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日出霞光,日落黄昏。湖光漪漪,山色悠悠。那么,什么是自然呢? 国人在不多久以前还不习惯于问“什么是⋯⋯”之类的问题。比如说,

当一人对另一人感叹“现今世道变了”时,双方都不会首先规定什么是“世道”。而且任何一个与这种对话有关的人也都不会这样,即使旁边站着的一个小孩。因为他们事先都总有一种对“世道”的领悟,并基于他们的事先领悟来领悟话语。

同样,当我们说及“自然万象”之类的话语时,我们也总已有一种对“自然”的领悟。因而无需再首先规定什么是“自然。”

然而,现今的各种文献、教材和课堂讲授,在各种能够称之为教育的场合,甚至在各种其他所有的场合,都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迫使我们每一个人首先进行“什么是⋯⋯”的规定。这种规定可以提供出一种确定性,但这种确定性实际上并不能给我们提供什么真正的帮助,相反,倒会妨碍我们的领悟,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这样。因为这样的规定和确定性,使得本来的“内在”领悟变成了一种外在的关系,首先拆散了领悟的整体。而且,这样的规定和确定性还使富有内含的东西变成了抽象空洞的东西,使我们的思想远离源初的轨道而进入一种难以回归的歧路。

如果我们在谈论自然时,首先在“什么是自然”的问题指引下来规定自然,那么,就会把自然作为一个被规定的对象,从而难以进行对自然的沉思。

然而,“自然”无疑需要明晰。但,这种明晰难道就没有其他的通道了吗?这其他的通道不是首先通过规定来使它得以明晰,而是让他自行明晰起来。

那么,就让我们首先终止“什么是自然”的问题,而直接进入关于自然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