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远涉重洋寻正道

找党

江轮驶出三峡,经汉口、九江、南京到达上海。

朱德避开繁华都市的喧嚣,住进了一家法国人开办的医院。他凭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经历了数日的痛苦煎熬之后,终于摆脱了鸦片给他带来的苦痛。当他精神焕发地走出医院大门的时刻,他感到如释重负,异常的轻松。他在朋友家住了几天,便迫不及待地登上北去的列车。

途经南京,朱德顺路去探望他的老师、原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李鸿祥。李鸿祥,字仪廷,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孙中

山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迪,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云南新军七十三标管带,兼任云南讲武堂教官。辛亥革命后,曾任师长,云南省民政长(相当于省长),后赴广州。他与朱德有师生情谊。

金陵重逢,师生之间倍感亲切。朱德向李鸿祥讲述了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并且表示了要出国寻求真理的决心,深得李鸿祥的赞赏。临别前,李鸿祥取出两千元广东毫洋,送给朱德作为旅资。朱德也回赠李鸿祥一尊乌铜马留作纪念。35 年后,朱德重返昆明时,再次与李鸿祥相见,这时,两人都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了。兴奋之余,朱德即席挥毫题诗两首:

忆昔重阳大义伸,而今始得告功成。 英法势力杏然去,且喜国防有善邻。 英侵法略视眈眈,革命当年秘密谈。 制度更新歌乐土,彩云永是现滨南。 为表达感激之情,李鸿祥也奉和三首: 青山一发是滇南,白首相逢慷慨谈。 论道经邦动天地,春醪共醉乐眈眈。 一别金陵三十春,诓知华发又增新。 若非怀抱真豪杰,瀛海风光肯借人。 百战长征身健在,艰难缔造作新民。 河山统一空前古,哪怕渔人来问津。①

  1. 月初,朱德来到北京,他在前门火车站雇了辆人力车,找到宣武门(旧称顺治门)外的方壶斋胡同。

朱德的到来,使孙炳文欣喜万分,赶紧将朱德让进屋里。寒暄过后,他把自己的妻子任锐和连襟黄志■介绍给朱德。

第二天,朱德随孙炳文和黄志■到前门外的煤市街浴池洗过澡,便进了正阳门,在城里闲逛起来。

古老的紫禁城,随着清王朝的覆没已失去了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琉璃瓦屋顶上荒草丛生,更衬托出今朝的凄凉。孙炳文告诉朱德,如今里面还住着清朝的宣统皇帝,过着与外世隔绝的生活。

在街头,朱德看到行人中还有头戴顶子,身着长袍马褂的清朝遗老遗少, 虽然往日的威凤已消失殆尽,但仍摆出一副目空一切的模样。

孙炳文向朱德介绍了北京的现状,特别提到了北京政府在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的控制下,中国陷入更加混乱的境地。朱德后来回忆说:北京政府不过是“一个弥漫着封建主义浓厚气味的幽灵政府一——个臭气熏天的粪

① 李光溪《回忆朱德和先父李鸿祥的友谊》,《昆明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第 37 页。

坑,旧武的官僚和军阀在这里玩弄政权,大吃大喝,嫖妓女,抽鸦片,并且把中国待价而沽”①。

几天后,在黄志■的邀请下,孙炳文陪同朱德乘上北去的火车,前往宣化。车过居庸关,朱德在这里看到了中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它解决了火车在山岭中爬坡的难题,可以说,这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大创举。车到下花园,他们又换乘汽车来到鸡鸣山煤矿,黄志■就在这里工作。黄志■向朱德介绍说,这个煤矿的规模虽然比不上英国资本的汉冶萍煤矿, 但它毕竟是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在矿井里,朱德看到,在昏暗的光线下,面色黝黑、浑身挂满煤屑的矿工佝偻着身子,步履艰难地把一筐筐煤背出矿井。如同当年他在南部县看到的盐工一样悲惨。

离开鸡鸣山,朱德和孙炳文又继续北行,先后到了绥远的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山西的大同,参观了王昭君墓和云岗石窟。塞外荒凉的大漠和贫穷的百姓给朱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路上,孙炳文告诉朱德,铁路、煤矿工人不堪忍受资本家的残酷压迫, 闹起了工潮,要求获得最起码的生存权利,不愿再做牛马。工潮的声势越来越大,军阀和外国资本家感到十分恐慌。孙炳文还告诉朱德,他的朋友李大钊参与组织了中国共产党,这个组织的纲领就是要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反对封建军阀,解放劳苦大众,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孙炳文的话引起了朱德的浓厚兴趣,他希望孙炳文能介绍他与共产党的领导人会面。

回到北京,朱德又去拜望了担任航空督办的李根源,李根源很赞同朱德出国留学的打算,并帮助他们办理了出国的护照。这时,孙炳文告诉朱德, 李大钊正好离开北京到南方去了,陈独秀已到了上海。于是,他们决定动身去上海找陈独秀。

  1. 月中旬,朱德和孙炳文来到上海。恰好金汉鼎也到了上海。金汉鼎对朱德说,孙中山最近从广州来到上海,很想见一见滇军的将领。不久,朱德在法租界的一幢寓所里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他是个非常谦虚、诚恳的人,”①朱德后来回忆说。

这时,孙中山由于陈炯明的叛乱,被迫离开广州回到上海。他正在筹划如何夺回广州,重建共和政府。他打算借助滇军的力量,讨伐陈炯明。因此, 希望朱德等能够重返滇军,助他一臂之力;并且表示他可以先付 10 万元作为整编部队的经费。金汉鼎当即答应了孙中山的要求。朱德对孙中山先生的处境深表同情。然而,经历了多年军阀战争的朱德却不愿再陷入军阀战争的泥潭中,而且,他对孙中山先生利用军阀打军阀的做法也已失去了信心。他自己“在这种一再重复的错误中已经度过了宝贵的十一年”①。于是和孙炳文委婉地拒绝了孙中山的要求,说他们已经决定到欧洲去留学,考察战后欧洲的状况。孙中山见劝说无效,只好作罢。临别前,孙中山握着朱德的手说道: “革命的前程远大,各人的志向也有大小之分,好自为之吧。”②

8 月下旬,朱德怀着极大的期望和孙炳文来到靠近公共租界的闸北区, 在一幢陈旧的房屋里,他们见到了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朱德以为,只要

① 《伟大的道路》,三联书店 1979 年版,第 172 页。

① 《伟大的道路》,三联书店 1979 年版,第 172 页。

① (3)《伟大的道路》,三联书店 1979 年版,第 172—173 页。

② ③陈鑫:《随朱德委员长谒见孙中山的回忆》。

他提出加入共产党的申请,就可以被接受。然而,见面后的谈话使他大失所望。他坦诚地向陈独秀陈述了自己的经历,恳切地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陈独秀冷漠地回绝了他的请求。陈独秀告诉朱德,“要参加共产党的话, 必须以工人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并且准备为它献出生命。”像他这样的旧军队的高级将领,“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

他历尽艰辛,刚刚叩开准备踏进去的大门,然而,大门却砰的关上了。他后来回忆说:那些日子真难过,“我感到绝望、混乱。我的一只脚还站在旧秩序中,另一只脚却不能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①

在绝望中,朱德并没有放弃他追求真理的信念,他和孙炳文商定,按照原来的计划,到欧洲去,去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

① 《伟大的道路》,三联书店 1979 年版,第 17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