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山棋

打山其是侗族民间普遍喜爱的棋。它的棋盘由中心相同而大小不同的三

个正方形及各正方形对应角顶点的连线和对应边中点的连线所构成。这些连线与居中正方形的角、边相交而不穿过其中,同时,每条连线和正方形各边都各有三个交点,有如一个特殊写法的“山”字,故名曰:“打山棋”。下棋时,由二人对奕,每方有棋子约十五颗,各自的颜色和标志不同。对奕的方法和规则是:第一步,布阵。双方依次把各自的棋子摆在所选定的棋盘的交点上,甲方摆一子,乙方随后也摆一子。每盘棋双方各摆棋子十二颗。每颗棋子摆在什么位置?一般要根据各自的战略战术来选择。在布阵过程中, 任何一方若能在同一线段的三个交点各摆上自己的一颗棋子,就叫做“打一山”。这时,他有权用己方的一颗棋子把对方任何位置上的一颗棋子压住, 表示已把对方这颗棋子“吃掉”。对方被压住的棋子则丧失了战斗力。棋手的棋艺如何,首先就看他在布阵的过程中能否将己方棋子相连成“山”,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又尽量不使己方棋子被对方吃掉。

第二步为走棋。每一方的十二颗棋子摆完后,则开始下棋。开棋之前, 先把压方和被压方的棋子从棋盘上同时取走,然后由布阵时后摆棋子的一方先走棋。棋子的走法是,走棋的一方可将己方的一颗棋子移向相邻的空白交点,叫做“走一步”;如走动的棋子能与己方的另两颗棋子连成一“山”, 也叫“打一山”。这时,“打山”的一方把棋盘上对方的任何一颗棋子取走。究竟吃掉或取走对方哪一颗棋子?则须根据对奕过程中的战局决定,一般是选择对方走棋时最可能构成“打山”局面的棋子。

决定打山棋胜负的情况有三种:一是用打山的办法把对方的棋子吃完为取胜,棋子被吃完的一方为失败;二是走动自己的棋子阻塞对方棋路,使对方棋子不能走动为取胜,棋子不能走动的一方为失败;三是在布阵过程中, 先摆子的一方设法占据有利地位,自己不打山,也不让对方打山,使对方开棋时无法走动为取胜,后摆子先开棋而又无法走动的一方为失败。若开棋后, 双方虽有棋子可以走动,但双方都不能构成打山的局面,彼此都吃不掉对方棋子时称为和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