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病逝前后

中美在接近。斯诺欣喜异常。

1971 年 7 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7 月 15

日发表了让全世界都吃惊的尼克松总统应邀访华公告。1972 年 2 月 21 日尼

克松总统正式访问中国时,带来了 87 位新闻记者,可惜斯诺不在此列。本来

斯诺是最有资格采访这次历史性会见的,但他却早在 1971 年 12 月 15 日就躺在瑞士洛桑医院的手术室里,医生在他的腹腔里发现了一个网球那么大的恶性肿瘤,已无法取出。

斯诺一生奔波。他青年时期来到中国,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使他在旧中国一住就是 13 年。新中国成立后,他 3 次来华,先后又一共住了 1 年。由于他同毛泽东主席、同中国共产党其他领导人的交往,使他遭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不能住在美国,而侨居瑞士。现在他重病在床,其夫人洛伊斯只好将斯诺的病情电告中国政府。斯诺的病立即引起毛主席、周总理的高度关切。中国卫生部顾问马海德建议请斯诺到中国治疗。斯诺经过再三考虑,婉言谢绝了,因为他不愿拖累中国。周总理代表毛主席写信慰问,斯诺极为感动。1972 年 1 月 22 日,毛主席、周总理派马海德带去一个中国医疗专家小组, 要接斯诺来华治疗。这时的斯诺已经不起长途旅行的颠簸。马海德俯身向斯诺转达了毛主席、周总理的问候,躺在病榻上的斯诺非常感激,他用微弱的声音,缓慢他说:“我完全理解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美好心意。他们对于我当前的困境提出的具体援助的建议使我极为感动。我知道在中国土地上我会得到在任何其他地方都不能得到的关怀和爱护,⋯⋯我热爱中国,我不愿意作为一个病人到中国去,我不愿给中国增添累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朋友是不能去做违背病人心愿的事的。中国医疗小组对斯诺进行了精心的护理。但是病情在恶化,最后是长时间的昏迷。2 月15 日凌晨,斯诺在睡眠中平静地停止了呼吸,享年 66 岁。当晚,毛主席、周总理、宋庆龄副主席都发来了唁电。毛主席的唁电说:“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的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2 月 19 日, 首都各界人士隆重集会,追悼斯诺先生。周恩来、李富春、郭沫若、邓颖超等参加,毛主席、宋庆龄副主席献了花圈,毛主席献的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 “献给中国的朋友埃德加·斯诺”。5 月 16 日,斯诺的部分骨灰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安葬,毛主席送去了花圈。斯诺夫人洛伊斯在回忆这段时间毛主席对斯诺的关怀和情谊时,深情地写道:“他(指毛主席)是酷爱友谊的。1972 年初,当他得知我的丈夫病重的消息后,就派遣了一支有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医疗队到埃森来(瑞士的一个村庄,洛伊斯·斯诺住在这儿),一直到最后

——1972 年 2 月 15 日,这些医生和护士轮换守护在他的床头,在房间里至少经常有两位大夫和一位护士。这不只是对一个病人的照料,这是对一位朋友、一位亲爱的人的真正安慰。”

毛主席是斯诺大半生所崇敬、宣传的伟大政治家。毛主席一生中所见过的外国朋友难以计数,但毛主席同斯诺的交谈,不管是从时间的长短、内容的广泛和问题的深度来看,都是其他外国人所不能比拟的。毛主席对斯诺的信任和厚爱不言而喻。斯诺通过他的几十本著作,赢得了“最了解中国和毛泽东的美国人”的声誉。毛泽东与斯诺的这种真挚情谊,正如中国古人所云: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袁征万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