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英式足球不同的是,在美国流行的美式足球,既可脚踢,也可手抱, 更可以推、拉、扯人,碰撞更是家常便饭;运动员所穿服装,也不是短裤、背心,而是特制的防护装,有头盔、肩甲、胸甲和面罩等。这就是人们俗称的“橄榄球”——国际上通称“拉各比”,因其球体形似橄榄球,中国译名统称“橄榄球”。

橄榄球运动在美国最为流行,但却起源于英国。1823 年,在英格兰小城拉各比,一个名叫维廉·韦布·埃利斯的学生,在足球比赛中违反规则,用手抱起足球往前跑,其他人也就打破常规,用手抢了起来。这个偶然的动作就演变成了如今的橄榄球比赛。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称这种运动为拉各比足球,后来,国际上通用“拉各比”,已逐渐取消了“足球”一词。

橄榄球比赛在一个长 120 码、宽 53.3 码的长方形场地内进行。球场两端端线的正中各有一个球门,另外还各有一个宽 53.3 码,长 10 码的得分区。

比赛分四节,每节 15 分钟。双方各出 11 人,其中前锋 7 人,后卫 4 人。运动员可以带球跑,并互相抱住摔倒对手,以把球攻入对方球门为胜。攻方队员如将球带至对方得分区“触地”,可得 6 分。再踢定位球,如球越过球门

横木,得 1 分。其他情况射门得 3 分。守方队员可用身体接触阻止对方带球进入自己的得分区。比赛的开球是采用前锋队员站成一排的并列式开球,如攻方 4 次开球未能前进 4 码,则改由守方开球。

每年 9 月份,橄榄球联赛拉开了战幕,美国人便进入最狂热的季节。上千名运动员奔进绿茵茵的球场,开始激烈的拼搏,他们戴上头盔、面具,肩披护甲,俨然一副二十世纪角斗士的形象,令人心醉神迷。由于橄榄球运动极富于侵犯性,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时因为冲撞过猛造成重伤,导致终身残废。联赛期间,比赛受伤的队员常常把当地医院的床位占据一半。但是热情而富于冒险精神的美国人,十分热衷于欣赏和参与这种危险的比赛。每到赛季, 美国几家大的电视广播公司就对联赛进行实况转播。而且聘请专家作现场评论。销量较大的《体育画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也用较多的篇幅报道联赛的情况。

在秋天,橄榄球比赛是美国大、中学校里最流行的运动项目。大学常常以提供奖学金和免费膳宿的办法鼓励著名的高中橄榄球运动员入校。美国所有较大的城市几乎都有职业橄榄球队,其运动员大多数是原来的大学橄榄球运动员,大学橄榄球比赛一般在星期六下午,而职业橄榄球比赛则常在星期日下午或晚上。

重大的橄榄球比赛常常在盛大的典礼中举行,除举行隆重的赛前仪式外,还有受过训练的、穿着统一制服的啦啦队在比赛的半场间隙为自己一方的球队欢呼加油。对于球迷们来说,坐在体育场里一边喝着可口可乐,吃着爆玉米,一边观看橄榄球比赛,真是一件既惬意又刺激的事情。每当比赛到了关键时刻,看台上鼓号齐鸣,观众大呼小叫,呐喊助威。场边的啦啦队小姐们手持用彩色塑料条扎制成的穗球,有节奏地上下挥动。指挥员更是手舞足蹈,上窜下跳,其运动量不亚于场内的队员。

目前橄榄球运动主要流行于美国和加拿大,除 11 人制以外,还有 9 人制、

6 人制、5 人制橄榄球赛。

在古老的中国,还有一种民族体育活动,十分近似于美国的橄榄球运动, 这就是抢花炮活动,我们称其为“中国的橄榄球”。

抢花炮最初流行于侗族、壮族和仫佬族中,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据广

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民国志》卷二“赛会娱乐篇”记载:“花炮会,六甲人, 僮人皆盛行,而全县率参加,⋯⋯于集会地点演剧舞狮及各种游艺助兴,届时男女咸集。其竞赛以冲天铁炮内装铁环,若实弹然。燃炮后,铁炮直冲霄汉,观众闻炮声,即以铁环为目标蜂拥争取,以夺得铁环者按头、二、三炮依次领奖,其友族皆簇拥庆贺,欢声若雷。”

按照民间传统,每次抢花炮活动,只燃放三炮,抢得头炮者,象征人财兴旺;抢得二炮者,象征五谷丰登;抢得三炮者,象征万事吉祥如意。

传统的抢花炮,不限队数人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无一定界限,满山遍野皆为活动范围,这就需要抢花炮者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一旦花炮分清得主,顿时唢呐声、欢呼声、鞭炮声响成一片,胜利者成为人们心中的幸运者。

花炮为铁制圆环,直径约 5cm,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置于送炮器上。送炮器即铁铳,内装火药,燃放后即把花炮轰上天空,待落下时参加者奋力夺取。广西南宁、百色两地传统的送炮器,外观为六角形,六边饰有图案花纹, 共分三层,底为稍大的六角柱,柱角镶上桂花边;中间一层细腰,镶有各类形态的小人像;上层为喇叭状开口。

1986 年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抢花炮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为了推广普及抢花炮活动,也为了使其适应比赛,有关部门和民族体育工作者对抢花炮作了一些改革,规定了比赛时间和场地范围以及每场参赛队数和上场人数,还增设了炮台区;同时,不受炮数限制,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抢得花炮数的多少分胜负。抢花炮以点炮员点响炮时开始,无论何方抢得花炮,可用传递、掩护、奔跑、假动作等方法战术将花炮攻进炮台区花篮, 进一炮得 1 分。

抢花炮的比赛与橄榄球的比赛有同工异曲之妙,其激烈程度不亚于风靡欧美的橄榄球。运动员在争夺花炮时,可使用挤、钻、拦以及各种假动作, 还允许采取抢、拉、倒地等对抗动作拦截对方,有趣的是,由于花炮体积小, 握在掌中不易被发觉,在混乱之中就更难判断花炮在谁手中了。因此,进攻队往往采用假动作掩护队员突围。队员们有时聚拢叠握手掌,有时散开东奔西突,有时又单兵直捣敌阵。防守队则往往采取一人盯一人的战术,迅速接近对方,设法缠住,并强行搜索。进攻者则拼力反抗,即使是“空手”,也装出花炮在握的姿态,以掩护真正的持炮者进攻得分。比赛过程中,双方队员狂跑、抢夺、扑倒、拉拽、争拼,奋不顾身。当双方拼抢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时,场上出现了集体对峙的场面:攻方队员聚集在一起、力争向前推进; 而守方队员则筑起人墙,尽力阻拦;双方扭撕在一起,忽而拉扯到东,忽而拉扯到西;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向后,此时的观众群情激奋,呐喊助威。

抢花炮场地长 60m,宽 50m,场地中心画一点为放炮点,以放炮点为圆心, 画一个发炮圈。在场地短边界线(即端线)中点以外紧连端线画一个长 6m、宽 4m 的长方形区域为炮台,炮台内设一花篮,场地四角和炮台区与端线连接点各插一小红旗。花炮为铁圈或用其他金属材料制成,外用红布缠绕,重 40 至 50 克。送炮器可用旧制铁铣,火药适量,以能将花炮发送上 20m 高度为宜。比赛分为两队,每队场上队员 10 人。比赛每场 40 分钟,分上、下两个半场。一般采用单循环赛和单淘汰赛。为了使竞赛规范化,还规定了判罚犯规、违例、暂停等。

由于抢花炮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受到了越来

越多有识之士的重视和更多群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