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国式斗牛之形式

关于中国式斗牛的形式,从中国出土文物提供的线索看,战国时期的斗牛主要是单人或双人的手持刀与牛进行较量。汉代,一方面继承了战国时期斗牛的风俗与习惯,一人斗一牛,两人斗一牛的形式同于战国时期的斗牛活动。资料显示,大力士赤上身,单手将牛的后肢提起,牛两前肢着地,侧首卷尾挣扎,另一力士扬掌握剑于牛前,作逼视状。另一方面又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人既斗牛又斗另外兽和带假面具来斗牛等一些新的方式。譬如, 南阳汉代画像石中的象人举手跨步,勇斗一披毛独角,曲颈疾首猛抵的犀牛; 象人赤裸上体,作下蹲状,力斗一牛,牛惊恐回视,狂奔而逃;以及一人刚斗败一兽后,又迎斗奋力角抵的怒牛的这种既斗牛又斗其它兽的斗牛活动等。

这种人与牛斗的中国式斗牛活动,数千年来虽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人民生活方式、生产形式及民族习俗的变化和发展,在活动形式、活动规模等方面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和发展。但数千年后的今日,在中华大地上流传着、盛行着的斗牛活动,仍然是古代斗牛活动的延续,是在继承古代斗牛活动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娱乐活动。目前在所开展的中国式斗牛的形式,除给牛身披红戴花,梳妆打扮外,斗牛者只穿民族或运动服装,而不戴假面具,一人斗一牛。斗牛时,斗牛者先走到牛的前面,用双手分别抓住牛的两角为预备势,也有的在抓住牛角后用头顶住牛的天灵盖等为预备势,接着斗牛者做一些假动作和牛玩耍一阵,这主要是激发观众的兴趣和寻找进攻的机会,然后斗牛者开始与牛较劲,用劲硬把牛头向一侧拧,再用一手握住牛角,另一手握下颌,继续向一侧拧,直至牛失去重心摔倒在地上;也有的用劲将牛首拧向一侧后,再用脚别住牛腿把牛翻倒在地。这种主要依靠斗牛者的力量和技巧把牛摔倒在地的中国式斗牛在不少地区也称其为掼牛。它在中国的甘肃、宁夏、河北、浙江、广西、云南等回族、壮族及汉族居住的一些省份较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