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宝象国唐僧变虎

◆孙悟空
唐僧将悟空赶走后,又重新上马,这回便由八戒在前面开路,沙僧挑担跟随。过了白虎岭,只见前方荒木林立,葛藤漫绕。八戒学着悟空,扛耙在前开路。待走了片刻,唐僧感到饥肠辘辘,便吩咐八戒去化些斋饭来。八戒托着钵盂,直走了十多里,也没遇到一户人家,这才想起悟空在时的诸般好处。他本想转回头去,却又怕唐僧怪他,前思后想,干脆一头钻进草窠里呼呼大睡。唐僧久等八戒不回,心中不免焦躁,就让沙僧去寻找。等沙僧走后,他又独自一人坐得烦闷,心绪不宁,便起身闲走,却把方向弄错,直往南方奔去。等他出了松林,猛然见前面金光闪烁。待走近些细看,竟是一座金顶宝塔。所谓有塔必有寺,有寺就有僧,唐僧心中惊喜,也不多想,就直奔塔下而去。到了塔前,只见门上挂着个斑竹帘儿,便掀开走进去,里面却一片昏暗。等双眼适应光线,看清暗处,才发现塔中石床上竟睡着一个青面獠牙的妖精。唐僧顿时吓出一身冷汗,转身欲逃。却不想妖精已被惊醒,忙命小妖们把这擅闯塔门的人拿下。几个小妖飞快将唐僧捆住,抬到那妖精跟前。妖怪凑前一看,只见唐僧面相不俗,便喝问他是从何方来,欲往何处去。唐僧如实回答后,恳请妖怪将他放走,不想那妖怪扬声大笑,说:“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偏要行。我正要吃你,你自己倒送上门来。”说罢,吩咐小妖将唐僧绑了。妖怪又问唐僧一行几人,唐僧便说:“我有两个徒弟,大徒弟猪八戒,二徒弟沙僧,他们化斋去了。你若不放我,待他们回来见我不在,必来寻我。”妖怪手下的小妖便纷纷叫喝,说要去把八戒和沙僧给抓来。妖怪却一摆手说:“不碍事,不必理会他们,他们自会寻上门来。”
再说沙僧一直没寻到八戒,正心焦之际忽听路旁草窠中有细微声音,拨开一看,却发现是八戒在说梦话,于是上前对着他耳朵大叫:“二师兄,你怎么躲在这里睡觉!”八戒惊醒,怔怔地问:“什么时候了?”沙僧说:“我和师父等了你好久不见你回,师傅便让我来寻你。”
二人回到林中,发现唐僧不见了,想来是老和尚坐不住,起身闲走观景去了。二人也不心急,挑担牵马一路往南寻去。走了片刻便看见一座宝塔,二人奔去,见塔门上架一块横匾,上书“碗子山波月洞”。八戒咂着嘴说:“师父莫不是躲在这里吃斋饭吧。”沙僧说:“这哪里是什么寺院,分明是妖精的洞府。”八戒一听,举着钉耙就去砸门。小妖听到动静探头查看,慌忙进去报告,那妖怪却不慌不忙地说:“这可是送上门的买卖,可不能怠慢了啊。”于是披了黄金甲,手持金刀迎出来。八戒喝问:“你个妖怪,可是你掳走了我师父,快快交出来,不然让你尝尝你猪爷爷的厉害。”妖怪笑道:“倒是有一个和尚在我家中,只是这会儿怕是被做成人肉包子了。”八戒和沙僧一听,气得哇哇大叫,举起兵器,劈脸就打。那妖怪也不甘示弱,举刀相迎。几人各显神通,跳在半空中厮杀。八戒与沙僧联手,才勉强与那妖怪斗个平手。
再说唐僧被绑在洞中,悲啼哀哭,惊动了一个妇人。那妇人上前问明了唐僧的来历,向他说道:“我原是离此地正西三百里宝象国中的三公主,名叫百花羞。只因在十三年前的八月中秋赏月之夜,被这妖魔狂风摄来,与他结为了夫妻,又生儿育女。我多年未归家,倍思双亲。若你能帮我给父母捎封书信,我就放了你。”唐僧连忙答应下来。百花羞便写下书信交与唐僧,又让唐僧从后门出去。待唐僧走远后,自己便又奔出前门,向空中高声叫道:“黄袍郎!”那妖怪闻得妇人唤他,便撇下八戒与沙僧,按落云头问:“娘子,有什么事?”百花羞说:“方才我午睡小寐,梦见位金甲神人,要我还愿。等我惊醒过来,发现桩上正绑着一个和尚,就想着若是放了那和尚,也算是还了愿。所以就擅自把他放了。”那妖怪说:“既是娘子还愿,那就罢了。”又转头对八戒和沙僧说:“我妻子已将你师父从后门放走,你们且到后门找他去吧。下次若再敢来犯,我定不饶!”八戒、沙僧听罢忙绕到后门找到唐僧,然后将他扶上马背,片刻也不敢停留,仓皇向西逃去。
又行了几日,师徒三人便来到宝象国,只见城中千门万户异常繁华。三人来到馆驿,八戒与沙僧留下来看管照顾马匹行李,只唐僧一人来到午门外,向黄门说明来意。不多时唐僧便被国王请了进去。唐僧上了金殿,参拜国王,又呈上通关文牒[1]。待国王盖过玉玺,还给唐僧,唐僧便又呈上百花羞的家书。国王看了失踪多年女儿的家书,痛哭流涕,满朝文武无不悲伤。国王问殿上诸位将军谁敢领兵挂帅,救回公主?可诸武将却无人敢应,只低头闷不作声。国王见此情形,更加伤心。殿上有官奏道:“臣等都是凡人,只曾习得武艺,上阵杀敌倒是无妨。只是那既是妖精,必有一身妖术。臣等一介凡胎,怎能与他匹敌?倒是这位圣僧,既能跋山涉水从东土大唐而来,想必身怀异术。陛下不妨请他去救公主。”国王听罢,转悲为喜,当即请求唐僧施法捉妖,营救公主。唐僧连连摆手说:“贫僧哪里会什么降妖之术,从大唐一路走来,只凭几个徒弟保护。我那两个徒弟皆是法力高强善能降妖,只是因他们生得丑,怕惊扰圣驾,故此让他们在馆驿等待。”
国王大喜,连忙传旨,宣猪八戒与沙僧上殿。国王乍见二人只吓得心惊肉跳。唐僧连连赔罪,国王勉强稳住心神,问八戒与沙僧:“二位长老,不知哪位善于捉妖啊?”八戒抢道:“捉妖有何难,那是俺老猪的拿手本事。我本是天蓬元帅下凡,有三十六般变化,最会降妖。”国王半信半疑,便试探着说:“那你变个让我看看。”八戒有心卖弄,便走出殿门,到了宽敞处,将身一躬,直长到了八九丈高,把满朝文武吓得一片慌乱。八戒得意地哈哈大笑,然后又恢复本相。国王看得瞠目结舌,待八戒又回到阶前时,遂亲手斟了杯酒奉与八戒,并对着唐僧师徒三人说道:“长老神通广大,望长老大发慈悲,为我救回女儿。这杯酒就权当与长老送行,待捉回妖魔,迎回公主,自有万金相谢。”八戒也不推辞,向唐僧施礼后,与沙僧双双吃了御酒,然后腾云升入空中,一去便不见踪影。国王怕唐僧也走了,忙扯住唐僧袖子说道:“既是长老的徒弟已去,长老您便在这里陪寡人坐坐吧。”唐僧忙说:“我本不会捉妖,陪国王坐坐也无不可。”
等八戒与沙僧再次赶到碗子山头,却不见了宝塔,只现出一个洞门。八戒抢上前去,抡耙打在洞门上,将门筑了个大窟窿。守卫的小妖飞报进去,不多时那妖怪就提刀迎出,怒道:“我已饶了你们,你们待要怎样,竟敢又打上门来?”八戒说:“你十三年前将那宝象国三公主强掳而来,今日你猪爷爷是奉了国王旨意,特来捉拿你!”那妖怪一听此话便暴跳如雷,怒眼圆睁,冲着八戒劈头一刀狠狠砍去。八戒也不畏惧,举耙相迎,沙僧也在一边持杖打去。虽是两人联手,却未战上几个回合,八戒便已渐渐力竭,生出怯懦之心。他对沙僧说道:“三师弟,我内急去去就来,你先自己撑上一会儿。”说完也不等沙僧应答,便一头钻进旁边的葛藤[2]堆中再不敢出来。余下沙僧独战那妖怪,便更不是对手,战了不几回合就被妖怪生擒。
那妖怪暗自揣测国王是如何知道公主去向,想起公主将唐僧擅自放走之事,便疑心是公主向唐僧等人暗中求助,于是就提了刀,质问公主。百花羞急忙分辩不知此事。妖怪仍旧半信半疑,于是将她带到沙僧面前对质。沙僧为保护公主,便扯谎说:“我师父去宝象国倒换关文,那国王十三年来坚持在寻公主,见我师父从外地而来,便取出公主画像,问我们师徒见没见过。我师父是老实人,就照实说了,国王赐我兄弟御酒,乞求救公主回宫,我们便来了。此事真的和公主没有关系。”妖怪这才把刀放下,向公主赔罪,然后又命人摆上酒席,为公主压惊。酒喝到一半,妖怪说:“你在家中好生照看孩子,我去探探亲。”公主说:“你这副长相岂不把我父王吓死!”妖怪说:“那我就变个俊俏的小伙。”说着转身一变,变成个年轻英俊的书生。公主吩咐:“你到了我家,我父王一定设宴招待你,你可千万别在酒后露出原形。”妖怪说:“我明白。”
妖怪来到宝象国,门卫禀报,三驸马在午门外等候。国王害怕道:“妖怪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唐长老说:“他若是想进来,挡不住。不如宣他进来,还不失大体。”于是国王宣三驸马上殿。妖怪上殿后,拜见国王,说:“臣是碗子山波月庄人,从小学习弓马,以打猎为生。十三年前,臣带数十人上山打猎,突见一只老虎,驮一个女子向山下走去。臣一箭射伤老虎,救下女子,女子愿以身相许,与臣结发为妻。臣若知她是公主,怎敢高攀?直到前阵她才说出她是公主,命臣前来探望。当时老虎逃了,不知在什么地方修炼成了人形,吃了唐僧,幻化成唐僧的样子,到这里欺骗您。国王,这个唐僧便是那老虎幻化成的。”国王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妖怪说:“臣住在深山,猎过无数老虎,一看便知!如果陛下不信,命人取来半杯井水,臣就能使他现原形。”侍卫取来井水,妖怪用了定身的法术,把井水撒向唐僧,叫了一声“变!”唐僧便变成了一只老虎。众侍卫急忙把老虎擒住,关在了铁笼里,放在大殿中间。国王命侍卫大摆宴席,谢三驸马降虎救驾之情,还挑了十八名宫女,弹琴伴舞,劝妖怪喝酒。当晚群臣皆空,只剩下那妖怪和宫女。妖怪喝到二更的时候,已经醉得不省人事,便现了原形,抓住一个宫女,张开血口便吞了下去,吓得剩下的十七个宫女拼命逃跑。白龙马在馆中等不到唐僧和师兄们,又听到外面风传“唐僧是老虎精”,便知道不妙。等到二更天的时候,便脱开了缰绳,飞向半空,幻化出龙身,腾云至皇宫上空,看见那妖怪正坐在银安殿上喝酒作乐。他便摇身变成个宫女,走进银安殿,对妖怪说道:“驸马莫伤我性命,我来为您斟酒。”白龙捏个法术,把酒斟得高出杯沿几寸却不向外流。老怪一口饮尽,问道:“酒是斟得不错,唱得如何?”白龙马就曼声唱了首曲儿。老怪拍着手又问:“曲也不差,那可会舞吗?”白龙马笑道:“虽说会些,但空手舞可不怎么好看。”老怪便说:“那也不妨事。”说完就抽出刀递过去。白龙马接刀在手,舞成一片银光,那老怪看得入了神。白龙马趁其不备一刀砍去,那老怪侧身避过,抓过身旁落在地上的蜡烛架子迎上了刀,那烛架上插着十余支蜡烛,将整间屋子映得通红。二人越斗越酣,竟跳出殿外,斗上云端。白龙马渐渐不敌,将刀劈面掷出。那老怪一手接住了刀,一手将烛架满堂红向白龙马打来。白龙马躲避不及,腿上挨了一下,慌忙化出真身一头钻入御水河中逃之夭夭。待湿淋淋一身回到馆驿,又变回了白龙马。


◆龙王三太子
再说那八戒,竟钻在草窠里一觉睡到了满天繁星。他醒来方想起白天的事来,想要去救沙僧,却怕打不过老怪,便想干脆先回城,见过师父再说。他驾云回到馆驿,不见唐僧,却见白龙马浑身湿漉漉,后腿负伤。正纳闷间,白龙马突然口出人言:“师兄。”那八戒吓了一跳,起身欲逃,却被白龙马一口咬住衣襟,说出妖魔认亲,将师父变作了猛虎,他久等两位师兄不来,便化作宫女去斗老怪,却不敌负伤。八戒无可奈何地说:“若是这样,干脆咱们就散伙吧。你回你的西海做你的龙王太子,我回高老庄继续做女婿。”白龙马这时双眼流泪,说:“二师兄,你万不可如此,若想要救师父,你便驾云去那花果山把大师兄请来。”八戒连连摇头,说:“那可不行,前阵子在白虎岭上,他打死那妖怪,我只玩笑话叫那老和尚咒他,谁想老和尚当了真,又是念咒又是写贬书的。还不知他要怎么恨我,我再自个儿送上门去,还活得成吗?”白龙马急忙说:“大师兄是讲情义的猴王,不会跟你记私仇。你见他时别说师父有难,就说师父想他,把他哄来。他若到了这里见到此种景况,必会去救师父。”八戒左思右想,终于横下一条心来,腾云飞去了花果山。
待他到了花果山,转了几处山弯,便看见那美猴王正威风凛凛坐在宝座之上。仔细看去,只见他头戴紫金冠,身披黄金甲,外罩赭黄袍,面前还列着几千猴子,叩头礼拜,口称:“大圣爷爷”。八戒咂舌,原来这猴头竟有如此大的家业,若俺老猪也能有这么座洞天福地,岂不快活。他想上前去,却又恐孙悟空记仇痛恨他,只好硬着头皮混进猴群里,也跟着猴子叩头下拜。大圣坐得高,眼又尖,早看到八戒,就问:“那里乱拜的是哪国的夷人?孩儿们快去给我把他拿下!”众小猴一窝蜂奔过去,将八戒缚住,八戒臊着脸说:“不是夷人,是熟人。”大圣说:“熟人?那定是来投奔我的妖怪了,速速报上名来!”八戒呸了一口说:“跟你做了几年兄弟,倒说我是外国夷人。”大圣说:“兄弟?哦,那抬起头来,叫我仔细看看。”八戒把嘴往前一噘,说:“认得这嘴吗?”大圣笑着说:“我当是谁,原来是猪八戒。”八戒立即跳将起来,说:“认得就好好说话!”大圣又问:“你不保唐僧西天取经,到这里来做什么?莫不是你也冲撞了他,被他给贬了。”八戒说:“没贬我,师父只是想你,让我来请你回去。”大圣冷笑说:“他对天立了重誓,还亲笔写了贬书,怎么会想我。”八戒又编一套谎话,说自打悟空离去,唐僧总是惦记着,心中好生不忍,终是吩咐了八戒,让他一定请悟空跟他回去一趟。大圣跳下崖来,搀住八戒,说:“贤弟,如此累你远来,不如先跟哥哥我玩耍几天。”八戒说:“不可不可,怕师父久等,我们还是立刻回去吧。”大圣又拉住八戒说:“你难得到此一趟,也跟我看看山景。”不管八戒情愿不情愿,扯上就走。八戒不敢说出实情,只忍着看了会儿景致,称赞:“果真是天下第一名山。”二人说说笑笑下了山,众小猴便献来各色仙果,说:“请大圣爷爷进餐。”大圣说:“我这兄弟饭量大,这些瓜果就权当点心塞塞牙缝吧。”二人吃了果子,红日已渐渐升高。八戒心急火燎,怕误了事,一再催促大圣跟他回去。大圣却不领情说:“我在这里天高地远,自由自在,岂不快活。要走你自己走吧,我可不去。你回去就跟唐僧说,既然已将我赶走,别再想我回去。”八戒怕惹恼了大圣让自己吃上苦头,只好讪讪[3]告辞,寻路下山。大圣也不多话,只派两只精明的小猴跟着,让他们仔细听着那呆子会说些什么。小猴直跟了三四里,才见猪八戒回头指着山骂:“这猴子真不知好歹,不做取经和尚,偏偏做占山妖怪,我好意请他他还不去,不去拉倒!”他甩着袖子往前走,又骂几声“猢狲”。小猴飞报回去,大圣立即传令:“给我把他拿回来!”众小猴赶上八戒,生拉硬扯地又将他拽了回去。大圣冷笑道:“你这不知死活的呆子,俺老孙好吃好喝的招待你,怎么你非但不谢我,反而还骂我?”八戒连连摇头说:“这是哪里的事情,我哪能骂你啊,要是骂了烂我的舌头。”大圣又说:“我左耳能听到三十三层天,右耳能听到十八层地狱,你走路骂我,我怎会不知道?小的们,快拿大棍来,先打他二十孤拐,然后我再拿铁棒送行!”八戒立刻慌了,哀求道:“大师兄,就看师父面子饶了我吧。”大圣说:“师父?我哪里有那等仁义的师父!”八戒又说:“那就看菩萨面子饶了我吧。”悟空这才上前揪住八戒衣领说:“我先不打你,你要跟我说实话,唐僧是不是在哪里有难,让你来此哄我?”八戒忙说:“没难,没难,就是真想你呢。”大圣骂:“你这呆子讨打,还跟我扯谎!那老和尚步步有难,处处是灾,你趁早告诉我,免得俺老孙的金箍棒不念情份。”八戒只好说出实情。悟空咬牙说:“我临行前一再叮咛,若逢上妖魔便提起俺老孙的名号,你们怎么不提了?”八戒急中生智,说:“怎么没提?谁知不提还好,一提那妖怪就骂:‘我怕他这个孙猴子弼马温。他若敢来,我定剥他皮,抽他筋,啃他骨,吃他心!让他好看。’大圣听罢顿时气得抓耳挠腮,暴跳如雷,问:“谁敢如此骂我?”八戒回答:“就是那黄袍怪。”悟空冷笑:“五百年前俺老孙大闹天宫时,满天的神佛见我都要礼让三分,口称大圣,这泼皮妖怪竟敢背后骂我,待我将他碎尸万段,好报此仇。”八戒说:“正是,你回头拿了他,留与不留,悉听尊便。”
大圣回到洞中,重新换上取经时的僧衣,和八戒驾云来到碗子山上。八戒指着洞头说:“这里便是那黄袍怪家,不但师父在里面困着,连沙僧都被他绑了去了。”悟空说:“你且等等,待我下去跟他斗上一斗。”八戒说:“那妖怪现在不在家中。”悟空仔细一看,洞门前竟有两个小孩在玩耍,大的十一二岁,小的八九岁模样。悟空落下云头,上前抓了那俩孩子。小妖慌忙报进洞中,百花羞赶出来,喝问道:“你为何要抓我孩儿?还不快快放下。待他爹爹回来,决不与你善罢甘休!”悟空说:“我是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你快快把我沙师弟放了,我再把孩子还你。”百花羞立刻奔回到洞中,放开沙僧,对他说:“你快快出洞去吧。”沙僧大喜,连忙出了洞,一看悟空站在洞口,知道是他来相救,连忙施礼,感谢救命之恩。悟空也不多言,叫过八戒,让他与沙僧二人一人夹一个孩子,赶到宝象国,扔到金殿下。他要把黄袍怪引到此处来,以免惊扰了百姓。于是那二人就一人夹一个孩子驾云去了。百花羞指着悟空鼻子骂道:“你怎么如此不讲信义?我放了你师弟,你为什么不放开我孩儿?”悟空却说:“你真是不知好歹,我这是送他们去见外公了。”百花羞说:“你若唬了我孩儿,定叫你吃罪不起。”悟空笑问:“公主,你可知人生天地间,什么罪为最大?”百花羞说:“我自幼蒙父母教训,读文识字,书上说‘罪莫大于不孝’。”悟空又说:“不错,你既知道,又何苦做个不孝之人。你父母生你养你,你不但没有在父母膝前尽孝,反而与妖魔日夜厮守。”百花羞哀愁交加,说出那妖怪日夜防范,怕的就是她离洞而去。悟空说:“那好办,今日我就捉了那妖怪,把你送回国,让你双亲团聚。”百花羞连忙劝道:“怕是你斗不过他,岂不反而害我。”悟空说:“不必担心,只怕你跟他夫妻情深,不舍得我来伤他。你只管先躲起来吧。”公主无可奈何,只好躲藏起来,而悟空则变作公主模样静等那妖怪回来。
那边八戒与沙僧来到宝象国,将孩子提到金殿门前,使个障眼法,将孩子摔成两块肉饼,高叫道:“那是黄袍怪的孩子,被我们摔死了!”那妖怪在银安殿中宿酒未醒,被吵嚷声惊醒,慌乱中未辨真假,便匆匆赶回洞府。悟空变作的百花羞见他回来,便两眼一合泪如雨下,叫着:“我的孩儿。”哭得悲痛欲绝。妖怪连忙搀起悟空,问明真是八戒与沙僧掳走了他的孩子,狂性大发,誓要与八戒和沙僧寻仇。悟空说:“你且慢走,我疼孩儿,哭得心口疼痛难忍。”那妖怪从口中吐出一颗鸡蛋大小的珠子,说:“你别慌,这是我炼成的内丹,你拿它在疼痛处轻轻摩摩就好。可千万别弹它。”不想悟空变作的百花羞伸手接过珠子后,就一指弹去,妖怪神色大变,慌忙来抢,悟空却一口将珠子吞进肚里,然后一抹脸现出本相,说:“妖怪,你可认得我吗?”老怪说:“倒是有些面熟,你是谁?把我妻子藏在哪里,为何来骗我宝贝?”悟空说:“我乃唐僧的大徒弟,名叫孙悟空,是你五百年前的祖宗!”老怪怒道:“唐僧不是只有两个徒弟吗?可没听说有个姓孙的。”悟空说:“没听说过你孙爷爷的名头,就敢在背后说你孙爷爷坏话?”老怪压住怒火说:“我分明不认得你,何来骂你一说?”悟空转念一想,便知是猪八戒使得激将法,便冷笑一声说道:“休再提什么闲话,你孙爷爷既然来了,你就乖乖地吃我一棒。”老怪一声大喝,那洞中小妖尽皆跳起,将悟空团团围住。悟空叫了声“变”!眨眼就变成三头六臂,使三条棒子打来,将群妖皆都打死,只剩那一个妖怪。那妖怪勃然大怒,举起宝刀迎面砍来,悟空抡棒相迎。二人大战几十回合,平分秋色。悟空暗忖:这妖怪倒是好刀法,竟抵得住俺老孙这条棒。于是使了个乖,卖个破绽。那妖怪中计,挥刀砍来,悟空一棍挑开刀,随手又一招叶底偷桃,一棍打去,那老怪却突然无影无踪。悟空大吃一惊,立即跳上云端查看,却不见妖怪踪影,想来这妖怪必不是凡间之物,而是某路天神下凡。想到此处,悟空便一个筋斗来到南天门,向玉帝说明了情由。玉帝忙命张、葛、许、邱四位天师遍查天上诸位神将,发现各部神将都在,独斗牛宫外二十八宿中少一位奎木狼[4]。天师忙奏明玉帝,说奎星下界已有十三天。于是玉帝命本部将奎木狼收回天庭。二十七宿随悟空来到了碗子山,念动咒语,让奎木狼不得不自隐身的山涧中出来。众星将其押往天庭参见玉帝。奎星叩头请罪,说明缘由。原来那百花羞本是瑶池披香殿的侍女,因二人生情,又怕被王母察觉,侍女便先下凡间,托生为宝象国的三公主。而他则变成妖魔,来到了碗子山上,与其成就十三年夫妻。这万般情缘皆是前生所定,玉帝便罚他为太上老君持炉秉火,以将功赎罪。

◆奎木狼
悟空谢了玉帝,又回到碗子山上。这时八戒与沙僧也都已赶来。悟空使个缩地法,把公主带回国,并向国王说了前因后果。之后去往后殿,吹口气将变成猛虎的唐僧化回真身。也不多留,起身便要回那花果山。唐僧认出悟空,羞愧交加,见他要走,禁不住出声挽留,说:“悟空,多亏你救我。待取回真经,回到大唐,为师再来谢你。”悟空忍住酸楚,笑说:“莫说谢不谢的,只是师父您以后少念那咒,我就感恩不尽了。”
眼见师徒和好如初,国王已经传令下去,大摆素筵,酬谢四人。宴席过后四人辞了国王,整装上路,直往西天而去。
[1][通关文牒]古代通过关隘时拿的通行证(我们现在称为出国护照),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
[2][葛藤]一种半木本的豆科藤蔓类植物。
[3][讪讪]不好意思的样子。
[4][奎木狼]二十八宿中西方白虎七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