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喜爱进行一种名为“叼羊”的集体马上游戏,其中塔吉克族的叼羊最为精彩。塔吉克族大凡办婚事或者喜庆节日,都要进行叼羊竞赛。叼羊是骑着马进行的,这对于世代生活在高原上的塔吉克人来说,无疑是一场骑术、马力和意志的较量。

参加叼羊的骑手,前一天晚上不能喂马,因为马吃得太饱了,次日便跑不动。比赛那天早上,主办者要宰杀一头山羊,切下羊头,从颈脖处掏出内脏,并灌水洗净,然后砍掉四只碲子,还要将羊的脊骨敲断。这只经过处理的山羊,就是骑手们将要争夺的对象。叼羊在一大片戈壁滩上进行。参加者骑着骏马腰系彩巾,英姿勃勃地等候在场内。开始时主办者将山羊扔在地上, 顿时,骑手们策马前拥,要身不离鞍地俯身从地上拣起山羊。拾起者口里喊着“噢”、“啾”拼命地四处奔跑。其他人则紧追不舍,力图从其手中把羊夺过来。持羊者一面要快马加鞭,另一面要设法保护好山羊,他们一般都是将山羊压在右腿底下的马鞍处。追赶者奔过来使劲地去抓羊腿。有时,几匹马并行急驰,骑手们在马上你拉我扯,难分难解,争夺十分激烈。当持羊者跑累了时,他或者把山羊交给同伴,或者干脆扔在地上。如果山羊扔在地上, 几匹、十几匹马甚至数十匹马立即都飞奔过来,众骑手都想去叼。人多马众, 拥挤不堪,只有那些骑术高明、力大过人的叼羊能手才有本事把羊叼走。整个比赛过程中,场地上尘土飞扬,马蹄得得作响,高潮迭起,扣人心弦。而且,叼羊比赛用手鼓、鹰笛伴奏,更富有欢乐、活泼的气氛。当骑手把山羊叼到马上的时候,就奏起“托木拜克”曲调;当驮着山羊来回绕行时,则奏“维勒瓦来柯克”曲调。在马群密集、争夺激烈对,奏的又是“君去格尔” 曲调。有节奏的音乐,激励着骑手,使叼羊场面十分壮观。

比赛快结束时,主办者在相距 300 米的两端各挖一个直径 2 米左右的浅坑,或用石块堆一个圆圈,各设裁判一人。谁能将山羊扔在其中一个坑,即为胜者。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坑周围挤满了骑手,谁都想扔进去。按规定, 一端只能扔一次,这次未扔进去,必须到另一端去扔才有效。主办者事先准备好大小不等的几种奖品,整个比赛以能夺得那件大奖而告结束。

阿富汗乌孜别克、塔吉克、土库曼人一般在回历新年(公历 3 月 21 日) 之前和秋收之后举行叼羊活动。平时进行比赛练习,秋收后举行全国性的正

式比赛,谁出钱,谁提供奖品,谁就有资格举办比赛。比赛时分成两队,过去人数不限,每队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其中有不少人是以参加比赛为名,好进到场内去观看,有的是为了练习、学习比赛的经验, 现在规定每队 5 至 15 人,规定场地 300 米 ×350 米,两头各有营门一个, 类似足球门。

说是叼羊,其实是叼小牛。砍掉头的小牛放在场地中央的圆圈内。每场比赛分前半场和后半场,中间休息 10 分钟,全场时间 1 小时。比赛开始时, 裁判鸣枪,参加者身骑骏马,挥着彩色的马鞭,拼命冲向场地的中央去抢牛。一霎那间,只见黄沙滚滚嘶声四起,观众都鸦雀无声,静观场内变化。等到胜利者把牛抢到,放在自己的马鞍上,用自己的腿夹住牛,嘴含马鞭,把牛带出营外时,观众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有时几个人同时抢到牛,把牛撕成好几块,裁判就根据每人所持块头的大小来判断优胜者。

这种比赛表面上看来似乎很危险,但实际上很少出事故。比赛参加者及其所乘马匹,都是经过了好几年的严格训练的,相互配合得很好,而且马也非常聪明,即使有人不慎摔倒在地上,也不会被踩。比赛规则也规定如果有人故意用马鞭打人或企图把对手推下马,就会被驱逐出去,不准参加比赛, 而且不得由另外的人代替。比赛中即使万一有人意外受伤,不仅本人感到光荣,而且全族都感到骄傲,认为这是男子汉勇敢的表现。

叼羊运动能够锻炼和培养人们机智勇敢和集体主义精神,运动员一般要有良好的骑术和臂力,抢到羊(牛)后,必须迅速地将其拖起来,向目的地进攻。骑术上的动作更为复杂,例如,马旋风般地急剧转弯,冲锋陷阵般地阻击和卧身抢羊(牛)等动作,不但难度大,而且十分惊险,叼羊运动员如果没有足够的体力和良好的骑术,在比赛中就会支持不住;不慎时还可能人仰马翻,摔得头破血流,取胜的希望也就很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