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招亲女儿国
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眼看冰融雪化,柳芽抽青,转眼又过一年。残冬已去,春风拂荡,唐僧四人行到一处清澈的河边,但见河水潋滟,十分秀丽。正踌躇间,对岸那柳荫下撑出一条小船来,转眼间就靠了岸,那掌船人娇声说:“几位客官请上船。”悟空见是个女子,便笑问:“怎么让艄婆来撑船?”那妇人听后却微笑不语,只搭上跳板,让四人连马都上了船,摇到对岸。唐僧取了几文钱递与那妇人,妇人笑着接了。唐僧路行在河岸上,见河水清澈,感到颇有些口渴,便让八戒舀一钵水,先喝了几口,余下的八戒一饮而尽。四人再次上路,走了还没多久,唐僧和八戒便捂着肚子叫疼!又觉得肚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蠕动,似是在渐渐长大。悟空见路边有个村舍,那村头树梢上又挑个草帚儿,便说:“前面有个茶馆,不如先去讨些热汤来吃,再打听药铺买些药来。”
唐僧四人便打马来到村舍门前,只见门前坐着个白发婆婆。悟空上前施礼说:“婆婆,刚才我师父与师弟喝了河水,肚子疼,想向您讨些热汤喝一喝。”婆婆问:“你师父师弟喝的可是东边那条河的河水?”悟空便回答是。那老婆婆连连摇头,却笑说:“这倒有趣。”于是让四人进屋坐下,又将家人都叫来,说看个稀罕。那出来的尽数都是女人,望着唐僧嘻嘻笑。悟空扮个鬼脸,便将她们都吓退了。悟空扯着婆婆袖子缠着她让她烧汤。婆婆这才说:“这里是西梁女国,没有男人,全部都是女人。东边那条河名叫子母河,喝了那河中水,就会怀孕。在城外有个迎阳驿,那门外又有个照胎泉。这里女人只有到了生育年龄,才敢去吃那东边的河水,再到照胎泉边照一照,如果照得是双影就是怀了孕。你们吃了那子母河的河水,怕是已经怀胎有喜了,那热汤怎么能治得了。”这番话直听得唐僧大惊失色,八戒高声嚷道:“可我们是男人呐,要怎么生!”悟空在一旁调笑道:“自然是等瓜熟蒂落,到时候那孩子便从胳肢窝下钻出来了。”唐僧摇手道:“悟空,你莫胡闹,快去问问,这里可有卖打胎药的?”那婆婆说:“这里的正南向有座解阳山,那山上面有个破儿洞,洞前就有一眼泉水,名叫落胎泉,须得吃了那泉水,才能化得了胎。只是如今却是麻烦,那里来了个道人,名叫如意真仙,在那里盖了座聚仙庵,把那落胎泉圈在了庵里,若是想取水就得备上花红表里和猪羊供品。看你们一身清贫,哪里有钱办礼?还是等着生了吧。”悟空不在意,问道:“那落胎泉离此地有多远?”婆婆说:“大约三十里。”悟空听罢便吩咐沙僧:“好好守着师父和八戒,等我去取水来。”然后找那婆婆借了个大瓦钵,出了门便一筋斗翻得没了影踪。
眨眼间悟空已来到解阳山的聚仙庵中,见那门前坐一个老道,就上前施了一礼,并说明来意。那道人却说:“我是真仙的大徒弟,你名叫什么,我好进去通报。”悟空便报了家门,等那道士通报进去,不多时真仙就怒气冲冲地走了出来,手中还持着一把如意钩,骂道:“你这该死的猴子,我正要寻你报仇,你倒自己送上门来。”悟空诧异地问:“与我寻仇?我与你素昧平生,有何仇怨?”真仙说:“我乃那牛魔王的弟弟,也即是圣婴大王红孩儿的叔叔。你害了我那侄儿,还说与我没仇?别想抵赖,先吃我一钩吧!”说着持钩打去。悟空闪身躲开了,赔笑道:“先生可错了。我和令兄牛魔王也有结拜之义,令侄红孩儿自然也是我的侄儿。你说我害了他,那可错了。如今红孩儿随了观音菩萨,成了善财童子,修成正果,你不谢我也就罢了,怎么反倒怪我?”那真仙怎肯听他解释,只是接二连三地打来。悟空见他久不听劝,不免心中动怒,也取棒相迎,只十几回合就把那真仙杀得落荒而逃。
悟空也不去追他,只拿了瓦钵去泉边取水。见那泉口深长,又见道人将门关上,便一脚踢开门闯了进去,找来了一只吊桶打水。那真仙这时又赶回来,只在悟空打水时不住地捣乱,趁悟空不备,一钩子钩上悟空的脚脖子用劲拖,若是悟空闪身避过,他便去砍那吊桶的绳子。一连几次,悟空都顾此失彼,无奈之下转身就走。待回到村舍,唐僧问他:“水可打来了?”悟空丧气地说出打水的经过,又叫沙僧同去,说:“我与那老道交战,引他注意,你趁此机会,将泉水取回来。”然后又嘱咐婆婆好生照看唐僧。那婆婆说:“你可是会腾云驾雾的活神仙,我一个小民怎敢不尽心服侍唐老爷?”她又取出木桶和井绳,让悟空多打些水回来。沙僧提上桶拿着绳子,随着悟空一起来到聚仙庵。
悟空上门叫阵,真仙不多时便出来应战,双方杀成一团,沙僧就趁此机会打了一大桶水,说道:“大师兄,事成了。”悟空便停手指着那真仙道:“你这牛鼻子,今日就看在牛魔王的面子上饶你一回。若是老孙使出真本事,别说你一个,就是十个也早打死了。”说完回身就走。可那真仙却是不知好歹,不依不饶地大骂着赶来,拿钩子上前钩悟空。悟空侧身闪过,又一把抓住钩子,夺将过来,“啪”的一声折成两段,再双手一合,那钩又断成了四截。悟空哈哈笑着,驾云而去。那真仙气得干瞪眼,却毫无办法。
等他们回去时,八戒正倚在门框子上哼哼,见悟空沙僧回来,连忙问:“猴哥,水打来了吗?”沙僧说:“打回来了。”唐僧有气无力地接道:“有劳你们了。”那婆子取出个瓷盏子来,先舀了半盏,递给唐僧说:“只消吃一口,就可把那胎化了。”八戒疼痛难忍,说道:“我老猪疼得厉害,不如这一桶都让我喝了吧。”婆婆急忙摆手说:“若你真吃净了这桶水,别说胎了,就是连肠子肚子都能化了。”于是八戒也只吃了半盏。只片刻工夫,二人便觉得腹中绞痛,咕噜作响。八戒先憋不住,直将大小便一起解了。唐僧要去茅房,悟空又担心二人体弱感了风寒,便让婆婆拿来两个马桶,二人一人一个方便了,肚中渐渐不再疼痛,肿块也渐消下去。婆婆又熬了些粥让二人补虚,吃喝完毕八戒想要洗澡,沙僧在旁取笑道:“这坐月子洗澡可是要生病的。”八戒说:“不妨事,只是浑身脏臭,实在难忍。”婆婆便烧了热水,让二人洗了澡,再摆出饭来。四人吃饱后,婆子指着剩下的大半桶水说:“老爷,这水就赐给我吧。”悟空说:“你既需要,留给你便是。”婆婆千恩万谢,用瓦罐装了那些水,再埋进地下,边埋边说:“这些也够我的棺材本儿了。”
第二天,唐僧师徒四人便离了村舍,继续西行。走过了三四十里,已能看到女儿国的城池。唐僧便吩咐徒弟们放规矩些,别吓坏了城里的人。正说着已来到了东关街口,只见街上来往行人、街商小贩全部都是女人。她们见了唐僧四人,竟作出欣喜若狂状,只高声嚷嚷:“人种,人种来了,是人种来了!”须臾[1]间女人便填街塞巷,使四人寸步难行。悟空眼见无法行路,只好说:“呆子,快把你的嘴脸亮出来。”八戒听到此话,忙把那藏在衣袖间的嘴往前一噘,蒲扇耳猛地一摇,直吓得女人们跌跌撞撞,连滚带爬地闪出条路来。四人又走了不远,路旁忽有一女官前来,对四人说:“远来的客人,尚不可进城,请先到馆驿登记,待下官奏明了国王,才好验关放行。”
唐僧便下了马,只见那衙门匾额上提着“迎阳驿”三个字,沙僧又取笑八戒,说让他去照胎。唐僧并不让二人多言,只与女官见了礼后,就带着徒弟到正厅坐下,吃过茶,又取出关文来。女官看了,便知唐僧是天朝钦差,就愈加恭敬起来。之后又见那关文上只写着唐僧一人的法号,便请教了悟空三人的姓名,起身上朝启奏去了。
那女儿国国王听驿丞说自东土大唐来了几个取经和尚,又听得那和尚生得仪表堂堂,不禁大喜,在朝上对大臣们说:“寡人曾在夜间梦到金屏生彩,玉镜放光,原来是应在这和尚身上。且说我国自立国以来,也不曾见过半个男人。今日唐王御弟光临我国,定是天赐寡人的。寡人也愿招他为王,而我为王后,此后与他阴阳合配,生子生孙,永传帝业。”驿丞[2]又接着说道:“那唐御弟虽面相生得好,只是他的徒弟貌相凶煞。”国王说:“我们只留下御弟即可,他的徒弟自可继续上路。”商议妥当,那女王就传旨,命当朝的太师为媒,驿丞主婚,只待先去求了亲,再摆驾出城迎接。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正在大厅上吃斋时,外面有人传报:太师来了。八戒边吃边说:“这太师来,不会是要请我们吃酒席吧。”悟空说:“你这呆子,只知道吃喝,这太师此番来,说不准是来提亲的呢。”正说着,驿丞已经引太师进来,二人对着唐僧下拜,口里还说着:“御弟爷爷,万千之喜啊。”唐僧问道:“出家人能有何喜事?”太师说:“下官奉了国王旨意,前来向唐御弟求亲。”唐僧无可奈何,故作糊涂问道:“贫僧无儿无女,却只有三个徒弟,不知太师大人是为哪个求的亲事?”驿丞说:“我王愿招御弟爷爷称王,我王立为后,又特命太师为媒,下官主婚,好前来求亲。”唐僧眼见再装傻不得,只好低下头来默不作声。只见太师与驿丞一再催促,唐僧还是无动于衷。八戒忍不住插嘴道:“我师父是久修得道的高僧,怎么能留于此地招亲婚配?你们还是快些放他西去吧,不如留我在此招亲,你看怎样?”太师抬头一看八戒的嘴脸,顿时吓得胆战心惊,再不敢开口。八戒又要继续胡说八道,被悟空喝止,悟空说:“依俺老孙之见,不如师父您就留下来吧,上哪找这么便宜的事?”唐僧执意不肯,让悟空不要胡闹。可悟空却自作主张,向太师应下亲事,并说:“你们且放一百个心吧,我们自会留下师父,与你主为夫。你们也快些换那关文,好让我们西去。待取经回来,也好到此拜亲家,讨盘缠回大唐。”太师这才道了谢,八戒一旁哼唧着说:“可别忘了,我们让师父与你主为夫,你们可得好好摆上几桌酒席,给我们送行。”太师连连答应。
待他们走后,唐僧骂悟空害他,悟空却不以为然地说:“到了这一步,也不得不如此。你若不应婚事,她定不给换关文,如此一来,我们岂不是要被困在这里。万一再惹恼她们,割了你我的肉做香包,那可如何是好?我若将棒打下去,还不将这一国人都打成肉饼?况且她们又非妖魔,你又慈悲为怀。这打不能打,应也不能应,岂不让人烦恼。不如先应了,只等她换了关文,你就对她说与我们师徒一场,要送我们,只待一出城,俺老孙就可使个定身法,将她们都给定了,你便跟我们继续西行。等一昼夜过去,老孙再给她们解咒,这样借成亲之由脱网,岂不两全其美。师父你素知我平日手段,只管放一百二十个心吧。”唐僧这才如梦初醒,直夸赞悟空机智。
却说那太师回朝奏知女王,说求亲经过,又说唐僧应了婚事,他的二徒弟又向女王讨喜酒吃。女王心中欢喜,便命光禄寺[3]摆宴,又大排銮驾,出城迎接她那唐僧夫君。等到了迎阳驿,那女王见唐僧果真相貌堂堂仪表不凡,更是喜不自胜,于是袅娜地凑上去,用手挽住唐僧,又与唐僧同登龙辇[4]。八戒见了那女王美貌,不禁骨软筋酥、垂涎三尺。而此地的文武百官俱是一个个眉开眼笑,纷纷簇拥着龙辇,返回城中。悟空牵着马,沙僧挑行李跟在后面,那八戒却已抢先跑进宫,大吵着要吃喜酒,直把众官吓得手足无措,慌忙报知了女王。唐僧便说八戒一向贪吃,只有先将他肚子填饱,方可无事。那女王便命宴席安排妥当后马上开宴。太师上前启奏:“今天是良辰吉日,我主今日便可与御弟爷爷成亲。明天再请御弟爷爷登基,改元称帝。”女王听后大喜,便携着唐僧入席,另赐悟空等人也是每人一席,而文武百官则依品级分坐在两边。那八戒不分好歹,一见酒食,便拼命大吃。女王又命人取了大杯,为八戒斟酒。
待酒过三巡,唐僧便让女王及时倒换关文,酒席过了,就打发徒弟西去。女王看了关文后问:“这关文上怎么没有高徒的姓名?”唐僧说:“我这三个顽徒本不是我大唐人,而是我西行一路上收的。他们都是奉观音的法旨,保我去西天取经的。”女王听后就命人磨墨,在文书中亲手写上孙悟空、猪悟能与沙悟净三个姓名,并加盖了玉玺。悟空接过换好的关文,就让沙僧放在怀中收好。女王又取出一盘金银,当做盘缠送给了悟空三人。然后又取来十匹锦缎,要给三人做衣裳,悟空婉言谢绝了,只说要三升米,让八戒收好。唐僧又恳求道:“我与他们三人师徒一场,请陛下准我出城相送,再嘱咐他们几句话,好让他们放心西去。”女王爽快答应,并传旨大排銮驾,与唐僧再次并肩坐上龙辇,率百官一路送到西关外。悟空三人高声叫道:“女王不必远送了。”唐僧这时就下了龙辇,又对那女王说:“陛下请回吧,贫僧早已许身佛祖,不可娶亲。承蒙女王错爱,如今就此别过。”女王听罢大吃一惊,却不想轻易放走唐僧。她本待令武官封住唐僧的道路,那边八戒已经杀将过来,将女王吓了个半死。沙僧这时也抢出,将唐僧扶上马背,正向前疾行着,忽见路边又闪出一个女子,说:“唐御弟哪里去?不如回来与我耍风弄月可好?”沙僧闻言举起宝杖就打,那女子却转身刮了一阵旋风,把唐僧摄得无影无踪。那边悟空正忙着使定身法将女王的君臣制住,忽听沙僧惊叫,扭头发现不见了唐僧,便纵身跳上半空,只见远处有一道黄尘直奔西北而去。他大叫道:“兄弟们,快快随我去救师父!”八戒与沙僧把行李往马背上一搭,携着马都驾云走了。女儿国的众位君臣都吓得跪倒在地,说道:“原来都是些白日飞升的高僧,只怪我们有眼无珠,错认中华男子。”女王怏怏不乐,却只能回朝。
再说悟空三人追着那旋风,直奔到一座高山前,但风消尘散,再无踪影。于是三人按落云头寻找,不多时便见一座石壁如同屏风。待三人转过石屏,另见有两扇石门,门楣上正刻着“毒敌山琵琶洞”六字。八戒举耙打门,被悟空拦下,说道:“待俺老孙先进洞看看再说。”说完摇身变成一只蜜蜂,从门缝中钻了进去。飞进内门时,见那院中有个花亭子,上面正坐着个女怪,身后几个丫鬟侍立,他便落在花亭一处格子上。不多时,那两个丫鬟端来两盘包子,女怪吩咐说:“搀唐御弟过来。”
稍后,便有几个丫鬟搀出了唐僧,那妖怪扯住唐僧的袖子并肩坐了,并低言说:“请御弟放宽心,我这里虽比不得西梁女国的荣华富贵,却也清幽,正是念佛看经的好去处。”唐僧双目低垂,默不作声。那女妖怪又说:“我知道你方才在宴席上没吃什么东西,特地为你备了饭。一盘是豆沙馅的,这另一盘是人肉馅的,你想吃哪个便吃哪个。”唐僧连连摇手说:“贫僧向来吃素。”女妖怪就拿了个豆沙包子,掰开了递给唐僧。接着又说:“我给你拿了包子,你怎么不为我拿一个?”唐僧无法,只好拿起个荤包子,直接递过去。女怪又说:“包子我已给你破开,你又为何不为我破开。”唐僧说:“贫僧不敢破荤。”那女怪就笑着,花言巧语挑逗唐僧。悟空怕那妖怪用手段使唐僧迷了本性,当即现了本相,抡棒就打。那女妖怪一惊之下,反应倒快,吐口烟雾罩住了亭子,又挥着三股叉迎敌。悟空且战且退,窜出了洞门。
八戒一见悟空引出女妖怪,便让沙僧照看好行李马匹,也抡着耙上前助战。那女怪也不知从哪里生出的手,又拿了一把钢叉战住了八戒。那女怪边打边说:“我识得你们,你们却不识得我。敢与我斗,胆子倒大。别说你们几个小小和尚,就是那雷音寺里的如来也要怕我三分呢!”悟空与八戒也不答话,只是手上攻势越来越猛。那女怪也不知使个什么招数,正打得难解难分,悟空忽觉头皮一紧,便怪叫一声,败下阵来。
八戒见势不妙,拖耙转身就逃。那女怪也不来追赶,只得意洋洋返回洞中。悟空在洞外痛得直抱头说:“好厉害的手段。”八戒奇道:“也未曾见你受伤,怎么会头疼?”悟空哼哼唧唧地说:“我本一棒破了她叉势,正要打死她,没想到她却转身把屁股一撅,也不知用的什么兵器在我头上一扎。想我老孙铜头铁脑,当年玉帝的斩妖刀和雷楔也没伤我半分,老君的八卦炉也奈何不了我,这女人倒是把我的头扎伤了。”沙僧愁道:“这可如何是好,大师兄伤了头,我们又不知师父死活。唉!”悟空强打精神安慰他说:“放心,师父好着呢。”于是又说了洞中所见所闻,只说那妖精也存了那女儿国国王一般的心思。师父一时半刻倒是安全得很。八戒又说:“我们也别管什么白天黑夜,只去她门前叫阵,搅得她不得安生,她就诱不成师父了。”沙僧说:“这倒不用。一来大师兄头疼,要休息一下。二来师父定力高强,绝不会以色乱性。”于是弟兄三个就找了个避风处,休养精神,只待天明再去战那妖精。
天亮后,悟空感到头倒是不疼了,只有些痒,就让沙僧看好行李马匹,又带着八戒去寻那女妖。到了洞前,悟空要再进洞看看,然后变成个蜜蜂,又飞进洞去,见那女妖怪与丫鬟们仍在做春秋大梦,便放下心来。他四下寻找,只听到唐僧低声呻吟,循声一看,唐僧正被绑住手脚,扔在窗外的廊下。他一振翅落到唐僧头上,小声叫道:“师父,师父。”唐僧听道便说:“悟空,悟空,快来救我。”悟空却取笑:“师父,夜来好事如何啊?”唐僧骂道:“你这猴子,胡说些什么。昨夜她苦苦纠缠,我却抵死不从,最后把她惹恼,就让下人将我捆了放在这里,你快快救我出去。”唐僧越说声音越高,不慎惊醒了那女怪。那妖精便跳下床来对着唐僧大喝:“你这不知好歹的和尚,放着好好的夫妻不做,非要去取个什么破经!”
悟空这时已飞出洞外,对八戒说:“师父抵死不从,被女怪捆住放在廊上。”八戒说:“那还不快救师父。”说完,一耙将那石门打成七八块。守门的丫鬟报进去,那女妖精提叉出洞,口中大骂:“你们这该死的猴子野猪!竟敢打破我洞门。”八戒骂:“你这女妖精,还不快快将我师父送出来,敢说半个不字,你猪爷爷要你好看!”那女妖怪大怒,举叉大战八戒,悟空在一旁抡棒相助。战着战着,又见那女妖怪将屁股一撅,八戒的嘴上就挨了一下,他倒拖着耙负疼逃走,悟空有些幸灾乐祸,将金箍棒虚晃一下,也退了下来。那女怪再次得胜回洞,叫丫鬟们搬些石块将洞口垒住。
却说悟空与八戒回去时,沙僧正在放马,忽听猪哼声,抬头一看,竟是八戒捂着嘴跑回来,直连声叫唤着疼。手一放下,二人便见他嘴上已高高肿起一个大包。这三人正愁闷着怎么救师父,又觉得那女妖兵器甚是厉害。忽见南面走来个婆婆,她手提青竹篮,篮中还盛着些菜。沙僧便说:“大师兄,不如问问那老婆婆,看她知不知道这妖精的来历。”悟空睁眼瞧去,却立即喝道:“快磕头,是菩萨来了。”八戒与沙僧也立时跟着悟空拜下去。那婆婆见悟空认出了她,便驾起祥云,升在半空现了真身,说道:“这妖是个蝎子精,专用尾上的尖钩扎人,这叫作倒马毒。当年她躲在雷音寺偷听如来讲经,如来推了她一把,她却回头将如来的手也扎了。那毒甚是厉害,如来也疼得难忍,便命金刚拿她,却被她逃走,躲到了这里。你若想要降她,便去东天门光明宫里,求昴日星官吧。”菩萨说完化为一道金光走了。
悟空纵起筋斗来到东天门,见到增长天王后说明了来意。天王却说:“星官此时不知在不在宫中,早前已奉了玉帝旨意,上观星台去了。大圣可去光明宫中看他回来没有。”等悟空来到光明宫,环顾四下,果然无人,转身要走时,却见天兵引着星官回来了。悟空连忙上前施礼,说明来意。那星官说:“这事本该先奏明玉帝,但怕晚了误事,我便先与你前去降妖,回来再向玉帝奏明吧。”二人即刻便离开天宫,来到了毒敌山上。沙僧先向星官施了礼,八戒却说:“星官恕罪,在下有病不能行礼。”星官奇道:“你是天将,怎会生病?”八戒哼唧说:“早上被那妖精扎了一下,现在疼得厉害。”星官便哈哈一笑,伸手摸了八戒的嘴唇,又吹了口气,八戒顿时觉得疼痛散去。悟空又让星官摸了摸他的头,头也便不痒了。星官对他二人说:“你们将她从洞中引出来,好让我降她。”悟空与八戒二人便再次来到洞口,八戒口中骂阵,又挥动着钉耙,将那堵路的石块尽数扒开,冲进去,又将内门筑得粉碎。女怪闻报,持叉奔了出来。悟空与八戒联手且战且退。女怪又想下毒手,二人却已识她伎俩,转身就逃。那女怪紧随着他们赶出洞去,绕过石屏,却见昴日星官现出了本相——一只六七尺高的双冠大公鸡。那公鸡对着妖精高鸣一声,女怪顿时就伏地现出了原形,竟是只足有琵琶大小的蝎子。那公鸡再鸣一声,妖怪就颤抖着死在了坡上。八戒冲进洞去,一顿钉耙,把那妖怪的洞府捣成一团烂酱。星官降了妖,只说要回去向玉帝回报此事,便聚了金光驾云而去。
三人谢过星官,进洞救出唐僧,继续西行。
人物谱
琵琶洞蝎子精
本是琵琶大小的蝎子,修行多年。当年在灵山听如来佛祖讲经,被如来随手推了一把,就用倒马毒桩蛰了如来一下,如来疼痛难忍,即令金刚捉拿。蝎子精逃到距西梁国不远的琵琶洞。当唐僧师徒路经西梁国时,趁机用法术卷走唐僧,百般诱惑,欲成夫妻美事。使用一柄三股钢叉,战斗时多手多脚,鼻中喷火,口中吐烟,十分厉害,又用倒马毒桩两次打败悟空、八戒。最后,孙悟空上天从光明宫搬来昴日星官,星官等孙悟空诱出妖精,变成六七尺高的双冠大公鸡,一声啼鸣,蝎子精现出原形,死于山前。八戒又一顿钉钯,将其捣成一团烂酱,真是罪有应得。
[1][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2][驿丞]明清之制,各州县设有驿站之地,均设驿丞。掌管驿站中仪仗,车马、迎送之事,不入品。
[3][光禄寺]官署名。明清两代掌管朝廷祭享、筳席及宫中膳馐的机构。
[4][龙辇]指皇帝乘坐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