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带动了大球

1971 年春,第 31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

这时,中国与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已绝缘了 6 个年头,外界要求中国乒乓球队重返世界乒坛的呼声日高,甚至认为没有高水平的中国队参赛,就不能算是“世界级”的比赛。

当时国际形势仍很严峻。中苏对峙,苏联大兵压境;美国虽然开始同中国接触,但尼克松和美国政界人士仍频频表示“不放弃对中华民国的义务”; 中日尚无外交关系,日本右翼势力和台湾国民党特务在日活动猖撅。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主张不参加第 31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国家体委和外交部将情况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在听取汇报时,周总理当即表示,中国乒乓球队应参加第 31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并当场抽出笔来亲自给毛主席写报告,写完马上由秘书送去。

毛主席收到报告后,当即批示“照办”,“我队应去”,“要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至此,中国乒乓球队决定参加第 31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第 31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期间,同世界体育界隔绝多年的中国运动员遵照毛主席、周总理提出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广泛开展”乒乓外交”。中国运动员的高超球艺和友好态度广泛影响了各国运动员、日本各界人士和各国记者。

在同美国运动员接触中,对方几次提出想访问中国,中国队均以“将来访华总是有机会的”说词予以婉拒。但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件,使事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一天,中国乒乓球队从比赛馆乘车回旅馆。美国队球员科恩无意间跳上了满载着中国运动员的大轿车。当他发觉上错了车时,有些尴尬。这时,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打招呼,并亲切地对科恩说:“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直是友好的。今天你到我们车上,我们大家都很高兴。我代表同行的中国运动员欢迎你上车。为了表达这种感情,我送给你一件礼物。”庄则栋将一幅绣有黄山风景画的杭州织锦送给了科恩。科恩非常高兴,将一件带有和平标志的短袖衫回赠给庄则栋,当即表达了访华愿望。

因为出发前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曾有过规定:不和美国队员手拉手;不与美国人主动交谈;比赛场上不与美国队交换国旗。庄则栋与科恩接触的情况, 马上被报告了国内。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运动员接触的消息,马上在当地传开了,并引起西方新闻媒介的普遍关注,甚至连正在莫斯科召开苏共 24 大的新闻都不如这条消息更吸引人。

深夜,北京中南海毛主席的书房里。

毛主席正在阅读新华社摘编的反映世界各国动向的“大参考”,他也被西方新闻媒介连篇累犊的报道所吸引。

当毛主席不久前看到庄则栋同美国运动员科恩接触的简报后,就提出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同国内的电话联系由每天 2 次增加到 4 次,以便及时掌握动态。

几天前,外交部和国家体委就美国运动员要求访华一事联合提出了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周总理批了“拟同意”三个字,毛主席也画了圈,并由秘书作了传达。

西方通讯社的报道使毛主席重新考虑起这一决定来。他同斯诺讲过,欢迎尼克松到北京来,有问题需要跟他解决。此时让就在家门口的美国乒乓球队打头阵是否有利?现在第 31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已近尾声,如不马上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那他们就打道回府了。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毛主席特别容易进入脑细胞的兴奋状态,这是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在战争年代,部队白天要行军作战,只有到晚上才能架起电台进行联络。各地载着十万火急战况的电波汇集到毛主席这里,往往要马上作出决定,然后及时答复,当这一切完成之后,一个不眠之夜便过去了。久而久之,他体内的生物钟节奏,几乎变成了晚上工作,白天休息。进城 20 多年了,但毛主席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留下的习惯。

此时,毛主席隐隐约约地感到某种时机来了。他仍象战争年代那样善于捕捉战机,如同进行一场战略决战一样,只要抓住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就获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让美国乒乓球队打头阵有何不可!它将为尼克松或者他的特使来北京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这是打开中美关系局面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天蒙蒙亮时,毛主席毅然作出决定,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当天上午,信息传到了名古屋。

三天后,美国乒乓球队一行 18 人——9 名运动员、4 名乓协人员及 2 名家属和 3 名记者走过了罗湖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来访的正式的美国代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