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智还斗勇——各国斗牛之比较中国式斗牛

中国式斗牛之起源

中国式斗牛具有悠久的历史。关于其起源,有传说古时人们为了庆祝获得丰收,将象征丰收的牛作为求神、酬神的祭品。在祭祀活动中为了讨神喜欢,人与牛、牛与牛之间往往要表演各种各样的动作,这种讨神喜欢而表演的动作便是斗牛活动的起源。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斗牛起源于李冰斗蛟的传说:“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漂垫相望,冰乃入水戮蛟。己为牛形,江神龙跃,冰不胜。及出,选卒之勇者数百,持强弓大箭,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辨,汝当杀其无记者。’逐吼呼而入,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稍定,有二牛斗于上。公练甚长白,武士乃齐射其神,遂毙。从此,蜀人不复为水所漓。⋯⋯故春冬设有斗牛之戏。” 之外,还有认为斗牛起源于农耕之余,在放牛活动过程中,人们模仿牛与牛之间打架,而产生的人与牛之间的嬉戏,这就是中国式斗牛的起源。

关于中国式斗牛的起源,目前虽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但可以肯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中国式斗牛,只有到人类智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们意识到其具有一定的娱乐或健身作用,人们有一定的空余时间去参与或观赏时,才有可能使这项体育娱乐活动产生出来。

中国式斗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习俗、宗教活动、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等来自社会和自然的诸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的产生也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早在“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的上古时期,“人民少而禽兽众”。在那样的环境里, 野兽成群出没,人类在和大自然斗争中与各种野生动物打交道的机率十分频繁,人们为了生存势必要和野兽进行搏斗。在中国云南沧源岩画中,就画有一些先民与兽正在追逐相斗的情景。这种源于求生的人与野兽之间的搏斗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影响下,当人们意识到体育、娱乐活动有其自身的必要性时,也就逐渐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作为体育、娱乐的斗兽活动。如斗虎、斗蛇、斗鸡等等。《尚书·舜典》与《益稷》中就记载了早在公元前二十世纪时,帝尧手下的一位名叫“夔” 的掌管音乐的官,能奏起石制的乐器,指挥“百兽舞”。《战国策·齐策一》在描写齐国都城的繁华景象时载:“临淄之中七万户,⋯⋯其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踘者。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斗牛活动就同各种斗兽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一样,伴随着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而得到其自身的产生与发展。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战国时期已出现了人与牛斗的活动,现存的战国铜壶纹饰中还刻画了一些单人或双人持刀斗牛的图案。战国之后,人与牛斗的中国式斗牛风气经久不衰。在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中也屡见不鲜。如,汉朝南阳画像石中有不少有关斗牛的画像;[唐]高彦林《唐阙史》卷下、[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宋]吴自牧《梦梁录》等各代文献中均有斗牛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