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刘福通

刘福通,颍州(今安徽阜阳)人。元末北方红巾军领导人。

元朝末年,由于权臣专权,官贪吏污,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北方白莲教主韩山童以宣传白莲教的方式广收门徒,刘福通与罗文素、盛文郁、杜遵道、王显忠、韩咬儿等成为韩山童最早的一批信徒。他们鼓吹“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号召信徒,等待时机,推翻元朝统治。

至正四年(1344)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水深达二丈许,白茅堤、金堤先后北决,沿河郡邑均遭水灾,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苦难。“至正四年,河南北大饥,明年又疫,民之死者半。⋯⋯民罹此大困, 田莱尽荒,蒿藜没人,狐兔之迹满道”。由于河水溢入会通运河,延袤济南、河间,威胁两漕盐场,直接影响到元廷国库收入,右丞相脱脱决定采纳贾鲁的治河方案,开凿自黄陵岗南至白茅、黄固、哈只口,西至阳青村,共 280 里新河道,然后塞南行之旧河道,使黄河由新凿之河道至哈只口进入故道, 东去徐州,合淮河入海。

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元顺帝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 发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今河北大名南)等 13 路 15 万民工及庐州(今

安徽合肥)等 18 翼两万军队,开始治河。韩山童、刘福通等抓住这一时机, 发动农民起义。

五月初,韩山童与刘福通、杜遵道等,聚众三千人于颍州颍上,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准备起义。刘福通等宣称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刘福通自称南宋将刘光世后代,当辅之。正当起义即将举行之时,县官派兵前来镇压,山童被捕牺牲,其妻杨氏、子林儿逃奔武安(武安山,今江苏徐州境)。刘福通率众冲出重围,于五月初三日攻占颍州,大起义正式爆发。由于起义军头裹红巾为标志,故称红巾军,或称红军;起义军多为白莲教徒。烧香拜佛,故又称香军。

刘福通攻占颍州后,犹如平地春雷,震撼中原大地。“是时天下承平已久,法度宽纵,人物贫富不均,多乐从乱。曾不旬月,从之者殆数万人”(《草木子》卷三上《克谨篇》)。元廷亦为之震惊,急命监戍治河民工的同知枢密院事赫厮、秃赤领阿速军六千并各支汉军进讨刘福通军。赫厮、赤秃与河南行省徐左丞三人但以酒色为务,属下军士但以剽掠为务,赫厮望见红中军人多势众,扬鞭大呼“阿卜!阿卜!”(蒙古语“走”之意)回头就跑,元军不战自溃,来自高加索北麓的阿速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病死者过半。后来徐左丞被朝廷诛杀,赫厮战死于上蔡。六月,刘福通乘胜占据朱皋(今河南固始北),攻破罗山、真阳、确山,进攻舞阳、叶县等地。九月,刘福通攻克汝宁府(今属河南)、息州、光州(今河南潢州),众至十万。

刘福通起兵仅四五个月,击溃了元廷派遣的赫厮、秃赤大军,摧垮了一批地方统治机构,占领了中原大片城镇,元廷深感这是“心腹大患”。是年九月,元顺帝以右丞相脱脱之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为知枢密院事,与卫王宽彻哥率诸卫军十余万人前往镇压。十月,加派知枢密院事老章增援也先帖木儿。十二月,元军攻陷上蔡,起义军最早的领导人之一韩咬儿被俘,押送京师处死。江浙平章教化、济宁路总管董抟霄也攻陷安丰(今安徽寿县)。十二年正月,刘福通将韩兀奴罕摆脱敌人围剿,挺进河之北,进攻东明。二月,克滑、浚二州,进克开州(今河南濮阳),出现了“红衣遍野,呼声动地”(《万历濮州志》卷六)的壮观场面。未几,为元军所败,韩兀奴罕被擒。三月,元河南行省平章太不花攻陷汝宁,元知行枢密院事巩卜班率数万侍卫汉军、爱马鞑靼军屯驻汝宁沙河岸,他们“日夜沈溺酒色,醉卧不醒”,

刘福通乘其不备,偷袭元营,巩卜班战死,元军退至项城。元廷命也先帖木儿为总兵,率精兵 30 万,“金银物帛车数千辆,河南北供亿万计,前后兵出之盛无如此者”(《庚申外史》卷上)。也先帖木儿驻军沙河。某夜,军中夜惊,也先帖木儿尽弃军资器械、粮草、车辆,仅收散兵数万人逃奔开封, 受到指责,遂驻军朱仙镇。元廷命蛮子平章代之,也先帖木儿径归京师,仍为御史大夫。

北方红巾军首义成功并抗击元军的围剿,为全国各地不满元朝统治的广大劳苦大众树立了榜样,也鼓舞着他们拿起武器投入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徐州芝麻李,蕲黄徐寿辉,湘汉布王三、孟海马,濠州郭子兴等纷纷起义响应,声势浩大的元末农民大起义全面展开。

至正十一年八月,萧县人李二(因家有芝麻一仓,饥荒时赈济饥民,故称芝麻李)与社长赵君用(一作赵均用)、樵夫老彭及其子彭早住等亦以“烧香聚众”,一举攻占徐州。未几,占领徐州近县及宿州、五河、睢宁、虹县、丰、沛、灵璧、安丰、泗县等地,众至十万。

同年十一月,王权(又称布王三)、张椿等攻占邓州(今河南邓县)、南阳,称“北琐红军”,旋又占领唐(今河南唐河)、嵩(今河南嵩县)、汝(今河南临汝)、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等地。翌年正月,孟海马等攻占襄阳,称“南琐红军”,旋克房(今湖北房县)、归(今湖北秭归南)、均

(今湖北均县西北)、峡(今湖北宜昌)、荆门等州。

至正十二年二月,定远富豪郭子兴与农民出身的孙德崖、俞某、鲁某、潘某四人起兵,占领濠州,郭子兴等称元帅,亦以红巾为号。

上述各支起义军,起初均各自为战,并未有相互的统属关系。徐州、濠州显然是韩山童传教的活动范围,芝麻李、郭子兴等有可能共尊韩山童为教主,至正十五年(1355)刘福通建立宋政权后,这两支起义军统归宋政权领导,因此可以纳入北方红巾军系统。江淮及其以南地区,彭莹玉为白莲教主, 其徒邹普胜与徐寿辉发动蕲黄起义,建立天完政权,统庐州、巢湖等地起义军,为南方红巾军系统。布王三、孟海马的南北琐红军没有材料可以证明他们与南北方红巾军有什么联系。

脱脱在屡次出兵镇压刘福通起义军失利的情况下,采取攻其两翼——徐州起义军和南阳襄湘起义军的战略,以达到孤立刘福通部的企图。

至正十二年八月,脱脱亲自督制诸处军马,出师徐州。九月,徐州城破, 元军大肆屠城,芝麻李被捕杀,赵君用、彭早住等率余众逃奔濠州。脱脱命贾鲁攻濠州。次年五月,贾鲁病死后元军才撤围。彭早住称鲁淮王,赵君用称永义王,权在郭子兴之上。十四年,彭、赵取盱眙、泗州,旋二王火并, 彭早住死,赵君用据淮安。濠州方面郭子兴与诸将不和,其部将朱元璋南略滁阳,另图发展。

自至正十二年闰三月起,元廷先后派四川行省平章咬住、四川行省参政答失八都鲁,诸王亦怜真班、爱因班,参知政事也先帖木儿陕西行省平章月鲁帖木儿,豫王阿剌忒纳失里,知枢密院事老章等分路围剿南北琐红军。五月,答失八都鲁攻陷襄阳,布王三被俘,北琐红军被镇压。十四年正月,答失八都鲁攻陷峡州,南琐红军亦被镇压。

刘福通部红巾军自击溃也先帖木儿后,虽未遭遇元军主力,但其两翼有元军围剿其他红巾军,而其占领区内崛起了两支地主武装。沈丘(今安徽临泉西北)畏兀儿人察罕帖木儿与罗山县典官李思齐各结集“义兵”,合兵袭

破罗山,元廷分别授为汝宁府达鲁花赤和汝宁知府,渐拥兵至万人,屯驻沈丘,屡败刘福通部红巾军,因而牵制了刘福通部的进一步发展。

至正十四年(1354)九月,元廷因张士诚占领高邮(今属江苏),阻塞漕运,再命脱脱出师征高邮。脱脱总制诸王各爱马、诸省各翼军马,董督总兵、领兵大小官将,号称百万。十一月,军抵高邮,士诚大败,退入城中不出。元军分兵破六合、盐城、兴化等地,高邮城中日议投降事。这时在京师的中书右丞哈麻乘机奏劾脱脱和也先帖木儿罪行,顺帝下诏削脱脱兵权,安置淮安路。诏书到达军营,“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元军竟不战自溃。高邮战役是元末农民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元军丧失了优势,再也无力纠集如此众多的力量来镇压起义军,只能主要依靠地主武装来维持元朝的统治。

刘福通利用战场上形势的急遽变化,于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迎韩山童之子林儿于砀山夹河,在亳州(今属安徽)正式建立宋政权,改元龙凤, 立林儿为帝,号“小明王”。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任平章,福通弟刘六任知枢密院事,尊山童妻杨氏为太后。未几,因壮遵道擅权, 刘福通命甲士挝杀之。杜遵道原为一名书生,因建言“开武举,以收天下智谋勇力之士”,被知院马札儿台补为掾史,“既而知不能行其业,遂弃去”

(《庚申外史》卷上),追随韩山童发动农民起义。据说杜遵道与杨氏有染, “自是专权怙势,人皆嫉之”(《垄起杂事》),以致被杀。此后,刘福通自任丞相,加封太保,成为宋政权的实际领导人、北方红巾军的总指挥。在往后长期的斗争中,展示了他的军事和政治才能。

宋政权建立后,元军把进攻矛头又集中到中原来。这年六月,河南行省平章答失八都鲁率原属太不花的诸王藩将兵马,进攻许州长葛,为刘福通击败,答失八都鲁退至中牟,红巾军劫其营,夺其辎重,俘获其子孛罗帖木儿。但红巾军又遭元将刘哈剌不花袭击,孛罗帖木儿被夺走。刘福通命其将赵明达取嵩、汝、洛阳,北渡孟津至怀庆路(今河南沁阳),河之北大为震动。元廷不得不自豫南调察罕帖木儿来应战,赵明达战败。十二月,答失八都鲁进攻太康,进围亳州。刘福通将小明王移置安丰,次年三月,自领兵与答失八都鲁军激战于太康、亳州,击退敌军,亳州得安。

刘福通在率领红巾军与敌人搏斗的同时,十分注意利用宋政权的名义, 把北方各支农民起义军纳入宋政权统辖之下,并建立地方政权。至正十六年二月,朱元璋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七月,宋政权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江南等处行枢密院,任命朱元璋为行省平章;同年十月,赵君用取淮安,乃设淮安等处行中书省,任命赵为行省平章。以后,为了节制各路红巾军,在那些占领一地而又较为巩固的地区,继续设置行省机构。

为了分散元军对宋政权都城亳州的压力,扩大战果,从至正十六年九月开始,刘福通派遣军队分路出击,到至正十七年(1357)夏,形成三路北伐的壮观局面,而刘福通自率大军攻克汴梁,北方红巾军进入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