚,南宋比金更弱,新兴的蒙古则势力强盛, 非金、宋所能抗衡。待机选择新的依托,是长春审时度势、深思熟虑的结果。时机果然来到了。这年五月,成吉思汗西征途中,侍臣刘仲禄荐举长春“有保养长生之术”,侍臣耶律楚材从三教“皆有益于世”、能帮助大汗“安天下”的角度也加以赞成。于是成吉思汗遣刘仲禄与蒙古 20 人传旨邀请长春面见。仲禄等经半年跋涉,先到潍州访得其门人尹志平同行劝驾,十二月抵莱州。尹谓长春:“道其将行,开化度人,此其时矣。”此言正合其意,遂决意应召北行。时年已七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