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悠悠岁月,往事如烟。当历史延续到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旗帜下已经聚集起一批具有丰富经验、远见卓识的杰出领袖,他们不仅是中国共产党 121 万党员的领导群体,而且是中国亿万劳动大众的卓越代表。朱德就是这一领导集体中的成员之一。

从青少年时代起,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都曾经历过艰难、曲折的历程, 他们所留下的轨迹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各自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样,朱德的经历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他在回顾自己的思想发展历程时说:“我是生在封建社会的农村里,我曾看见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我曾看见过封建社会的一切腐败和黑暗,也曾看见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比封建社会更好,我曾参加推翻封建社会的斗争,也曾经为走向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而努力⋯⋯真正的革命者有的灰心了,有的被赶跑了,纵然想要继续努力,为创造一个中华民族的民主共和国而奋斗,但他们迷失方向了,他们到处碰壁,碰破了头,也找不到一条道路, 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我也曾经到处碰壁,也曾经碰破头,也曾经找不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后来,经过了许多艰难困苦,我终于找到了一条道路,只有这一条唯一的道路,才能使中国走到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才能最后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同志们!这条道路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

朴实的语言蕴含着深邃的道理,充分体现出他那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不屈的意志,以及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任何困难都没能阻止他追求真理的步伐。

的确,朱德的早年也曾像那些热望救国救民的志士仁人一样,在黑暗的世界中进行着痛苦的探索。他曾为“强身救国”,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体育学堂,返乡担任体育教师,志向于推广国民尚武精神,健壮国人体魄;他曾为“建立一个民主的、独立的、统一的共和国”,投笔从戎,参加推翻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讨伐袁世凯的护国战争和维护临时约法的护法战争等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然而,当他发现自己已被卷进了军阀混战的漩涡时,终于陷入空前未有过的苦闷和怅惆。“五四”运动的大潮,使他在彷徨中看到希望之所在,感到有必要学习苏俄的新式革命理论和革命方法,来从头进行革命。于是,他毅然放弃高官厚禄,冲出封建主义的氛围。当他向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而遭到拒绝之后,他又摆脱了失望的困扰,远涉重洋,来到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并在周恩来、张申府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朱德入党以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思想上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他立志“终身为党服务,作军事运动”,并在北伐革命兴起之初,从苏联返国,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中。 1927 年,他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成为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从此,开始了他为党从事军事工作的伟大革命实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朱德的早年经历正是在不断地追求真理的探索中度过的。他的早年经历也反映了无数革命者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的奋斗历程。正如周恩来在庆祝朱德 60 寿辰时所说的:“亲爱的总

司令,你的革命历史,已成为 20 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