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云南讲武堂

起点

1910 年 2 月,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开课了。朱德作为丙班步兵科的学生开始了紧张的军事教育生活。

云南陆军讲武堂坐落在昆明承华圃,东临翠湖,这里原是明洪武年间沐国公沐英练兵的旧址。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为了适应清政府培养军事人才的需要创建的,教职员中如李根源、方声涛、赵康时、李烈钧、罗佩金、唐继尧、刘祖武、顾品珍、张开儒等都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其中大多数人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拥护孙中山提出的革命主张,怀有强烈的反清情绪。1909 年,这些人回国后,除少部分到新军中充任中级军官外,大部分被分发去筹办讲武堂。

讲武堂分为甲、乙、丙 3 个班,又分步、骑、炮、工 4 个兵科,计有学

生 400 余人。甲、乙两班的学生系选调新军十九镇和巡防营的中下级军官,

丙班学生系招收普通中学以上学校的学生。甲、乙班学制为 1 年,丙班为两年半。

讲武堂的学科和术科都是仿照日本士官学校的模式安排的,功课繁重, 要求严格。学堂规定,丙班学生需先学 1 年的普通学科和普通军事学(又称军事学小教程),计有国文、伦理、算术、地理、历史、外文、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等课程。而后再专门学习军事学科,如地形学、筑城学、兵器学、军制学、卫生学、马学等。各兵科又学各科的典、范、令;术科学习制式教练和野外演习。

开学之初,有两件事给朱德留下较深的印象。

入校后,他们看到留日的教官们都没有留辫发,于是,不少学生受了《清议报》上《辫发史》的影响,不约而同的将辫发剪去,在当时,剪发是叛逆的行为,被视为对清王朝的造反举动。云贵总督李经羲得知此事,甚为恼火, 打算解散讲武堂。时任学堂监督的李根源(4 月即接任总办一职)解释说, 留有辫发妨碍操练,并没有其他想法。他还力劝李经羲对此事不能认真,权作多养一个兵。这样才使讲武堂免于解散。

  1. 月初,适值滇越铁路①修成通车,通车典礼在昆明车站举行。典礼当天, 李根源把学生们召集起来,慷慨激昂地说道:法国把滇越铁路修到昆明,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国家不但修不起铁路,甚至将国家主权拱手送给外国人。我们作为军人,有守土卫国之责,大家应努力学习,将来誓必雪此耻辱。今天学堂放假一天,作为纪念。希望大家牢牢记住这一天,放假后可到车站去看看。李根源说到痛心处,不禁流下眼泪。放假这天,朱德和同学们来到火车站,当他们看到耀武扬威的法国人,看到火车头上插着的法国三色旗,大家都无法按捺心中的悲愤,禁不住痛哭起来。回校后,国文课以《看滇越铁路通车后的感想》为题,要求同学们写一篇作文。这件事在朱德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1937 年,他在同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谈话时还说到,当最后一颗道钉钉好后,云南讲武堂的全体人员都去观看第一列火车进站。他和同学们站在一起,看到火车进站时,一位教官突然哭泣起来,大家都跟着哭了

① 滇越铁路,这是指中国云南省境内昆明至河口一段铁路,它与越南境内铁路相接。

起来。①

每天清晨,当号声响彻承华圃上空的时刻,学生们在教官的带领下,齐聚在大操场上,随即唱起讲武堂的堂歌:

风云滚滚,

感觉它黄狮一梦醒。同胞四万万,

互相奋起作长城。神州大陆奇男子, 携手从军去。

但凭那团结力, 旋转新乾坤。

哪怕它欧风美雨, 来势颇凶狠。

练成铁臂担重任, 壮哉中国民!

壮哉中国民! 堪叹那世人,

不上高山安知陆地平。二十世纪风潮紧,

欧美人要瓜分。枕戈待旦,

奔赴疆场。 保家卫国, 壮烈牺牲。 要知从军事, 是男儿本份。

鼓起勇气向前进, 壮哉中国民!

壮哉中国民!

讲武堂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每天上课 6 个小时,下操 2 个小时,夏天没有暑假,只有星期日休息。由于朱德经历过一段士兵的生活,所以,他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这时的朱德,自信找到了一条可以拯救中华民族的道路,因而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把学习和训练看作是实现救国目标的必要条件,以饱满的热情、刻苦的精神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他认真学习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在训练中,他努力掌握每一个动作要领,从而使他的成绩很快就在全班名列前茅,受到同学们的敬佩和教官的赞扬。

有一天,熄灯号已经吹过,李根源照例要去学生宿舍巡视一番。这位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士官生在日本时就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多有接触,参加同盟会后,组织出版《云南》杂志,为反对清王朝制造舆论。回国后,任云南讲武堂监督,旋升总办。他以“坚忍刻苦”为校训,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朱德后来曾著文称赞李根源说,当时“满清政府对于革命力量的压迫是极端

① 参见《伟大的道路》,三联书店 1979 版,第 106 页。

残忍的,对于讲武堂的摧残是非常严厉的。李根源先生对于学校的维护起了很大作用,凭着他的革命热忱和灵活的手腕,任劳任怨的精神,这个革命的熔炉才得以保存下来”①。

讲武堂的主楼是呈回字形的二层建筑,东西两侧是教室和教官的办公室、寝室,南北两侧是学生宿舍,内中的空场是小操场。李根源来到小操场时,发现学生宿舍的一扇窗户里透出微弱的亮光,便走进楼里查看究竟。正在看书的朱德发现有人走进房间,待到熄灯已来不及了。他见是李根源,连忙起身向李根源承认自己违犯校规的错误。一向严格要求学生的李根源为面前这个学生的坦诚所感动,当他弄清事情原委之后,并没有严厉批评朱德, 而是关照朱德要注意自己的身体。通过这件事,朱德的名字就留在了李根源的脑海中。

第二天,李根源特意来到操场,他看到朱德的训练动作做得准确、利落, 心中感到由衷地喜欢。当即向朱德所在队的队长顾品珍夸奖了朱德。而顾品珍对此并不以为然,并向李根源述说了朱德冒籍进入讲武堂的事情。

顾品珍的这种态度是事出有因的。原来,顾品珍在上课时经常体罚学生, 引起学生们的反感,可是,谁也不敢得罪顾品珍。为此,朱德带头向顾品珍提出反对体罚的意见,弄得顾品珍十分尴尬。

李根源与顾品珍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深知其刚愎自用、气度狭隘。于是,他心平气和地对顾品珍说,朱德有志于救国,不远千里投考讲武堂, 实为可贵。像他这样朝气勃勃的有志青年正是讲武堂需要培养的人才。同时, 李根源还主张对朱德冒籍一事更改过来即可,不必再追究。在李根源的劝说下,顾品珍恍然有所悟,怒气渐消。后来,朱德回忆说,从此顾品珍改变了对他的态度。①

1910 年 7 月,朱德被选拔进入特别班学习。之前,总督李经羲奏请朝廷

批准,将新军十九镇随营学堂的 200 名学生并入讲武堂丙班。同时,从丙班

选拔优秀学生 100 名,编为特别班,作为讲武堂第三期学生(第一期为甲班, 第二期为乙班)。

① 朱德:《辛亥回忆》,载 1941 年 10 月 10 日《解放日报》。

① 参见李希泌:《我的父亲李根源》,《新编曲石文录》,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