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采取“超”立体的非线式速决战形式
高技术兵器、高技术战力将从根本上改变进攻作战的样式,以往那种平推的、缓慢的、近距离的线式攻击开始被否定,代之以超立体、全纵深、大迂回、高速度的非线式速决战为主。比如,战略武器和宇航武器的发展,使延续了几十年的空中进攻作战方法发生了根本变革,产生了隐身突防、超越轰炸等非线式进攻方法,它是建立在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和战场信息高度一体化基础上的多兵器、多军兵种、全方位、超立体的突击作战,使防空力量防不胜防。这种非线式的、速决的进攻作战形式,其主要特点是:
超立体。高技术战争的超立体,是相对以往战争的立体性而言,它首先反映在进攻手段和进攻方向的超立体化上。进攻一方凭借所掌握的高技术战争力量,从战争开始,打的就是陆、海、空、天、电“五维”超立体战,从外层空间、高空、中空、低空、超低空、地面、海面直至地下、水下,从近距离、中距离直至远距离,形成多维、多方向、多层次的超立体打击网,它涵盖了侦察、监视、指挥、控制、通信各部门和战术、战役、战略各层次, 即使是陆军指挥官也获得了三维空间进攻力量。海湾战争中,美军地面进攻作战所使用的力量,就包括地面部队(含空降部队)、空中力量、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电子战力量、空间力量,进攻作战战场范围涉及美国本土、北美洲、大西洋、欧洲、太空,以及海湾地区的空域、海域和陆地。从发展上来讲,进攻作战立体化和整个军事行动立体化一样,将逐步趋于“面”的极限和“高”的继续延伸。
全纵深。高技术战争要求而且能够做到在整个战场的前沿和纵深同时使用进攻力量,同时打击敌全纵深,以破坏故军的作战体系和作战计划。它不再是前沿逐步推进,而是强调战役地幅全纵深火力杀伤和压制。作战目标不仅是迎战当面战线上的敌军,而且要攻击和摧毁敌后方的部队和基地。美军全纵深打击要求进攻 400 公里纵深内的目标,就连战场准备也是全纵深的。除空军超越攻击外,美海军能够实施“超地平线”登陆作战,不仅重视破坏登陆场上防御者的抗登陆能力,而且要求使用舰载武器和空中火力打击敌纵深目标,攻击敌纵深内的指挥和控制系统、机动、交通枢纽以及对方可能用于威胁登陆部队的兵力兵器,美军新的两栖机动理论,改变过去侦察主要在战前有限空间进行、电子战仅作为辅助手段、海空袭击时间比较短暂、登陆由前向后逐步推进、首先压制登陆地域之敌等传统方式,强调综合运用空、
地、海、电、天多种作战手段,对敌方实施全方位、全时空的侦察和监视, 以高强度、高精度、大威力、不间断和较长时间的海空作战,夺取海、空、天全面优势,对抗登陆防御实施全纵深攻击。与此相联系的是,必然要求超视距作战。高技术战力改变了以往战场范围往往局限于直接交战的地区和在交战线附近战场布局密集的状态,建立起超视距远战的新方式、新概念。远战兵器既可以实现战术目的和战役目的,也可以实现战略目的,正因为有了远战兵器和远战平台,才有了全纵深攻击。超视距攻击虽说不是进攻者的王牌,但它却可以给进攻者带来高效益,至少已成为高技术条件下进攻作战的一种新范式。
大迂回。这种大迂回与以往根本不同点在于,它是由空中化、机械化部队实施高速机动。为了减少阻力和伤亡,避开坚固防线,就要从防御者意想不到的方向,以出乎其意外的方式实施进攻。在 海湾战争中,美国第 18 空降军和第 7 军在地面进攻之前,连续 3 天昼夜不停地完成了历史上作战部队规
模、距离、速度三合一堪称为“最”的机动之一。这两个军分别机动 418 公
里和 241 公里,实现了“左勾拳”行动计划。这就是说,高技术条件下,为克服超大规模阵地纵深防御,进攻作战需要以翼侧迂回为主,翼侧迂回与正面牵制、纵深遮断相结合。值得注意是,到目前还没有出现双方都是以高技术兵器占主导地位对抗的迂回与反迂回战,所以,在未来典型的高技术战争中,能否象海湾战争多国部队那样毫无损失地实施机动、迂回尚值得怀疑。高速度。高技术战争的高速度性,表现在进攻作战中主要是速战速决。
因此,速战速决是高技术条件下进攻作战的基本要求。而要达成速战速决, 必须建立决定性的力量优势,其中包括兵力优势、武器装备的质量优势和各种作战力量比例协调、编组合理的结构优势等。通常,拥有高技术战力优势的一方,为了实施达成战争目的的决战,总是通过进行大范围、不规则机动和发扬强大的火力,在战争初期就以决定性优势夺取主动权。不仅在地面, 而且在海上、空中、太空都要达成对敌的决定性优势,从正面、翼侧和后方实施地面、海上、空中、太空联合攻击,迅速割裂当面集团同其纵深处预备队的联系,各个歼灭之。美军在格林纳达,形成 4:1 的优势,仅以 8 天时间就大获全胜,15 天抓获诺列加;在海湾,美军与伊军参战兵力之比约为 1.5: 1,尽管如此,它还是通过逐步扩大比例的办法,达成决定性优势,以强大的空中力量优势削弱掉伊方 50%强的战斗力,在短短时间里便把伊拉克彻底打败。