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潜在战力的涵义
人们早就认识到,战争不仅是实力的直接碰撞,还是潜力的间接较量。战争的潜在战力,属于大战略范畴,它在战前已经形成,是可能战力与现实战力的基础,它与综合国力紧密相关,并且又是可变的。强大的潜在战力具有巨大的威慑作用和支撑作用。
(一)潜在战力的概念
关于潜在战力的概念,一般文献是指将现有的军事力量独立出来,与这一力量相对应的可用以战争的那一部分国家力量。这是从局部看总体,从纯军事角度定义潜在战力的一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普遍承认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要树立大军事观、大国防观,为此, 就必须从国家大系统看军事力量和国防力量子系统,重新定义潜在战力。按照这一思路,我们认为,所谓潜在战力,是指对抗主体拥有的国防总体力量, 即可以最大限度用于国防与战争的综合国力。它包括了进行战争的阶级、民族、国家或政治集团拥有的可以最大限度用于国防与战争的全部力量总和, 诸如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科技的、地理的、历史的力量和一切盟友提供的支援力量。一般说来,国土、人口、政治、经济、科技、地理、传统、国际援助都是基本的潜在战力要素。这就是说,潜在战争力是一个大系统, 既包括自然力量(国土、地理位置、地缘关系、自然资源),又包括社会力量(人工的各领域):既包括物质力量(硬战力)、又包括精神力量(软战力);既包括客观力量,又包括主观力量。这些基本力量要素用“力”的方式表示,可称为人力、物力、财力、结构力、动员力等等,其运动状态表现为整个社会生活、生产的潜在军事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战争活动能力。替在战力不是这些力量的简单罗列和组合,而是各力量系统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而形成的合力。它的内部结构、成因、状态及规律,随着生产、技术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同时代潜在战力不同,各个国家之间潜在战力也不同。
(二)潜在战力的意义和作用
之所以要强调重视潜在战力问题,是因为它对于战争和作战来说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历史的经验表明,潜在战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决定着战争的进程与结局。在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中,这种作用更为明显,因为全面战争需要国家力量和国际力量的总动员,缺乏雄厚的潜在战力,仅凭暂时优势的现实战力,最多只能取得战争初期的主动,而难以保证整个战争的胜利。例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战争决策机构只强调现实战力的强大,无视美、苏等国潜在战力的雄厚,悍然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尽管取得了战争初期空前的胜利,但还是没有逃掉失败的恶运。潜在战力不仅对全面战争的结局有重大影响,而且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局部战争的结局。比如英阿马岛战争、英国以军事力量斗争为主,同时兼以政治、外交、经济等各种力量运用,多管齐下,充分调动和利用战区、军队、国家乃至国际的一切有利条件和因素。一方面在国际上通过接受美国调停建议等一系列外文攻势,争得了美国和众多盟国的同情和支持,断绝了阿之外援;另一方面在国内通过哀兵政策激发和利用民族感情,并充分利用“战时内阁”的高度权威和凝聚力,协调、组合圆家与军队以及军年三军之间的关系和力量,从而使其综合国力、军力和得到的外力联成一体,造成了对阿的总体优势。这样,英国进行的这场局部性的战区作战,就有了超出战区之外的强大的潜在总体力量作后盾。
(三)潜在战力与综合国力
潜在战力与综合国力是两个有区别而又有联系的不同概念。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总体力量和在国际事务中的综合影响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物质、精神力量及其国际影响力的综合力。它涉及面很广, 几乎包括了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军事力量,也包括非军事力量;既包括自然力量,又包括社会力量;既包括物质力量,又包括精神力量; 既包括实力,又包括潜力以及由潜力转化为实力的机制。它的基本方面,许多人作了不同的概括,我们赞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力,在整个综合国力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包括经济基础(即工业基础、农业基础、商业基础、金融基础、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能力等)、经济体制、生产力和发展水平、国民生产总值、国民人均收入、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关系等;二是政治力,在综合国力构成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包括国家性质、政治体制、政治制度、内外方针政策、政府素质与管理能力、国际政治环境、国家在对外活动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以及国际性支援力等;三是科技力,在综合国力构成中起先导性作用,包括科技基础、科技体制、科技发展水平、科研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科技投资、科研条件以及对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和推广能力等;四是精神力,在综合国力构成中发挥能动作用,包括文教体制、文教规模、国民文化水平、民族道德规范、思维方式、爱国主义精神和意识形态状况等;五是国防力,指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包括武装力量的数量和质量、武器装备水平、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国防教育与国防观念、军事理论、军队编制、军队与后备队伍的教育训练状况等;六是资源力, 主要指资源和环境,它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地理条件、环境条件和各种资源可利用的程度等。据有人分析研究,世界各国综合国力构成要素的比重大致为:经济力占 24.9%,科技力占 20.7%,国防力占 13.6%,精神力占 11.4%,其余是政治力和资源力。这种划分是否客观、科学尚待考究,然而必须看到,不同的国家在综合国力要素的构成及其比例上并不完全相同,并且诸要素在结
合的程度上也有较大差异。
而潜在战力呢?如前所述,是指对抗主体可以最大限度用于和投入国防和战争活动的总体力量,显然它仅仅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而已,因为无论平时与战时,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力量还须用于国防或战争以外的诸多领域,如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和国民生活等等。因此,可以说综合国力是潜在战力的基础,综合国力的强弱是潜在战力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潜在战力则是综合国力凝聚在对抗主体上所表现出来的整个社会的战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