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凡的形象,超凡的魅力

由于时代的诸多因素,使得毛泽东这样一个吃五谷杂粮的人,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毛泽东究竟又是怎样一种形象呢?几乎所有会见过毛泽东的国际友人,都在他们的笔下作了生动的描述:

“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剧场里”,“毛泽东坐的位置离我不远。他的前额很宽,颧骨并不显露,嘴唇就象一弯新月,很女性化。他的脸部表情很丰富,不住地变化。他那柔和几乎没有皱纹的脸孔,象孩子一样的笑声, 以及那和蔼可亲的样子,觉得把他形容为‘钢铁般的布尔什维克’或‘冷酷的匪首’,无论如何都是不合适的。”“一般说来,毛泽东不拘形式,不讲究繁文缛节,他穿的制服和其他红军战士一样。可是他有一种难以言状的风度,显示出威严。使人感到他是一个非凡的人物”①。德国友好人士王安娜如此形象地勾画出 30 年代的毛泽东。

斯诺的夫人则从另一个侧面向读者展现了延安时期毛泽东的风采:“他在中国人里是不寻常地高大,身材很好”。应该说,“没有什么可损害毛泽东的,他有很好的教养,内部是钢,有坚强的抗力,是坚韧的材料制成的”②。

1946 年,另一位美国记者斯特朗在延安窑洞里,见到了她所敬仰的毛泽东,她写道:“毛泽东身材魁梧,毫不拘束”。“他那略带扁平的圆脸上, 有一种平静而含蓄的表情,微笑起来,就变得生动而幽默了。在乱蓬蓬的浓密黑发下,高大的前额和敏锐的眼睛表明他的思想活跃,富有洞察力,没有什么能逃过他的注意。一种高深而又灵活性的理智支配着他,使他生气勃勃”

① 史沫特莱:《毛泽东会见记》。

② 1976 年美国《纽约时报》。

③ 《美国妇女家庭杂志》。

④ 1976 年《澳大利亚人报》。

① 王安娜:《中国——我的第二故乡》。

② 海伦·斯诺:《一个女记者的传奇》。

③。

在那时的中国,能见到毛泽东,那是莫大的荣幸。且听一个外国记者的

心声:“几分钟过后,毛泽东出现了。我原以为一位至高无上的领袖进入大厅会象神人出现一般,形成了一个震动人心的场面,实际上,我却在肃静的气氛中看见一位衣着整洁朴素、和我在大街上看到的成千上万中国人一样的老人走了进来”。“我看清了他的面庞。他的目光使我意识到他是一位真正的伟人。他的目光安详而清澈,全身都焕发出谦虚之感”。“那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时刻之一。我看着这位 20 世纪最杰出的人物、最伟大的领导人、历史上最光华四射的智慧之一”。

伟人就是伟人,毛泽东这位中国人民的领袖,以他那压倒一切的魅力, 为世界上许多的知名人士所倾慕。基辛格博士说:“在会见一位出名而掌握大权的领袖人物时,人们往往分辨不出在多大程度上倾倒于他的人格,又在多大程度上敬畏于他的地位和声望。会见毛泽东的情况却是不容置疑的。除了召见是突如其来的以外,接见并无任何仪式。房间内的陈设就和屋子的外观一样简单朴素。毛泽东就站在那里边,周围都是书,他在中国人当中身材是高大魁梧的。他微笑着注视来客,目光锐利而微带嘲讽,他的整个神态似乎在发出警告说,他是识透人的弱点和虚伪的专家,想要欺骗他未免是徒劳的。或许除了戴高乐以外,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人象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力”。“他成了凌驾整个房间的中心,而这不是靠大多数国家里那种用排场使领导人显出几分威严的办法,而是因为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得到的压倒一切的魅力”①。

也许在政治立场上,毛泽东是西方许多政治家的对手。在个人私交中, 毛泽东却有好多的朋友,而不论其政治信仰如何。英国前首相希思就是引人注目的一位。他自己的话就是佐证:“当我 1974 年 6 月在北京第一次会见毛泽东的时候,我一下子就同他交上了朋友”。“他本人是一位非常令人愉快的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的热情欢迎使我毫不拘束,而且,他不仅了解我爱好航海和音乐,而且还了解我向他介绍的我的一行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其后的会谈中,双方都开了许多玩笑。总之,同他谈话既使人感到愉快,又使人感到兴奋。”毛泽东就是毛泽东,伟人到底是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