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波情谊,源远流长

1954 年 11 月,北京已进入冬天。寒气袭人,北风呼啸。然而在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里却温暖如春,靠南面窗户处放置的两盆水仙花,生机勃勃,青翠挺拔,刚开放的几朵白色黄心的小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在宽面的大办公桌上,堆放着一些夹着纸条的线装书和一摞待批的文件和材料。毛主席坐在桌前的靠背椅上,一边吸着烟,一边聚精会神地阅读即将来访的缅甸总理吴努的有关材料。青烟袅袅,阵阵花香。毛主席弹了弹手中的烟灰,抬起头来,凝视着窗前的水仙花,沉思逻想。现在,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举,发展经济,建设家园,改善人民生活是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首先是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即将来我国访问,商讨双边的重大问题,如果这次同缅甸谈得好,可以使四邻相安,有利于争取亚洲国家的和平共处,有利于新中国的和平建设。

毛主席对缅甸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尤其是对中缅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更为熟悉。中国和缅甸是山水相连,人民相亲的友好邻邦。流经缅甸全境的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在中国境内称怒江)均发源于中国,穿越西藏、云南的丛山峻岭,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从北到南,纵贯缅甸,汇入印度洋。滔滔的江水,带着中缅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相处的情谊,从远古的洪荒时代, 流淌到今天。“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在长达 2100 公里的边界上,繁衍生息的两国人民,头顶一块蓝天,共饮一江清水,朝夕相处,友情无限,其部落关系、家族关系、亲戚关系,盘根错节, 交往频繁。特别是近代,中缅两国有着共同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惨痛经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曾有过相互支援、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光辉历史,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大量国际援助的抗战物资, 就源源不断地通过当时闻名中外的中缅公路,从缅甸运到中国云南昆明,再转运到抗日大后方四川,为了保护这条运输线不破日军切断,中国曾派远征军人缅,配合盟军对日作战。大战结束后,缅中两国相继于 1948 年和 1949 年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两国又很快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缅甸人民把中缅两国人民自古以来用血汗建立起来的这种亲密关系,亲呢地称为“胞波”(意即同胞兄弟)之情。

缅甸政府非常重视同中国的友好关系,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在国际上,始终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努力,并积极为中国出席亚非会议牵线搭桥。这些正义的立场和行动, 深受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和赞赏。但是,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加上美国政府和台湾蒋介石集团的威胁拉拢,挑拨离间,因此, 缅甸当局对中国存有疑虑和戒心。世界上的一些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也关切地注视着中缅关系的动向和发展。所以,毛主席在处理缅甸问题时特别慎重。当时,国民党军李弥部的大批残匪,正越境流窜在缅甸边境一带,干着破坏、袭扰、贩毒、劫掠的勾当。为了尊重缅甸的领土主权完整, 毛主席一再指示,无论如何不能过界搜剿,这一英明决定,赢得了缅甸政府

的信任和好评。

为了加强同缅甸的友好关系,消除疑虑,增进友情,1954 年 6 月,毛主席特派周恩来总理首次应邀访问缅甸,同缅甸首任总理吴努进行了极为亲切的友好会谈,发表了联合公报,倡导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声明强调,“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和干涉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信任感所代替。”周恩来总理的这次访问获得巨大成功,产生了极好的影响。吴努总理曾向周恩来总理表示,“阁下这次来访,起了很好的作用,消除了缅甸人民对中国抱有的恐惧的相当大部分。”

毛主席掐灭了手中的香烟,将烟蒂丢进烟缸,站了起来,在屋内来回踱步,冬天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射了进来,照得室里暖和和的。毛主席思考着, 吴努总理这次来华,会有不少问题,应该好好地同他谈谈,使他不虚度此行, 有所收获。毛主席停住脚步,又重新坐到靠背椅上,拿起了有关缅甸总理这次来访的材料,仔细地研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