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资消耗大,人员伤亡小

高技术战争的高耗费不仅表现在高投入方面,而且还表现在战争物资损耗明显加大。不过,这种损耗的增加,却同时带来了人员损失大大减少的另一种结果。

高技术战争物资消耗惊人。随着战争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术战争在弹药、油料等各种物资的消耗和武器装备种类数量投入上不断增长。据有人统计,海湾战争中,美国从国内运往中东的各种物资相当于把美国的一个中等城市搬到了海湾地区。首先,弹药的消耗剧增,且精确制导弹药份量增大。以投弹量为例,历时 3 年的朝鲜战争,美军共投弹 68 万吨,月

平均近 1.9 万吨;8 年的越南战争,美军共投弹 750 万吨,月平均 7.8 万吨

左右;而 43 天的海湾战争,仅战略空袭的第一天,投弹量就高达 1.8 万吨,

整个战争投弹 50 万吨,月平均高达 35.7 万吨。其次,油料消耗惊人。现代战争,各种先进的坦克、装甲车、飞机、舰船等等都是“油老虎”,离开油料寸步难行,因此,没有充裕的油料作后盾,要想使它们充分发挥效能是根

本不可能的。如美国的“中途岛号”航母,排水量 6 万多吨,是美国现代航

母中吨位最小的,但其航母编队每隔 4—5 天就得补充一般燃料 6 万多吨、航

空燃料 3 万多吨;美国其它的航母吨位更大,大的 9 万多吨,小的 8 万多吨, 其航母编队的燃料消耗就更大了。据统计,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在空袭行动中, 仅喷气燃料日消耗量就最高达 40 万桶。弹药、油料、食品等物资反映在人均日消耗量上,更是日益增加。

50 年代,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人均日消耗物资 92 公斤,比二战时增加 1

倍。越南战争,美军人均日消耗物资 117 公斤,为朝鲜战争的 1.3 倍。

70 年代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军仅弹药人均日消耗就达 250 公斤。

80 年代的马岛战争,英军仅油料人均日消耗达270 公斤,为二战时的13.5 倍。

90 年代的海湾战争,美国海军航母编队人均消耗高达 1100—1380 公斤,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 55 倍至 69 倍。据不完整统计,美军在半年的海湾军

事行动中,50 多万人共约消耗各类物资 3000 余万吨,相当于前苏军 1000 多

万军队在 4 年之久卫国战争中消耗 6000 余万吨物资的一半左右。今后,至少本世纪以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技术装备越来越多,作战物资的消耗将会越来越大。比如,未来战争中使用激光武器、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 在能量的消耗上,预计比现在还要大。

然而,高技术战争中人员的损失却明显减少。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自动化程度和效能的提高,使得直接投入作战的人数大为降低,而且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和运用,大规模、大面积的杀伤逐步退出战争舞台,因此战争造成的人员损失较以往逐成下降之势。与历史上的战争相比,高技术战争普遍存在军队人员伤亡减少的特点。二战中,美军死亡 40.318 万人,伤 67 万人,参战国部队死亡总数(估计)2400 万人。美军在朝鲜 3 年侵略战争中伤

10.4 万人,死亡 5.4 万人;在越南 7 年 4 个月,伤 24.8 万人,亡 5.6 万人。海湾战争,美军死亡 184 人,受伤 213 人;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战败国伊拉克,据沙特估计约死亡 8—10 万人。其他几场高技术战争也是人员伤亡少。以色列偷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直接攻击作战目标,没有多少人员伤亡:美国突袭利比亚,利方死亡 40 多人,受伤 90 余人;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死亡 18 人,伤 19 人,对方死亡 109 余人,伤 56 人,被俘 657 人;入侵巴拿马死亡23 人,受伤 330 人,伤 777 人。由此可见,尽量减少伤亡成了高技术战争决策的目标之不仅军人的伤亡降低,而且战争给平民造成的伤亡也明显减少。在以往战争中,有的作战目标是直接对着平民的,有的虽然不是针对平民百姓,但无辜百姓常常难以幸免于难。不仅参战军人伤亡惨重,平民百姓成千上万地遭到杀戳,因而被称为是“绞肉机”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每个月平均有 13.7 万平民死亡,截止 1918 年停战纪念日,总共有 700 万平民死亡。这个数字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平民死亡人数相比就相形见绌了。从 1939 年战争爆发到 1945 年战争结束,仅死亡人数就达 5000 万人。中国抗日战争 8 年共有 2000 万平民死亡。

80 年代以来的高技术战争,平民伤亡却微乎其微,马岛战争是在一个荒凉的小岛上打的,几乎没有平民伤亡。其他几场也都很少有平民伤亡。即使海湾战争,战场在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但伊拉克平民伤亡据伊方估计也只有 1591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