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安门城楼上

10 月 1 日,北京秋高气爽,菊茂花香。

参加庆祝共和国成立 21 周年的各界群众,一大早就汇集在天安门广场上。整个广场,红旗似海,彩旗飞扬,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刚从陕北志丹县参观返回北京不久的斯诺夫妇,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也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这对于斯诺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荣誉。

斯诺是时隔 5 年之后,于 1970 年 8 月 14 日偕夫人洛伊斯·惠勒再次来华访问的。到京不久,就前往陕北志丹县,即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保安。旧地重游,思绪万千。当年走过的山路,住过的窑洞,和毛主席促膝夜谈的地方,感到特别的亲切。昔日的古城,而今已“旧貌换新颜”。30 多年的巨变,深感“保安同全中国一样,也已经站起来了”。

周恩来总理见斯诺夫妇上了天安门城楼,便迎上前去,热情地握着他们的手说:“斯诺先生,欢迎你。毛主席让我请你来的。你是中国人民真诚的朋友。”

“34 年前我穿过封锁线去找红军,遇到的第一个共产党领导人就是您。当时您用英语跟我讲话,使我很吃惊。”斯诺深情他说。

“我还为你草拟了一个 92 天旅程的计划,还找了一匹马让你骑着去保安找毛主席呢!”周总理诙谐他说。

昔日的情景,唤起了不少难忘的回忆。斯诺激动他说:“您安排我去见毛主席,采访红军,当时对西方新闻界来说是独一无二的。今天让我上天安门⋯⋯”

“你现在是第三次访问新中国,今天还上天安门参加我们国庆盛典,对一个美国人来说,这也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事!”周总理真诚地说。

这时,广播里响起了“东方红”乐曲,毛泽东主席高大的身躯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顿时,“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天。斯诺夫妇在周总理的陪同下,向毛主席走去。

“主席,您看谁来了。”周总理笑着对毛主席说。

毛主席一眼就看出是斯诺。老朋友相见,分外高兴。热情地和斯诺握手说:“斯诺先生,老天保佑你,我们又见面了。”欢愉之情,溢于言表。

“非常高兴见到您。您看起来比 5 年前年轻了,身体也更好了。”斯诺激动他说。

“马马虎虎。你身体还好吗?”毛主席关切地问。 “马马虎虎。来之前,我开过刀,现在好了。”斯诺回答说。

毛主席仔细地看了看斯诺,关心他说:“你要注意,不要太累。”

斯诺点了一下头说:“对了,这话我必须听。”接着他高兴地告诉毛主席:“我 5 天前才从保安回来。保安变化大极了。当年从延安到保安路上要

走 3 天,这次才花了 2 个半小时。” “有一些变化。”说着,毛主席若有所思地对斯诺说:“对了,你去年

12 月给我的信收到了。”“他们说你写的书不好,我没有看,我看了摘要, 没有什么不好。”

“我这次来中国后发现我写的关于文化大革命的一些观点不正确。”斯诺内疚地说。

毛主席笑着摆了摆手说:“你当时怎么看就应该怎么写。今后也如此, 你怎么看就怎么写。不应该要求外国朋友的观点和我们完全一样。我们自己都不完全一样嘛!过去外交部有个极左派,闹得外交部可乱了,谁都管不了。英国代办处就是他们放火烧的。”“不赞成你的也就是他们,现在在外交部他们不当权了。”

毛主席一边同斯诺亲切交谈,一边伸出手,带着斯诺夫妇朝城楼前的栏杆走去。顿时,广场上沸腾起来,万首翘望,红旗翻滚,“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毛主席也高举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斯诺看着这动人情景,万分激动,眼睛也湿润了。毛主席请斯诺夫妇分别站在自己的两旁,摆好姿势,让记者拍照。这张照片在《人民日报》的显著位置刊登出来。这是周恩来总理为改善中美关系向美国发出的一个含蓄的信息。可惜的是,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顾问当时都没有理解毛泽东、周恩来这一微妙的作法,而被忽略过去了。事后,基辛格在回忆这件事时写道,毛泽东和周恩来“不幸对我们敏锐地观察事物的能力估计过高。他们传过来的信息是那么拐弯抹角,以致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全不了解其中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