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痛欢笑鞭击赛

离印度尼西亚英雄城市泗水以南的 100 公里的地方,有个叫布窝克多的集镇,这里的人民有这样的传统习惯,每到爪哇历虾月时,都要举行鞭击比赛。到时候,附近村庄的农民照例穿着节日盛装,扶老携幼前来观看,许多外地人也长途跋涉前来看热闹。做生意的更不肯错过机会,摆起摊子贩卖咖啡茶、冰水、香炒花生、油炸香蕉、菠萝、菠萝蜜等食品,把一个集镇一时变得人山人海,格外热闹。

“鞭击”在爪哇语中称为“克地曼”,是挨打的意思,这是一种由两个人用特制的鞭子对打的娱乐活动。比赛一开始,竞赛者在印度尼西亚特有的打击器“加美兰”的伴奏下,光着膀子,跳着舞步,进入赛场。这时,一位长者便向他们训话,并递给每人一支特制的鞭子。这种鞭子长约 125 厘米, 柄部刚刚够人握紧,鞭梢则有食指那么粗。

比赛开始以后,先由防守者用两手抓着鞭子的两端,肩膀上下摇摆,诱敌抽打,进攻者则伸出左手抓住对方的围腰巾,右手紧握着鞭子,不时往左右放空鞭,虚张声势,打掉对方的锐气,以便乘虚进攻。而防守者则百般躲闪和抵御,不让鞭子打到自己身上。等到进攻者抽打了十下(打着对方的身体或鞭子算一下),双方就交换角色,防守者变为进攻者,继续比赛下去。经验丰富的人能够把鞭子一抽,连声发出“哒、哒、哒、哒”四声,同“加美兰”的伴奏声构成了美妙的乐章。

这些比赛的参加者,通常是身强力壮、机智勇敢的人,比赛时只许向胸部和背部抽打,颈部以上和肚子以下部位一概严禁鞭打,谁要是失手或故意犯规,观众就会毫不留情的对他进行警告或把他赶出会场。

据传说,这种鞭击活动和布窝克多人民古代善于饲养水牛有很密切的关系,是养牛人在劳动中互相用鞭子抽打玩耍而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